知识改变命运,学历越高,那未来的路肯定越顺。
但现在不一样了,这个传统认知正随着高学历人才越来越多,还有就业市场的各种变化,慢慢地被重新塑造。
越来越多学历高的人,为了求个安稳,跑去选基层岗位了。
以前那些被当成 “天之骄子” 的名校生、硕士博士,现在频繁出现在一些按照老观念,学历门槛很低的岗位上。
有人觉得这是 “屈才”,但也有人说 “编制真香”。
![]()
民办大学招聘的时候,各种学历的人一起竞争,这就说明现在大家都觉得 “工作到手才是最重要的,起点高低先放一边”。
有些高校,招硕士去当保安、宿管员,还请物理学硕士来做勤杂工。
这些岗位又苦又累,收入也不高,可为啥有人愿意呢?
因为大家觉得 “单位听起来体面”,这才是关键。
还有广东粤北的贫困县,总共就 56 万人口,GDP 才 135 亿,搞人才引进,一下来了 700 多个硕士、31 个博士来竞争 82 个岗位,这些博士里面还有哈佛、清华等名校毕业的。
为啥他们愿意来呢?因为有稳定的编制,而且性价比高,硕士年薪能有 13 万,博士 26 万,当地房价还不到 6000,工作几年就能全款买房,多诱人呐。
这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啥呢?其实高学历的人做出这样的职业选择,并不是一时冲动,是学历、经济、个人发展路径这些因素搅和在一起的结果。
现在研究生 “过剩” 都成趋势了。
![]()
好多 985 高校,像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航、人大这些,都出现 “研本倒挂” 的情况了。
2025 级的南京大学,本科生才 4113 人,研究生居然有 9222 人。
二本院校也在不断增加硕士点,扩招范围越来越大。
高学历的人太多了,就不稀罕了,用人单位的门槛自然就提高了,以前本科能做的岗位,现在慢慢都倾向要硕士了。
经济形势也有影响。以前经济高速增长的时候,GDP 增速能达到 10% 以上,那时候能创造好多岗位,就业市场是 “供不应求”,工作随便挑。
可现在经济增速慢下来了,新增的岗位少了一半,但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数量还在增加,这就造成 “岗位少,找工作的人多” 的矛盾,所以大家找工作就优先考虑稳定了。
长期以来 “读书改变命运” 的说法,还有学校里分数排名那一套,让大多数人养成了一种习惯,一遇到就业困难,就想着 “先去读书吧”,读研就成了推迟就业的选择。
而且研究生扩招,本质上就是为了把当下就业市场里的本科生 “分流” 出去,缓解眼前的就业压力。
但等三年后这些研究生毕业,就业门槛又被进一步抬高了。
这更造成了学历期待落差。
![]()
读硕读博花了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大家对自己的职业期待肯定很高,很难平心静气地接受那些低学历也能干的工作。
就算自己心里过得去,周围人的眼光也会给自己带来压力,这就很 “拧巴”。
但研究生一直在扩招,可那些体面又稳定的岗位,像公务员、央企国企这些,并没有跟着一起增加。
地方政府因为要化解债务,没办法大量扩招公职岗位,央企国企吸纳人才的能力也到极限了,所以高学历人才就只能往其他岗位涌,结果把这些岗位的门槛也 “内卷” 到硕士了。
经济是有周期的,就业困难的情况迟早会过去,但个人找工作的黄金时期就那么几年,一旦错过了,就很难再抓住机会。
![]()
现在的趋势是 “本科生就跟过去的高中生差不多”,“读研都成起步学历了”,在这种情况下,选什么专业、去哪个城市、怎么给自己定位,就成了特别复杂的技术活。
“知识改变命运” 这话本身没错,但时代不同了,学历并不是越高就越好,需要跟现实需求搭配起来才行。
高学历的人选择基层岗位,这是他们经过思考后,对稳定工作的一种追求,也是为了适应现在这样的就业环境。
高学历但收入不高这种情况可能会越来越常见,人才都往一块扎堆,造成 “学历通货膨胀”,这会一直影响职业市场的格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