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跨越80年,无名烈士找到亲人……这场展览讲述不为人知的抗战故事

0
分享至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孟雨涵 摄

这是一个跨越80年的寻亲故事。

2023年,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的团队来到山西方山南村北川河谷,从一座烈士墓中发掘出49具烈士遗骸。借助DNA鉴定技术,其中一位烈士的身份得以确认,他就是家属三代人80年久久寻觅的崔海治。

“他生前的遗愿就是能立一块碑,刻上他的名字,让人们不要忘他。得知这个信息,更让我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和理由。”展板前,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副教授文少卿感慨道。

2015年起,文少卿带领团队致力于烈士遗骸鉴定、为烈士寻亲等工作,先后完成1200多具烈士遗骸的鉴定工作,帮无名烈士找回丢失的名字、找到回家路。

今天,这些研究成果在中共一大纪念馆举办的“愿以此身长报国——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专题展”上亮相。展览以科技考古为载体,以微观叙事为脉络,围绕发生在山西方山、河北肃宁、安徽全椒的3个抗战故事展开叙事脉络,通过362件珍贵展品与创新展陈,再现抗战英烈的生命轨迹,诠释伟大抗战精神的深刻内涵与时代价值。

DNA鉴定为无名烈士找到亲人

展览中,来自抗战遗址、纪念馆与实验室的珍贵展品,共同构建起一段立体的历史记忆长廊。

方山烈士墓出土的纽扣与子弹,记录着战地环境的惨烈与艰苦;雪村出土的大量铁门钉,见证着军民一心的鱼水深情;全椒的手写木碑,则镌刻着当地百姓的跨越生死的守护……展览通过阵列式与艺术化的文物展示手段,营造出肃穆而深沉的观展氛围,让每件文物自己“说话”。

复旦大学分子考古实验室通过DNA鉴定,让多位无名烈士重获姓名——锶同位素分析勾勒出烈士的来路与征途,病理创伤鉴定还原战场的残酷,颅面复原技术更让烈士容颜跨越时空、再度清晰。


在展览第一板块“青山埋忠骨”,就讲述了包括崔海治在内的一批被埋葬于方山县普通战士,在抗日战场上成长与牺牲的故事。

崔海治于1941年投军八路军独立第二旅三十六团一营一连。1947年,家属收到崔海治已经牺牲的消息,却始终没有放弃寻找他的踪迹。2022年,崔海治的侄孙崔玉岐带着家族遗愿只身来到吕梁,抗日战争末期至解放战争初期,医院中重伤牺牲的战士就地安葬在吕梁方山县南村。

借助DNA鉴定,复旦大学团队先通过Y染色体筛选出3位可能与崔家有亲缘关系的烈士,再经全基因组测序,最终确认编号M19的遗骸就是崔海治。

2023年,49具烈士遗骸被迁葬至晋绥解放区烈士陵园,崔玉岐也为崔海治立起墓碑,跨越80年的“团聚”终于画上圆满句号。

进一步的研究数据更令人动容。体质鉴定显示,超过七成的战士牺牲时仅15至23岁,约两成战士牺牲于24至35岁,平均死亡年龄不到21岁,正值青春年华。

“当大家仔细观察这些遗骨,会发现上面清晰的弹痕、严重的感染痕迹,还有简陋手术留下的截肢断面——这些痕迹不是冰冷的白骨,而是当年战斗惨烈、医疗条件艰苦的无声见证。 ”文少卿说。


“小切口”展现伟大抗战精神

1942年的河北雪村,日军对冀中抗日根据地发动残酷的“五一大扫荡”,日军企图通过持续、密集的“扫荡”和野蛮的烧光、杀光、抢光政策,彻底破坏抗日根据地的生存条件。八路军某部和群众一起采树叶充饥,坚持抗战。数百名战士和村民血洒田野。

这片曾经被鲜血浸染的大地,日后陆续出土了大量烈士遗骸、战场遗物。

为了让英雄“重见天日”,团队运用颅面复原技术,从头骨标记关键点位,参考上千份现代人面部数据,再结合DNA提供的年龄、性别线索,最终复原出11位无名烈士的肖像。

“从DNA比对帮烈士寻亲,到颅面复原技术让我们看到无名英烈的生前样貌,再到病理学分析反映烈士们在战场上所经历的创伤……科技让历史变得更有深度,历史让科技变得更有温度。”展览策展人、中共一大纪念馆陈列研究部馆员渠雨桐表示,展览通过“小切口”,以这些没有在史册留名的“普通人”的故事,反映伟大抗战精神。

“我们看到铁屑、爆炸物镶到烈士的骨头里面,就可以理解一些老兵过安检时为什么会触发警报。原来‘铮铮铁骨’不仅是一个形容词,更是事实。”文少卿介绍了展览和研究中的种种细节。通过同位素和体质的鉴定,团队还发现烈士们普遍长期营养不良。碳氮同位素鉴定结果反映,烈士们基本没有肉食摄入,仅以小米和豆类为主食。“从这些细节都可以看出烈士们的巨大牺牲。”

此外,展览还注重融合历史、考古与科技元素,打造多维观展体验。主展区通过沙盘模型等比例复原南村烈士墓发掘场景,辅以精确投影、幻影成像、3D打印等前沿技术,见证烈士事迹重见天日的震撼过程。展览结尾的沉浸式致敬空间,通过“生命之树”与数字警示,传递精神不灭的展览主题,引导观众在静默中缅怀、在思考中传承。


本次展览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复旦大学、山西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河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安徽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共同指导,中共一大纪念馆、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联合主办。

主办方介绍,展览作为中共一大纪念馆“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系列展”的首展,已入选中宣部、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公布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展览将展出至12月21日,期间将配套开展专题导览、科普讲座与线上展示等活动,持续推动伟大抗战精神与烈士事迹焕发光芒、照亮未来。

原标题:《跨越80年,无名烈士找到亲人……这场展览讲述不为人知的抗战故事》

栏目主编:张骏

本文作者:解放日报 吴頔

题图来源:孟雨涵 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上观新闻 incentive-icons
上观新闻
站上海,观天下
378054文章数 75766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