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网上有一个很火的帖子,说的是1977年爷爷考上了中专,轰动了全县;1992年,爸爸考上大专,班主任亲自送录取通知书;2017年,我考上了985,我们全家就吃了一顿烤鱼。
爷爷毕业后把一家人带进了县城;爸爸毕业后给一家人在一线城市买了房;我毕业以后赶上了裁员,到现在还在失业中。这是一个网友在帖子上的真实经历,也是大多数中国家庭的一个缩影。
40年前读书是真的能逆天改命的。一个中专生在村里,那都是文化人的代名词。40年后,别说跨越阶级了,读书甚至都解决不了一部分人的生存问题。毕业前你还是象牙塔里的天子骄子;毕业以后你就直接沦为找不到工作的困难群体了。这种巨大的反差让很多年轻人都很迷茫,为啥会毕业就失业?
这事儿远远不是经济不景气能简单概括的,得从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历史里才能挖出一些根源。1977年是中国教育史上绕不开的一年,因为中断了十年的高考恢复了。无数学子突然有了向上爬的通道,阶级跨越的大门重新打开,那是那个年代千年一遇的机遇。我爸就是当年第一批赶上的人,成了我们县城为数不多的大学生。
当时跟着改革的春风,整个国家都缺人才。除了大学培养的高级知识分子,社会更需要大量懂技术的专业人才。于是,1980年,我们学苏联的学制,推出了中专政策。别拿现在的职校跟当年的中专比,那个时候的中专选拔有多严,只有智力拔尖、成绩顶尖的少年天才才能考得上。
考不上中专的才会去考虑读高中。一旦考上了中专,我告诉你,你就拽住了铁饭碗,不仅能转城镇户口,毕业还能包分配,甚至还能拿到干部的身份。
这种情况持续了十几年,正是这些中专生、技工人才帮中国扛过了工业发展初期缺人的难关。现在总有人说人口红利,可很少会有人说,真正的红利不是人多,是有技能的人多。只有足够多懂专业、能干活的技术人才,加上能识字、懂常识的基础劳动力,人口才能变成工业发展的动力,不然再多的人也只是粮食消耗机器。
八九十年代是中国工业化的关键期。那个时候呢,社会最缺的就是坐办公室的白领、会操作机器的技术工。中专制度能火十来年,是因为踩中了这个需求。转折点出现在90年代,苏联解体以后,我们开始转向学习西方,尤其是美国的教育制度。这一转向的直接结果就是职业教育慢慢凉了。
偏偏1997年又爆发了东亚的金融风暴,中国出口受阻,大量工厂倒闭,再加上90年代的国企下岗潮,多重因素叠在一起,导致了90年代末,社会上出现了大量找不到工作的闲散人员。怎么走出这个困境?
当时出台了两个影响深远的教育改革措施:第一,中专生、大学生不再包分配了;第二,大学扩招,用高校吸纳多余的劳动力。这两条才是如今大学生就业难的病根儿。
给大家看一组扎心的数据,1998年大学毕业生才82.98万,可到了2025年,毕业生突破了1222万。短短27年,毕业生数量翻了14.72倍。但这还不是全部的原因,更关键的是,政策转得太猛了,没有给社会留足够的缓冲时间。大学一扩招,原来专注搞职业教育的学校纷纷升级成了大学,不管自己有没有师资、有没有配套,很多技校跟风开中文、会计、法律、金融这些白领专业。
久而久之社会形成了一个固定预期:只要你读了大学,就该脱离体力劳动;要是读了大学还进工厂干体力活,这就是没出息、不争气。这种预期把教育体制逼进了死胡同。选拔出的人才几乎只有读大学、当白领这一条路,没人愿意当技术工人,也没有足够的技校培养技术工人。
最后就出现了尴尬的局面:一边是大学生挤破头找不到工作,一边是工厂喊着招不到技工。中国真的缺工作机会吗?
不缺,缺的只是大家眼里的体面的白领岗位。美国能靠那套教育体制运转,是因为它是第三产业高度发达的国家,第三产业占比超过了80%,自然有大量的白领岗位。可是咱中国不一样,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第三产业占比刚突破50%,根基还是工业、制造业和农业。我们需要的是大量的能动手、懂技术的产业工人,不是光会坐办公室的白领。
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事求是才是做事的根本。现在国家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了,开始搞什么中学分流,大力扶持职业学校。可是远水解不了近渴。从教育改革到人才输送,再到社会适应,需要一个漫长的周期。
在这个周期结束前,我们必须要经历一段阵痛期:一边是大学生还在为找工作焦虑,一边是工厂还在为缺技工发愁。
这当然也不是谁的错,是时代转型必然要付出的代价。只是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够看清楚,不是读书没用,是“只有读大学当白领才有用”的观念该改改了。毕竟能让日子过好的路,从来就不止一条。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