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26日,由国家文物局主办、四川省文物局、成都市文物局承办,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协办的全国考古工作会在成都举行。
与会议一同亮相的还有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展、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成果展、四川重大考古成果展。“十四五”期间,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配合考古中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项目积极开展考古工作,主持或参与的多项考古项目亮相展览,展现出成都在考古发掘与研究、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成果。
![]()
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成果展:
川渝地区巴蜀文明进程研究:解码巴蜀文明演变轨迹
![]()
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大学共同开展川渝地区巴蜀文明进程研究,通过对多个遗址或墓地的系统性考古发掘,并借助于多学科研究模式,对巴蜀文明的形成、发展、转型、融合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阐释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提供了关键区域视角。
蜀道考古研究:提出线性文化遗产考古调查的“蜀道标准”
![]()
在国家文物局的统筹下,川、陕、甘、渝四省市考古科研机构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和高等院校协同联动,共同开展蜀道考古研究。项目对蜀道全线展开系统性调查,已完成六条主线的调查工作,累计调查里程达2073千米,发现沿线各类文物遗存1034处,新发现文物遗存297处,形成了目前最准确的“蜀道数据”。同时,项目探索提出线性文化遗产考古调查的“蜀道标准”,为推动蜀道遗产的系统性研究、保护、传承与利用奠定坚实基础。
四川重大考古成果展
宝墩古城遗址:成都平原稻作文明发源地
![]()
![]()
宝墩遗址2020年发掘水稻田航拍
位于成都市新津区的宝墩古城遗址是成都平原最为重要的史前遗址之一,也是目前是长江上游地区面积最大的史前城址,年代距今约4500—3900年。近年来,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宝墩古城遗址主要工作成果集中在聚落形态与变迁、长江上游农业起源、墓地形态、人地关系等方面,2020年在宝墩古城内城田角林地点发现了目前为止长江上游最早的水稻种植区域,对于探源长江上游稻作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21、2022年在宝墩古城遗址内外城之间的石埂子地点发现了较为集中的墓地,且分布形态因时代早晚原因与内城墓葬分布存在显著差异;2022、2023年通过多学科手段对内城开展微地貌与遗存关系的探索,发现宝墩先民利用不同地貌单元开展与之相适的生产生活活动,人地关系认知更加清晰。
鱼凫村遗址:“居葬合一”的聚落格局
![]()
![]()
鱼凫村遗址2024年发掘区域航拍
位于成都市温江区的鱼凫村遗址是成都平原最重要的史前遗址之一,面积约40万平方米,年代距今约4100—3700年。近年来,鱼凫村遗址的最新考古成果主要集中在遗址年代分期、聚落形态变迁、人地关系等方面。2022—2024年,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鱼凫村遗址发现一处小型居住区;获取一批丰富的鱼凫村遗址第三期遗存;揭露一处完整的、涵盖多种微地貌形态的聚落区,整体呈现“居葬合一”的聚落格局。
徐家巷遗址:反映成都平原完整的考古学文化序列
![]()
![]()
徐家巷遗址航拍
位于成都市青白江区的徐家巷遗址,分布范围约20000平方米,发掘规模大、遗迹数量多、出土遗物丰富,主体时代为新石器至夏商时期。2023—2024年,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徐家巷遗址发现遗迹上千处,以灰坑、墓葬、房址为主,是成都平原目前发现的最丰富的桂圆桥文化遗存,反映了成都平原完整的考古学文化序列,对研究宝墩文化的来源具有重要意义。
明蜀端王陵:明代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布局最清晰的蜀藩王陵园
![]()
![]()
明蜀端王陵全景图
2023年6月至2025年3月,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成都市锦江区潘家沟片区开展多次考古勘探发掘,发现由牌坊、陵门、享堂、地宫组成的完整陵园中轴线建筑群,厘清地宫形制、陵园布局、建筑规制等关键信息,并确认该处为明代第十一代蜀王、端王朱宣圻的陵寝。明蜀端王陵是迄今发现的明代蜀藩王陵园中,各建筑构成要素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布局最清晰的一处,为研究明代蜀藩陵园布局规律、明代建筑形制、完善蜀藩王墓演变序列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实物资料。
竹瓦街遗址:填补成都平原旧石器时代考古空白
![]()
![]()
2022年竹瓦街遗址石头埝地点发掘场景
位于成都市彭州市濛阳街道的竹瓦街遗址,分布面积约300万平方米,是成都平原面积仅次于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的商周时期大型聚落。2021—2024年,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对竹瓦街遗址进行了四次主动发掘工作,出土有铜矿石、玉器、有肩石铲等精美文物及大量陶器,首次发现旧石器时代遗存,为成都平原腹心地区,填补了成都平原旧石器时代考古的一项空白。
老龙头墓地:实证四川青铜文化对外交流交往交融
![]()
![]()
老龙头墓地发掘区全景
位于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的老龙头墓地,核心面积达1.2万平方米,是目前西南地区分布最密集、墓葬数量最多的青铜时代墓地。2020-2024年,由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凉山彝族自治州博物院、盐源县文物管理所联合发掘,已清理墓葬2000余座,出土陶器、铜器、金器等各类文物7600余件(套),出土文物中,含有西南、西北地区及欧亚草原青铜文化元素,成为研究古代民族交融与对外交流的鲜活案例,入围了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多项考古项目成果亮相会议展览,展现了“十四五”期间成都考古的“硬实力”。下一步,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将贯彻落实“十五五”考古高质量发展部署,持续加强重点遗址发掘与研究、深化多学科研究合作、创新文物保护技术、加大成果转化力度,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贡献更多“成都力量”。
来源: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云上深夜快递记者:董伟
编辑:王靖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