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划观看视频在福建福州,一起信用卡透支纠纷引发了广泛关注。市民陈某(化名)8年前因资金周转问题透支信用卡10万元,逾期未还。近日,银行从其工资卡中陆续扣划10.8万元后,却告知陈某仍欠6.8万元。这一数字反差巨大的结果,不仅让陈某感到困惑,也引发了公众对信用卡计息规则和银行收费透明度的质疑。2016年,陈某因创业需要短期资金周转,在某国有银行申请了一张信用卡,并透支了10万元额度。按照当时的约定,这笔款项本应在一年内还清,但由于创业项目失败,陈某无力偿还全部欠款,最终逾期。"当时银行打电话催款,但我实在没钱,后来就慢慢拖下来了。"陈某回忆道。在接下来的8年里,陈某因更换工作、联系方式变动等原因,未能与银行保持有效沟通。直到最近,他发现银行从其工资卡中自动扣划了10.8万元,本以为债务就此结清,却收到银行通知:仍欠6.8万元。
"我总共还了10.8万,怎么还欠6.8万?这利息也太高了吧!"陈某难以接受这个结果。银行给出的解释是:按照信用卡领用合约,逾期款项需按日计收罚息,且复利计算,8年时间累积下来,本息合计确实超过了17.6万元。记者了解到,银行对信用卡透支的计息方式通常是:自消费入账日起计算利息,日利率为万分之五(年化约18.25%),并按月计收复利。这意味着,如果持卡人未能按时全额还款,未还部分将产生高额利息,且利息本身也会产生新的利息。以陈某的情况为例:10万元本金,按日息万分之五计算,8年间的理论利息确实可能达到6-7万元。但让陈某不解的是,银行在扣划过程中从未明确告知剩余欠款金额,直到扣完10.8万元后才告知仍欠6.8万元。这起纠纷的核心争议在于:银行收取的利息和费用是否合理?银行是否充分履行了告知义务?法律专家指出,根据《商业银行信用卡监督管理办法》,银行确实有权对逾期信用卡收取利息和违约金,但必须遵循公平、透明的原则。目前,陈某已向当地银保监局投诉,并考虑通过法律途径维护权益。这起纠纷也为广大信用卡用户敲响警钟:务必按时还款,如遇困难应主动与银行协商;同时,银行也应加强计息规则的透明度和告知义务,真正做到公平、公正的金融服务。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