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历史或将重演!大级别变盘契机到来,有人危中有机,请准备
小区楼下的便利店成了临时“股友交流站”:张大叔扒拉着手机里的K线图,叹着气说“套了大半年,啥时候是个头”;刚退休的李阿姨拎着菜篮子凑过来,念叨“上次这么跌还是2018年,后来反倒涨起来了”;年轻的程序员小王一边啃包子一边刷财经新闻,眼睛盯着“政策组合拳”的标题不放。最近的A股确实让人揪心,指数在3150点附近来回拉锯,成交量时高时低,有人慌着割肉离场,有人悄悄加仓抄底。但常看盘的老股民都察觉出不对劲:这走势、这政策信号,跟历史上几次大级别变盘前的样子越来越像。尤其是20年均线的支撑、政策底的夯实,再加上资金面的悄悄松动,种种迹象都在说:大行情可能不远了,关键是要分清风险和机会,别在转折点上踏错步。
![]()
一、先看历史:几次大底都长这样,现在信号对上了
A股从来不是“无迹可寻”,过去二十年的几次重要转折,都藏着相似的规律。懂行的股民都知道,“政策底—市场底—盈利底”的三步走,再加上20年均线的支撑,几乎是熊市转牛市的“标配” 。
2013年的1849点、2019年的2440点、2022年的2863点,这几个关键底部都踩着同一条线——20年移动平均线。而2024年沪指两次跌破这条线后又快速回升,现在稳稳站在3045点的均线之上,跟之前的底部特征几乎重合。更关键的是“政策底”已经明确:2024年10月央行推出3000亿元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贷款利率低至2.25%,专门支持上市公司回购股票;2025年证监会工作会议又明确“稳住股市”的要求,还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权益类ETF规模都突破3万亿元了 。
再看估值,现在的A股已经到了“地板价”区间。截至2024年底,沪深300加权PE-TTM(滚动市盈率)是12.9,历史分位点才47%,比一半以上的时间都便宜;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更划算,加权PE-TTM才8.1,分位点仅30%,相当于打了“七折” 。这种估值水平,跟2005年998点、2018年2449点时的情况差不了多少,都是“跌出了机会”的信号。
二、变盘契机在哪?政策、资金、周期全凑齐了
光有历史相似性不够,得有实打实的“推力”才能启动变盘。现在的A股,正好凑齐了政策、资金、周期三大契机,这也是老股民觉得“有戏”的核心原因。
政策端是“定盘星” 。除了央行的3000亿再贷款,2025年还有个关键变化:资本市场新“国九条”的“1+N”政策体系全面落地。简单说,就是从制度上给市场“松绑”——一方面严打财务造假、违规减持,2024年罚没款比上一年翻了两倍,净化了市场环境;另一方面鼓励上市公司分红回购,2024年分红总额达2.4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让投资者能真正赚到钱。这种“严监管+强激励”的组合,正是激活市场的关键。
资金面在“悄悄放水” 。外资已经抢先动手,2024年4月底到5月初,北向资金6个交易日净买入390亿元,直接推高了指数;国内的“长线资金”也在进场,保险资金权益配置比例上限提升到40%,一下子能释放1.66万亿元增量资金。更实在的是,上市公司自己也在“抄底”,2024年有261家公司通过再贷款政策进行回购增持,真金白银托底股价 。
周期窗口正“打开” 。2025年5月是个特殊的时间点:既是2015年6月顶部调整以来的10年周期,又是2005年998点大底以来的20年周期,两大长周期叠加,在A股历史上很少见 。历史数据显示,这种周期节点往往容易出现大级别转折,比如2014年7月的10年周期启动了一波大牛市,2019年1月的周期节点也迎来了反弹。
三、危中有机:两类人要警惕,两类人有机会
变盘不是“普涨普跌”,有人能抓住机会吃肉,有人可能在震荡中踩坑。关键要看清“风险点”和“机会点”在哪,别把“陷阱”当成“馅饼”。
先说说要警惕的“两大风险” 。第一类是“盲目抄底垃圾股”的人。有些股票看着跌得多,但本身业绩差、有退市风险,就算市场反弹,它们也可能继续跌,甚至直接退市。2024年常态化退市机制一直在推进,这类股千万别碰。第二类是“追涨杀跌的短线客”。变盘初期往往震荡剧烈,比如2020年3月二次探底时,很多人刚割肉就反弹了 。现在指数在3150-3400点的箱体里拉锯,频繁买卖很容易被“洗出去”。
再讲讲能抓住机会的“两类人” 。一类是“布局低估值蓝筹的人”。沪深300里的优质公司,现在估值不贵,又有分红支撑,比如银行、消费龙头,随着长线资金入市,这些股很可能慢慢涨起来。另一类是“盯紧政策支持的新赛道的人”。证监会明确要支持“新质生产力”,科创板、半导体、新能源这些领域,既有政策红利,又有业绩增长潜力,就像2019年的科技股行情,提前布局就能占得先机。
还有个隐藏机会:港股里的红利品种。H股里的不少公司比A股便宜,比如金融、公用事业股,在低利率背景下,长期慢牛趋势很明显,抗跌性还强 ,适合稳重型投资者。
四、提前准备:普通股民该做啥?3步走不踏错
不管是想抄底还是想避险,现在都不是“躺平”的时候,提前做好3件事,才能在变盘时游刃有余。
第一步:先算清“自己的底线”
别把急用的钱放进股市,比如孩子的学费、老人的医药费,这些钱扛不住波动。能放进股市的,得是3年以上用不上的“闲钱”。仓位也要控制好:保守的人留5成仓位,跌了能补仓,涨了有收益;激进点的最多7成仓,千万别满仓,万一震荡还能有回旋余地。
第二步:选对“武器”不瞎买
不懂选股的普通股民,别硬扛个股,买指数基金更靠谱。比如跟踪沪深300的ETF,能分散风险,还能跟上大盘的节奏;想抓政策机会的,能选科创板ETF,绑定新赛道的成长红利。要是想买个股,就盯两个指标:一是PE分位点低于50%,估值不贵;二是近3年分红率不低于3%,有安全垫。
第三步:盯紧“关键信号”再动手
别着急入场,等两个信号确认:一是指数站稳3400-3500点压力带,这是近9年的重要关口,突破了才算真的走强;二是成交量连续3天超过8000亿元,资金进场的信号才明确。要是这两个信号没出现,就耐心等着,别被短期反弹迷惑。另外,券商股是“先行指标”,要是券商股能止跌回升,往往意味着大盘要动了 ,记得多留意。
说到底,A股的每次变盘都是“洗牌”,洗掉的是追涨杀跌的投机者,留下的是看懂规律、提前准备的人。现在政策底稳了,估值底到了,周期窗也快开了,就像2019年那波行情前的酝酿期。与其慌着割肉或盲目抄底,不如按这几步做好准备,等行情真的来临时,才能稳稳抓住机会,而不是在转折点上追悔莫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