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网上有些平台现在胆子越来越大,挂着高端伴游私人订制的招牌,实际上就是变相色情服务?白天陪玩,晚上陪睡,说得冠冕堂皇,干的却是见不得光的事。
是,这种乱象居然还能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公开渠道里,平台甚至拿它来做盈利模式,抽成牟利。我真是看不懂了,这社会难道真变成了笑贫不笑娼的氛围?
我翻了下资料,国家早就明确规定网络平台负有审核责任。工信部在2023年公布的数据里提到,全国累计清理违法违规信息超过1.5亿条,处置违法网站2.6万个(数据来源:工信部官网 2023年12月通报)。
但现实情况是,一边是高压整治,一边又冒出一批打着擦边球旗号的平台。它们用伴游交友私密服务这种词,把情色交易打包成所谓高端生活方式。你点进去看,那些页面全是照片、包装文案,完全就是在伪装。
![]()
更讽刺的是,未成年少女也成了被收割的对象。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2024年初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达到1.93亿,互联网普及率高达96%(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24年报告)。这么庞大的群体,处在一个好奇心强但辨别力不足的阶段,正好被所谓轻松赚钱的陷阱盯上。
那些打着兼职、模特、伴游旗号的招聘信息,背后往往是陷阱。去年云南警方披露过一个案例,十几名涉世未深的少女被诱骗出境,结果落入缅北电诈园区,被强迫从事非法勾当(数据来源:新华社2023年10月报道)。这种事,看着心里发凉。
![]()
我也在想,为什么总有人铤而走险?一个原因是钱。中国社科院2023年的调查显示,18到25岁的年轻人里,有将近38%的人表示在经济压力面前愿意接受灰色兼职的诱惑(数据来源:中国社科院社会蓝皮书2023)。
你想啊,如果一个平台开出一天能赚上千块的价格,对一个没什么收入的年轻人来说,吸引力太大了。可这钱背后是风险,是可能改变一辈子的代价。
还有个问题,平台真的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吗?怎么可能。算法推荐,审核机制,流量分发,哪个环节不是清清楚楚的?但他们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有流量就有钱,抽成能赚得盆满钵满。表面上他们挂着社交伴游的外衣,实质就是牟取灰色利益。问题是,这种利益的代价是把年轻人推到深渊里。
![]()
我想起一个细节。前几天在一个论坛里看到,有人晒聊天记录,说自己被一个高端伴游中介忽悠,交了所谓保证金,结果钱没了,人也被威胁。
那条帖子底下,上千条评论,有人骂平台,有人劝退,但也有人在问在哪找。你说,这才是真正的可怕。需求存在,供给就死不绝。可问题是,这个供给如果不被管住,最后倒霉的往往是最没有防备的人。
我不是在站在道德制高点去骂,而是实打实担心。比如性病风险,这个不需要多解释。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报告的梅毒感染人数超过80万例,艾滋病新发病例也超过6万(数据来源:国家卫健委2024年1月通报)。
这些数字背后,不只是冷冰冰的病例,而是具体的家庭、具体的人。那些被所谓高端伴游吸引进去的年轻人,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可能面对的健康风险。
![]()
再说到家长这边,很多人其实根本没想过自家孩子会遇到这种事。可网络是无孔不入的,家长管不了一切,但至少得告诉孩子几个基本常识:天上不会掉馅饼,所谓高薪兼职要保持怀疑,陌生人伸过来的橄榄枝很可能藏着刀子。现实就这么残酷。
我也很纳闷,网警去哪了?平台审核去哪了?国家一再强调要筑牢网络安全防线,可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伴游广告为什么还能活跃?是不是处罚还不够重?是不是平台抱着侥幸心理,觉得只要赚到钱就算被罚一次也值?这个矛盾不解决,类似的乱象只会越来越多。
写到这,我心里其实有个更现实的担忧。等到有一天,新闻里又冒出来哪个未成年少女被骗,哪个大学生失踪,大家又是一阵唏嘘、一阵愤怒,然后过几天风头过去,又回到老样子。可那些掉下去的人生,回不来了。
你说,这样的社会氛围,到底该算谁的账?#热问计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