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刷消息,看到说“银川市拟新建一所完全中学”,主要是保障人口增长带来的普通高中就学需求。脑子里第一反应就是“又要建一所高中了!”
也难怪会这样想,说起来银川这几年对于高中的建设可谓一所接一所,大有停不下来的节奏。套用一句网络语言来说,就是“银川这几年不是在建高中,就是在拟建高中的路上”。
![]()
从原有高中的扩建增加高中席位,到各个区域的新建高中,又到今天公布的这所拟建高中,可以说银川的高中基本涵盖了银川的东南西北中各个方向了。
威记通过地图略微看了一下,新增高中的这些地方,差不多也就是银川扩张后新增小区和人口密集的地方。同时,从这几年的中小学在校学生数据来看,新建高中确实也是必需的。尤其是从“中考五五分流”的焦虑,到今年70%+的高兴,又到未来的可能“高中分流”,都在说明增设高中的必要性!
这些操作,其实也能感受到银川“教育兴市”的决心和“抢人”行动的另辟蹊径!毕竟这也是抓住了很多人的教育痛点!那就是“为了孩子,可以用尽全力!”银川打造起这样一条全链条式的教育模式,这对于吸引人口还是非常有诱惑力的。
不过很多人看到的都是建设高中的必要性,结合银川这几年的人口增长率放缓,和不断关停的幼儿园,威记想到的却是,这波人口高峰过后,这些高中怎么办?新建高中,是现实需要还是浪费?
或许有人说,到时候高中实行小班制,这更有助于孩子和学校出成绩。比如今年听说,有的初中学校初一新生班额都到了60-70人,要是放到25人一个班,那么可以拆分出来3个班,可以延续高中学校的“使用”需求。
不过,这样的设想或许过于理想化。教育资源的配置从来不是简单的数学题,人口结构的波动、城市化进程的放缓、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都可能让今天的"未雨绸缪"变成明天的"过度饱和"。
就拿银川来说,近几年新建的高中确实缓解了学位紧张的问题,但长远来看,人口增长未必能持续维持高位,从这两年的人口增长放缓就能看出来。并且随着生育率下降、年轻人口外流,甚至未来教育政策的调整(比如职业教育比例的变化),高中的需求可能会逐渐趋于平稳,甚至出现回落。
更值得思考的是,教育投入不仅仅是建校舍、扩班级那么简单。师资力量的储备、教学质量的提升、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这些才是真正决定一所学校能否长久发展的关键。如果仅仅为了应对短期需求而盲目扩建,未来可能面临教师冗余、设施闲置的问题,反而造成资源浪费。
当然,也有人会说,教育本就是百年大计,宁可"超前"也不能"滞后"。但如何在满足当下需求和避免未来浪费之间找到平衡,或许才是更需要深思的问题。只有不断修建新学校才能解决这样的问题吗?比如,是否可以采取更灵活的办学模式?像部分高中转型为综合高中,或者与职业教育结合,或者初中改完全中学,以适应未来多元化的教育需求?又或者,在规划时预留调整空间,使校舍在未来能灵活改作他用?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而不是比拼硬件规模。银川的"高中热"背后,反映的是家长对优质教育的渴望,但也提醒着,教育规划不能只看眼前,更要着眼未来。否则,今天的"教育兴市",可能变成明天的"资源包袱"。
威记无意泼冷水,更不是挑刺!想想现在新建的小区还少吗?空置的有多少?去存量有多难?一座城市的“教育兴市”蓝图,不在于新建了多少学校,满足了多少学生入学,吸引了多少人口来银川,而是在良性循环上可以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不要过个十年八年又在思考,那些空出来的学校能干嘛!
新建高中是必须的,但后续如何使用,也是很现实的问题!
这里是宁夏!发现宁夏之美,感受宁夏之美!
我是威记,用温暖的文字,翻起尘封的记忆,记录宁夏的人文历史!谢谢阅读关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