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山东教育信息"免费关注

![]()
前言
历史级别的伟大
大多数人知道杨振宁,基本停留在82岁老头娶了28岁姑娘的程度。更让人恨得咬牙切齿的是,13年过去了,两人竟然还没有离婚,老头身体依然杠杠的。最后只得编排段子以泄私愤:这姑娘也真不容易,本来想做个短线,结果一套十多年……
如果杨振宁先生看到这样的言论,该是何等心灰意冷?
或者根本不在意这些言论,只是冷笑一声:虫子真多。
中国人真的了解杨振宁吗?他真的是只是个利用诺贝尔虚名来骗取小姑娘的老色鬼?
杨振宁到底有多厉害,简单来讲,他是有史以来排名前15的物理学家(《Quora》评),与费曼、朗道奠定20世纪物理学的白银时代,是继爱因斯坦和狄拉克之后,20世纪物理学最卓越的设计师(弗里曼·戴森语)。他是华人骄子中的骄子,他的伟大是历史级别的伟大。
可能有人说,你这话置霍金于何地。好吧,虽然科学不比排名,我们尊重《时间简史》的作者,但从科学成就上讲,霍金没有资格与杨振宁相提并论,他们之间相差了 3个黑洞。
如果华人在世界上有足够的话语权的话,杨振宁就是当代牛顿和爱因斯坦。
![]()
01
不是诺贝尔奖带给他荣光,
而是他带给诺贝尔奖以荣光。
很多人以为获得诺贝尔奖是杨振宁的最大成就,实际上杨振宁拥有13项 “诺奖级别” 的成果,1957年的获奖只是他早期的一个“次等成就”。他在统计力学、凝聚态物理、粒子物理、场论等物理学4个领域的世界级贡献,完全可以媲美“朗道十诫”。希望关心他老人家婚姻近况的同学也多了解一下科学论文,有利于你跟高智商朋友谈笑风生。
诺贝尔奖得主虽然个个强大,但里面也是有强弱之分的,杨振宁就属于诺奖里面的强者。我们可以将诺奖得主分为三等:
第三等,因为人生“最大成就”而获得诺贝尔奖(如2017年获奖者基普·索恩,人数最多);
第二等,因为人生“次等成就”得了诺贝尔奖(人数寥寥,杨老是其中之一);
第一等,因为人生“三流成就”得了诺贝尔奖(爱因斯坦一个)。
杨振宁靠宇称不守恒拿奖,但他最大的成就是“杨-米尔斯规范场论”和“杨-巴克斯特方程”。在他获取诺奖后63多年来,有7个诺奖得主是因为找到杨振宁的“杨-米尔斯规范场论”预测的粒子而获奖,例如丁肇中、希格斯。”杨家将几乎垄断了60年来的诺奖物理奖的理论物理和粒子物理部分,另外有6个菲尔兹奖(最高数学奖)是研究杨振宁的方程而来。
02
杨振宁在世界科学史上到底排名多少?
我们敬重每一个科学家,并不认为排名有多重要,但科学家在每个人的心中,总有一个世俗的排名。
杨振宁的“杨-米尔斯方程”是现代规范场理论的基础,被公认为是20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物理理论,如果大一统理论得到应证,那么杨振宁将被列为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正因为这一点,有一些中国人非常极端地吹捧杨振宁为史上前5,可以与爱因斯坦扳手腕了,这又是继“卖国贼老汉奸,老少恋不要脸”的另一种黑!
那杨振宁在科学史上的地位到底如何,1997年,日本《かがくしゃ》将杨振宁列为第11位。
比较权威的1999年millennium poll physicist,将杨振宁列为古今最重要的18位科学家之一。
英国学者Albert曾经是《英国物理学会》期刊的编委,他在科普随笔《弦论能否在低能态验证》里面,将费曼、温伯格、杨振宁、郎道做了详细比较,他大概的意思是半斤八两,综合看,杨振宁上限在第10。
03
杨振宁对屠呦呦获奖的邮件
中国人和其他国家人一样,都有不同的人群:有些对其他人的成就感到高兴,有些对其他人的成就漠不关心,有些对其他人的成就感到妒忌,有些对其他人的成就感到愤怒。
恐怕,有些时候和有些地方,妒忌的部分还不少,特别是对自己同龄人或年龄更小的人,对大于自己的人取得成就、获得认可的妒忌少一些。
在学术圈内,“子承父业”是一件很常见的事情。但是,作为当代物理学界泰斗的杨振宁,他的孩子却都和“物理”没有任何关系。并不是因为孩子们天资愚笨。杨振宁的长子杨光诺、次子杨光宇、小女儿杨又礼,都继承了父亲的聪慧和母亲的沉静,在各自的领域里做出了成绩。
![]()
● 杨振宁全家福
杨振宁在家中是长子,有三个弟弟和一个妹妹。他对弟弟妹妹的关心和照顾,在清华大学的老师和家属中受赞扬,其中有冯友兰先生远在杨先生获奖之前给朋友的信中就提到。
![]()
● 青年杨振宁
我自己是体会他在老年后,对于相对于他的“后起之秀”屠呦呦获奖非常高兴。
我从2004年开始研究屠呦呦和青蒿素的科学史。2011年,我告诉她屠呦呦将获得医学界重要的拉斯卡奖(Lasker),他的反应是非常高兴(他用全部大写的VERY HAPPY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并立即与他的亲朋好友(包括香港邵逸夫奖委员会的成员)分享这一消息。
而且因为知道拉斯卡奖获得者以后获诺奖的可能性很大,杨先生盼望屠呦呦能获得诺贝尔奖。
我查看到这一串电子邮件,才意识到我肯定在屠呦呦获拉斯卡奖之前知道她会获得2011年的奖。如果不查看,我记不清楚了。给杨先生的信里面也写了,拉斯卡奖委员会并没有直接问过我,但是间接问过。
从杨先生的问题,可以推测他此前不知道屠呦呦(他来信追问屠呦呦的年龄和工作单位)。邮件中的zhang tingdong是张亭栋,我的文章是写屠呦呦和张亭栋的研究工作。我邮件的“first class”是我当时主持北大“科学是什么”课程,习惯第一讲由杨振宁先生讲,但2011年杨先生来不了,我说我去处理。
附:杨振宁和饶毅之间有关屠呦呦的电子邮件
From: Yi Rao <>
To:'Cn Yang' <>; 'y rao' <>
Cc:'chen xu' <>
Sent:Tuesday, August 30, 2011 9:50 AM
Subject: 答复 : hi
Dear Professor Yang,
Thanks for the note. I took that occasion as an opportunity to poke the system. I will send out the last one to finish this.
I put out the attached a few days ago. Tu Youyou will be the first Lasker prize winner this September (50% go on to Nobel in medicine). Zhang Tingdong is still obscure.
I am traveling in Australia.
I will deal with how to do the first class. We would still like to have you some time (and to video tape it).
Yi
From:Cn Yang <>
Date: Tuesday, August 30, 2011 at 4:49PM
To: Yi Rao <>
Cc: chen yang , yw kan <>, Lin Ma <>, k young <>, Jeannie Lee <>, Sheung-Wai Tam <>
Subject: Re: 答复: hi
Rao Yi,
Yours is a great article.Where is it going to be published?
I am VERY HAPPY that Ms. Tu got the Lasker. Hope she will get the Nobel.
cny
From:Cn Yang <>
Date: Thursday, September 15, 2011 at 8:21AM
To: y rao <>
Subject: ms. tu
Dear Rao Yi,
Do you know Ms. Tu'a age? Where does she work? cny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