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造不出来?那就抄!
10月18日,据《印度斯坦时报》报道,印度在对巴基斯坦战机发射的一枚中国PL-15导弹进行详细技术分析后,决定将其对空导弹的先进特性融入国产“阿斯特拉 - 2”导弹项目。果然,大家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
天上掉下个大宝贝
事情要从今年五月说起,一场发生在印度境内的空中对峙后,印度空军发现自己成了“地主”。一枚巴基斯坦空军发射的霹雳-15E导弹,不管最终打没打中目标,它的残骸都直愣愣地砸在了旁遮普邦的农田里。
很快,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DRDO)的人员就赶到了现场。起初,印度媒体的调子很高,对这枚导弹颇有微词,言语间充满了对自家“米卡”导弹和S-400系统的自信。甚至还有声音宣称,这证明了中国武器连个自毁装置都没有。
![]()
但当残骸被回收后,风向骤然来了个180度大转弯,那块曾被不屑一顾的碎片,一夜之间成了“完整无损的战利品”、“全球顶尖技术的金矿”。这种戏剧性的变化,背后藏着难以言说的复杂心态。
真正让印度军方心态失衡的,恐怕还是那场空战带来的技术冲击。据说,巴方战机发射的霹雳-15E,在实战中直接无视了印方的电子干扰,甚至让“阵风”战斗机引以为傲的雷达告警系统都成了摆设。
![]()
这种被超视距压制的恐惧感,是催生神话最好的温床。因为被打怕了,所以才极度渴望拥有一种能与之抗衡,甚至反超的手段。这枚从天而降的残骸,恰好就成了承载这种渴望的最佳图腾。
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造神运动”开始了。印度方面高调宣布,要将霹雳-15E的“先进特性”整合进自己的国防项目里。首当其冲的,就是他们已经研发了近三十年的国产“阿斯特拉”导弹。
![]()
原有的“阿斯特拉-2”研发计划被推倒重来,新的目标清晰而直白:模仿霹雳-15E。在印度国防机构的构想中,这枚残骸就像一本武功秘籍,里面藏着三大神技:微型有源相控阵雷达导引头、带来超5马赫高速的先进推进剂、以及强大的电子战对抗能力。
这块金属残片,不再是简单的战场遗物,它被寄予了带领印度导弹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梦想,成了一个能让美梦成真的“许愿池”。
![]()
藏宝图原来是废纸
然而,神话终究是要接受现实的审视,当现场照片流出后,一个残酷的物理现实摆在了所有人面前:印度军方回收的,仅仅是导弹的后半段弹体。
那些最关键的部分,比如被吹上天的AESA雷达导引头,以及储存着核心电子元件的战斗部,早已不见踪影。它们去哪儿了?答案很简单,炸没了。
![]()
有技术分析指出,霹雳-15E使用的可控离散杆式战斗部,其设计理念就不是整体撞击,而是通过径向爆炸,像一把无形的圆规刀,瞬间切割摧毁目标。这种爆炸方式,自然会把导弹前端炸得粉碎,而后半段弹体则有可能相对完整地保留下来。
这意味着,印度方面最想得到的东西,恰恰是永远也得不到的。想逆向工程微型AESA雷达?它已经变成了一堆粉末。想分析先进推进剂的配方?燃料早就烧得一干二净,难道要看着排气管去仿制发动机吗?
这幅被寄予厚望的“藏宝图”,到头来可能只是一张毫无价值的包装纸。
![]()
退一万步讲,即便印度真的捡到了一枚完整的导弹,其价值也相当有限。别忘了,这枚导弹的型号是霹雳-15E,那个“E”代表的是出口(Export)。任何一个军工大国,在对外出售武器时,都会留一手,性能上与自用版存在差异是公开的秘密。
当印度还在为一个可能已经过时的出口型号的残骸而激动不已时,技术的原创者早已更新换代。射程超过400公里的霹雳-16、霹雳-17等新一代导弹,据说已经悄然服役。这种追赶,更像是一场永远无法触及终点的赛跑。
![]()
抄作业也得有支笔
对这枚导弹残骸近乎迷信的追捧,其实精准地映照出印度国防工业一个长期存在的深层顽疾:总幻想着能通过“捡漏”式的捷径,跨越自身基础工业能力的巨大鸿沟。
这种“抄作业”的心态,在印度国防史上反复上演。以苏-30MKI战斗机的国产化项目为例,俄罗斯当年可以说是仁至义尽,提供了全套图纸和专家指导,几乎是手把手地教。
![]()
可结果呢?印度斯坦航空公司(HAL)组装出来的苏-30MKI,成本比原装进口的还要高,而且最核心的AL-31FP发动机,至今无法实现国产化。手把手都教不会,这暴露的是整个工业体系吸收和转化能力的缺失。
如果说“苏-30MKI”项目是学不会,那“阿斯特拉”导弹项目就是自己走不稳。这个从上世纪90年代就启动的项目,磨蹭了快三十年,搞出来的Mk-1版本射程不足110公里,精度也堪忧,被自家军方无奈地称为“昂贵的玩具”。
![]()
这种好高骛远、基础不牢的模式,几乎贯穿了印度所有明星国防项目。无论是拖延了30年的“光辉”战机,还是被戏称为“移动铁棺材”的“阿琼”坦克,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同样的问题。
现在,印度又把希望寄托在仿制一枚导弹残骸上,这其中的悖论不言而喻。就连美国和日本这样的工业强国,在搞导弹雷达小型化时都曾遭遇过巨大的技术瓶颈。一个连基础雷达都需要从以色列进口组装,且还时常出问题的国家,又凭什么认为自己能一步登天呢?
![]()
结语
霹雳-15E残骸的“神话”,更像是一场印度在巨大军事技术焦虑下催生的集体想象。它既不可能带来什么技术上的“弯道超车”,反而像一面镜子,清晰地照出了其国防工业从战略心态到基础能力的系统性短板。
真正的国防现代化,从来都不是一场投机取巧的“寻宝游戏”。它背后需要的是脚踏实地的基础研究、完善可靠的工业体系和持续不断的自主创新。与其幻想一块废铁能创造奇迹,或许更应该深刻反思,为什么当年拿着全套图纸都造不好一架飞机。
![]()
对于一个追赶者而言,最需要优先弥补的,究竟是某一项看得见的技术短板,还是整个研发与制造体系中那些看不见的根本缺陷?答案或许已经不言自明了。
观察者网2025-10-19《口嫌体直:印度决定借鉴中国PL-15技术研发导弹》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