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销层级的认定是判断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是否成立的关键要素之一。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及司法实践,传销层级的认定主要涉及以下核心问题。
一、层级认定的法律标准
(一)基本立案标准
根据《关于办理组织领导传销活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传销组织的层级需达到三级以上,且参与人员30人以上,方可对组织者、领导者立案追诉。这里的“层级”包括组织者、领导者本人及其本层级。
•计算方式:层级数按上下线关系计算,而非组织内部的职务等级。例如,A发展B,B发展C,则A→B→C构成三级层级。
(二)“情节严重”的加重标准
若传销组织层级和人数远超立案标准(如累计达120人以上或资金250万元以上),可能构成“情节严重”,量刑将升至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层级认定的实质审查
(一)返利层级优先于组织层级
1.组织层级:仅体现人员发展关系(如A→B→C),但若上下级之间无返利关联,则不能认定为传销犯罪的层级。
2.返利层级:需满足“发展人员数量作为计酬依据”的条件,即上下级之间存在直接或间接的返利链条。例如,A因B发展C而获得间接返利,才能认定A→B→C为有效三级返利层级。
3.虚列层级无效:若传销组织名义上设置多级职务(如“总店长”“店长”),但实际返利仅发生在部分层级间,虚设的层级不计入犯罪层级。
(二)虚拟资产与网络传销的特殊性
互联网传销常通过推荐模式发展下线,但需注意:
1.一次性返利不构成层级:如A推荐B获奖励,B推荐C与A无关,则仅形成A→B和B→C两个独立层级,不构成三级返利链条。
2.虚假账号不计入人数:冒用他人身份或一人控制多账号的“下线”,因未实际发展新成员,不应计入层级和人数。
三、司法实践中的争议与解决
(一)证据认定规则
若无法逐一收集参与者证言,可通过缴费记录、银行流水、电子数据等综合认定层级和人数。
(二)特殊情形的处理
1.脱离组织的领导者:若组织者形式上脱离但仍从原组织获利,其脱离后发展的层级和人数仍计入其责任范围。
2.团队计酬的例外:以销售业绩为计酬依据的合法团队模式(如直销)不构成传销犯罪,但若以“团队计酬”为幌子实为拉人头,则需按传销定罪。
四、典型案例参考
1. 虚设层级案:某传销组织设置“负责人→总店长→店长”等职务,但因返利仅发生在个人与直接下线之间,法院认定实际层级未达三级,不构成犯罪。
2. 网络传销案:某平台通过推荐奖励发展会员,但因缺乏间接返利链条,仅认定为两级层级,未达立案标准。
总结
传销层级的认定需结合组织形式与返利实质,核心在于证明层级间存在以发展人员数量为基础的返利关系。司法实践中,需严格区分合法营销与非法传销,避免扩大打击面。
北京胡瑞律师,北京市知名律所刑辩律师,长期深耕刑事辩护与代理、民刑交叉等领域,全国办案。尤其擅长经济犯罪、职务犯罪、涉黑涉恶犯罪、有组织犯罪等刑事案件的办理。曾成功办理河北某市人大常委、企业家涉案数十亿涉黑案等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疑难复杂案件。胡瑞律师善于把握案件核心要点,制定针对性辩护方案,在多起案件中为当事人争取到无罪或轻判结果。始终秉持“最大限度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执业信念,以高度的责任心、精湛的专业能力,深受委托人认可和好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