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中国矿产资源集团对国内28家核心钢厂和贸易商明确要求,全面暂停采购必和必拓以美元计价的铁矿石现货。谁都没想到,仅仅9天后,这家澳大利亚矿业巨头就服软了,同意以人民币结算35%的现货订单,并承诺未来逐步扩大比例。
持续9天的对峙,改写中国与矿业巨头之间长达20多年的不平等博弈。看似突然的胜利,实则是中国默默布局20年后的集中爆发,是全球资源定价体系中一场地震。中国到底是如何一步步积蓄力量,最终打破矿商和美元联合掌控的定价权?又为何是这9天,成为了撬动局势的关键时刻?
![]()
实际上,事情的源头可以追溯到2003年。那一年,中国粗钢产量达到2.7亿吨,钢铁行业迎来城市化和基建高峰,对铁矿石的需求暴涨。
到了2008年,产量飙升至5.1亿吨,铁矿石价格也从30美元每吨飙升至140美元,5年涨了3.5倍。中国在这段时间内,多付出了约7000亿元人民币的进口成本。
![]()
而澳大利亚的三大矿商——必和必拓、力拓、淡水河谷,则牢牢掌控着全球80%以上的海运铁矿石供应。在他们的定价体系中,中国钢企一直是“高产低利”的被动接受者,利润微薄,汇兑风险高,谈判几乎没有底气。
2009年本是中国翻身的好机会。中钢协首次组织全国钢厂集体谈判,原本准备大幅压价。但就在关键时刻,力拓在华高管胡士泰等人通过贿赂中方人员,窃取了底价和谈判策略,直接导致谈判失败。胡士泰被判10年,中方人员获刑3年半,但这次泄密重创了中国的联合议价机制。
![]()
从那之后,中国开始悄悄转变策略,不再单纯依赖谈判,而是着手打造自己的铁矿石“第二选择”。2022年,中国组建了中矿集团,整合了宝武、鞍钢等大型国企的进口权,统一代表近40%的进口量。采购方不再是“一盘散沙”,而是一个有组织、有策略的大买家。
与此同时,中国也向上游出击。中铝成为力拓的最大股东,FMG也从中国获得了142亿元人民币贷款,并表示将用铁矿石偿还。这些资本操作,直接让铁矿石与人民币深度绑定,为后来的人民币结算铺平了路。
![]()
真正让局势发生根本变化的,是几内亚的西芒杜铁矿项目。这是一个被称为“第四极”的铁矿资源,储量高达47亿吨,平均品位65.5%,远超澳矿品位。
项目包括670公里铁路和深水港,全部由中国企业建设和运营。2025年10月中旬,铁路联调成功,首列矿石装车测试完成,11月底将正式发往中国。
![]()
这时候,澳大利亚终于坐不住了。中国9月30日发布禁令当日,必和必拓仍坚持只接受美元结算,并声称人民币“缺乏市场基础”。澳大利亚总理还在国会表达“失望”,态度强硬。可谁都没料到,短短5天内,形势急转直下。
10月1日,三艘满载必和必拓铁矿石的货轮抵达青岛港,却因未满足人民币结算要求被拒绝卸货。每艘船每天损失5万美元,总值超28亿美元的货物被困海上。到10月3日,滞港货轮增至7艘,黑德兰港库存爆仓,逼近仓储极限的80%。
![]()
10月2日,澳大利亚股市开盘后,必和必拓股价暴跌4.2%,市值蒸发超120亿美元。矿业协会发出警告,若对华出口中断将导致2座矿场关闭,波及1.2万名矿工就业。
与之对比,中国方面早已做好替代准备。巴西淡水河谷在10月3日宣布,将对华人民币结算的供货量从1500万吨提高到2200万吨。更大的新闻是,西芒杜矿山已经完成主体工程,年底前将正式出矿。
![]()
10月6日,必和必拓高层终于主动请求与中国矿产资源集团视频通话。虽然一开始仍试图坚持仅部分小额订单使用人民币,但中方明确表达要求人民币结算比例不低于30%。
压力再度升级。10月7日,FMG集团发布声明:已与中国宝武签署100亿元人民币协议,全部以人民币结算,并愿意用铁矿石抵扣贷款。这直接把必和必拓逼到了墙角。
10月8日上午9点,必和必拓在官网发布公告,宣布接受35%的人民币结算比例。滞港船只随即清关,交易恢复正常。从禁令下达到妥协,刚好9天时间。
![]()
短短9天,打破了20年来的定价垄断。这背后,是中国从采购权、供应链到金融体系的全方位布局。2018年起,中国推出铁矿石期货并引入境外交易者,2025年第三季度,人民币计价的期货交易已占全球28%。
同时,中国在巴西、俄罗斯、几内亚的铁矿石供应中全面推进人民币结算,建立了“资源—商品—人民币”的闭环。
![]()
10月9日,外汇交易中心数据显示,人民币对铁矿石的交易活跃度一周内上涨47%。澳大利亚矿业协会预测,若西芒杜稳定投产,2026年澳矿在中国市场份额或跌至40%以下,人民币结算将突破50%。
对必和必拓来说,妥协并非出于善意,而是现实的权衡。中方已经拥有整合需求、构建替代、掌握金融工具的能力;再不让步,市场就将被其他竞争者瓜分。而人民币的进入,也不是象征意义,而是实实在在地写进了他们的季度财务报表中。
![]()
这个变化,可能没有喧嚣的声明,没有大张旗鼓的庆祝,但全球铁矿石市场的天平,确实轻轻晃动了。从曾经的被动接盘,到如今的主动设局,中国用9天时间完成的,不只是一次商业谈判,而是对全球大宗商品话语权的重新定义。
短短几行公告,背后是20年隐忍和布局的爆发。未来,类似的场景还会发生在原油、铜、锂、稀土等领域。而这一次,中国不再是游戏的参与者,而是规则的制定者。
![]()
中国用9天时间打赢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表面平静,实则深远。在全球铁矿石市场的棋局上,中国已经掌握主动权。这不仅是资源贸易的胜利,更是人民币走向世界的坚实一步。
信息来源:
[1]国内铁矿石话语权进一步提升:暂停必和必拓进口,西芒杜产能释放在即|行业动态 财联社
[2]“中方停购必和必拓铁矿石”,澳大利亚总理急了 观察者网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