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亚空军宣布采购中国歼-10战斗机的决定,在俄罗斯舆论场引发强烈反响。俄媒以“性能平庸”“低价抢单”等措辞质疑印尼的选择,却选择性忽略苏-35自身缺陷与客户实际需求之间的根本矛盾。
印尼跟俄罗斯那单苏-35合同,拖了快十年,本来讲好2019年就能到手,11亿美元也不是个小数字,结果到了2021年就没了下文,美国那边拿着《反制裁法案》一直施压,俄罗斯自己的工厂交付也跟不上,印尼索性不陪着玩了,扭头一看,法国的阵风不错,后来又传出个2025年印巴空战,歼-10C把阵风给打下来了,印尼看了这个实战表现,整个买飞机的想法都变了。
俄罗斯网上好多人还在那酸,说印尼不识货,嘴上抱怨个没完,其实心里慌得很,苏-35航程是远,可雷达还是那个老旧的无源相控阵,修起来又特别费钱,东南亚这边的买家也不是傻子,性能要看,账本也要算,回头看歼-10C,用的是有源相控阵雷达,挂着霹雳-15导弹,空战距离一拉开优势就出来了,交付速度更没得说,中国这边敢拍胸脯,今年下单明年就给你飞机,生产线一直开着,俄罗斯那边受各种事情影响,产能时好时坏,印尼可等不了。
印尼选飞机的思路特别清楚,不图最贵的,就图个好用、好修、到货快,一个千岛之国,防空压力大,但不是天天要搞高强度对抗,歼-10C一架6000万美元,法国阵风是它的三倍多,苏-35也更贵,印尼翻开账本一看,心里就有数了,还能形成体系优势,付款方式中国也灵活,接受本币结算,拿资源换都行,直接绕开了美国的金融管制,这点俄罗斯就办不到。
军火买卖背后就是大国之间的较量,俄罗斯的强项是重型双发战斗机,中型单发这块市场空出来了,东南亚的客户就这么一点点流失,中国这几年歼-10CE卖给了巴基斯坦和埃及,出口形成了梯队,高端的歼-20自己用来看家护院,中端的歼-10就推向国际市场,印尼这笔订单,不光是中国航空工业的一大步,也说明了国际军贸的规则在变,不再是厂家有啥买家就得要啥,而是客户拿着实战数据,自己算着账来做决定了。
俄罗斯媒体还在那讨论重型战机的价值是不是被低估了,印尼空军的实际行动已经给出了答案,这比任何口头争论都管用,军贸的玩法彻底变了,不是过去那种你有什么我买什么的老套路,现在大家看的是谁能给我合适的东西,谁能按时交货,就像印尼防长说的,天上需要的不是传奇,而是能立刻起飞守护家园的战士。
![]()
参考资料:《凤凰网》、《中华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