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以色列和犹太世界️
● ●●巴以冲突
巴以冲突的核心问题是巴勒斯坦问题,中东问题的核心问题也是这一问题,而这一问题也一直被地区大国当作政治工具用于国际场合的博弈。巴勒斯坦人自己也清楚这一点,也长期甘于被利用,因为回报当然也是巨大的,数十年来,巴勒斯坦从联合国和世界各国获得的援助高达上千亿美元,其中海湾国家可能是除美国以外最大的捐赠来源。
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在加沙战争死伤最严重的时候,土地辽阔的其他周边阿拉伯国家为何没有张开怀抱去接纳他们的巴勒斯坦兄弟们?如果是犹太人在哪个国家遇到困难了,以色列哪怕面积再小也会义不容辞的提供最及时最好的措施迎接他们的同胞们。
![]()
很多不明事理的局外人经常抱怨,既然海湾国家那么慷慨解囊,为何不更多地团结巴勒斯坦兄弟帮他们建国和打败以色列,这种逻辑不过是不切实际的幻想罢了,也是对中东问题的彻底无知。原因如下:
一、从兄弟到疑虑:海湾世界的“背叛记忆”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巴勒斯坦人曾是海湾国家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无论在教育、工程还是行政体系中,他们都扮演过知识阶层的中坚角色。那时的海湾社会,普遍尊敬巴勒斯坦知识分子,视其为“阿拉伯民族复兴”的象征。
![]()
然而,这种情感基础在1990年的海湾战争中被彻底摧毁。当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时,巴勒斯坦解放组织(PLO)领导人阿拉法特选择支持萨达姆政权。这一决定被海湾国家视为“政治背叛”——他们在最需要团结的时候,被昔日的“兄弟”倒戈相向。
战争结束后,科威特驱逐了约40万名巴勒斯坦人,这不仅是政治清算,也象征着信任关系的终结。
正如一位阿联酋外交官所说:“我们曾经把他们看作兄弟,但他们把我们的善意当作提款机。”
阿联酋数十年来无私地向巴勒斯坦提供了上百亿美元的援助,并欢迎巴勒斯坦人到阿联酋免费进行医疗和教育,但他们得到的回报是什么?阿联酋驻法国大使1984年被巴勒斯坦恐怖分子在巴黎当众枪杀,原因是因为他们与美帝国主义保持好的关系。
二、理想幻灭:从民族象征到政治包袱
在以色列—巴勒斯坦冲突的早期,巴勒斯坦人曾代表阿拉伯世界的理想主义——勇敢、坚韧、及对西方现代文明的反抗。但在几十年的政治现实中,这种形象逐渐被复杂的权力斗争和内部腐败所取代。
根据透明国际2023年的报告,巴勒斯坦在全球腐败感知指数中仅得23分,在阿拉伯地区成为最腐败的国家。一位海湾国家部长曾说:巴勒斯坦政府是世界上最糟糕的政府,他们从来不顾民众死活,只是拿人民当筹码去获得自己的好处和利益。
巴勒斯坦政策与调查研究中心(PSR)的调查显示,约八成巴民众认为本国政府“存在系统性腐败”。
这种治理困境让海湾国家的政治精英愈发质疑:他们援助的对象,到底是一个民族的未来,还是一群延续权力的政治集团?但质疑归质疑,援助还得继续,因为这是阿拉伯和穆斯林国家履行的“道义”,必须让自己的国民和整个世界看到他们是支持巴勒斯坦兄弟的。因为越是底层,越是不明真相,越是具有支持巴勒斯坦的强烈动机。
在外交层面,巴勒斯坦领导层在国际谈判中屡屡展示出机会主义倾向——既希望获得西方援助,又畏惧其内部的激进派别如哈马斯;既依赖阿拉伯国家,又时常在关键时刻表态暧昧。
这种“双面姿态”让以务实著称的海湾国家失去了信任。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以色列和犹太世界️
三、品性与文化的裂痕:理智与冲动的碰撞
海湾人往往重视稳定、礼仪和社会秩序,而在他们眼中,巴勒斯坦社会的政治文化长期呈现出另一种特质——情绪化、分裂、善变、难以妥协。
巴勒斯坦人在个体层面常被形容为聪明、坚毅、能吃苦;他们在教育、商贸和技术领域确实有出色表现。
但在集体层面,这个民族也表现出一种“固执好斗与内部撕裂共存”的矛盾性格。
![]()
他们的民族叙事过于依赖悲情,而不愿面对现实和推动社会进步。这种“受害者心态”在海湾政治文化中并不受欢迎。
阿联酋和沙特的政治哲学更强调“建设而非控诉”——他们希望看到的是自我革新的民族,而非永远请求外援的群体。因此,当巴勒斯坦人依旧高喊革命与抵抗时,海湾领导人已经在思考未来科技、能源转型和社会稳定的问题。两者的心理距离,也由此拉大。
巴勒斯坦人相对源自贝都因人的海湾阿拉伯人,更缺乏诚实坦率地品质,他们善于谎言和欺骗,这也让海湾国家鄙视他们。在海湾国家,我常常被当地人提醒要与巴勒斯坦人保持距离,但经常会碰到巴勒斯坦人。
海湾地区的阿拉伯人,尤其是精英阶层,宁愿与以色列人和犹太人合作,也不愿意与巴勒斯坦人合作,“因为他们缺乏契约精神,充满欺骗和狡诈”。
![]()
四、地缘现实:从反以色列到反伊朗
在20世纪的中后期,阿拉伯团结的核心议题是“反以色列”。而进入21世纪后,这一格局悄然逆转。
海湾国家真正担忧的对象,已不再是以色列,而是伊朗的扩张主义与宗派影响力。
在也门、叙利亚、黎巴嫩和伊拉克,伊朗支持的代理人武装不断挑战海湾国家的安全边界。在过去二十多年,伊朗通过哈马斯、真主党、胡塞、叙利亚政权及伊拉克的民兵武装等恐怖组织频繁制造事端,对海湾和整个中东的地区稳定构成了巨大的威胁。伊朗和胡塞就曾多次袭击沙特的油田,并对阿拉伯湾和红海的贸易航道构成严重威胁。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以色列和犹太世界️
与以色列合作,反而成为阿拉伯国家维护地区平衡的现实之选。
在阿联酋的包括主权基金在在内的政府部门,雇有以色列人,但对巴勒斯坦人、伊朗人、土耳其人是绝对禁止的,虽然他们可以在这个国家做生意和生活。原因其实不难明白,尤其是当你了解真相后。
因此,亚伯拉罕协议(Abraham Accords)的是海湾政治逻辑的必然结果:他们不再愿意为“象征性团结”付出惨重代价,而是要以国家利益重新定义“谁才是真正的盟友”。
正如一位沙特学者在《阿拉伯新闻》撰文指出:
“我们同情巴勒斯坦人的苦难,但不再盲信他们的判断。信任是一种政治资本,而他们早已消耗殆尽。”
五、理性时代的政治成熟
如今,海湾国家对巴勒斯坦的态度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层次:
情感上,他们仍然承认巴勒斯坦的民族自决正当性;
理性上,他们已不再相信巴勒斯坦领导层能带来和平与秩序。
这并非冷酷,而是一种政治成熟。他们意识到,单靠口号无法重建国家,悲情不能代替治理。
真正值得尊敬的民族,是能从苦难中走出制度与自省的民族。
以色列之所以能在战争废墟中崛起,靠的不是哀叹和卖惨,而是和平、纪律、教育与创新。
而巴勒斯坦若要赢回尊重,也必须在国家制度和民族品格上完成自我革命。
![]()
六、写在最后:远离极端,赢得信任
海湾国家对巴勒斯坦的“负面态度”,有时甚至到了厌恶的程度,也是一种理性的疏离。
他们从盲目的兄弟情中醒来,转向了国家理性与战略现实。中东的新秩序,已经不再围绕情绪和宗教,而是围绕科技、治理、和平与合作。
对于巴勒斯坦而言,这是一种警告,也是一种机会——
唯有摆脱内部腐败与分裂,远离极端宗教意识形态,放弃仇恨、重建诚实、纪律与责任感,才能重新赢得周边世界的信任。
说实话,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也曾特别同情巴勒斯坦人,反感以色列人对巴勒斯坦人的“欺凌”,后来了解真相后才发现,我从新闻媒体中得知的与我亲眼所见和亲身经历的切身体会完全不同。
世界不欠你同情,只有自我革新,才能赢得尊重。
为能让本公众号运营得更好,请多转发和赞赏我们
关注以色列计划
联系我们可通过微信:Israel5778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以色列和犹太世界️
所有内容可免费转载:开白请文尾留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