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区域经济密度全市第一,这个“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是怎样炼成的?

0
分享至




中央科创区

黄浦江畔,外滩第二立面4栋历史保护建筑组成十字街,近4000平方米玻璃穹顶成为南京东路百余年来首创景观,这里也是上海首个覆盖全市所有离境退税网点的集中退付点。

苏州河畔,有座“绿房子”,它由旧宾馆改造而来,嵌入卫生医疗、社区食堂、日托、城市书房、长者照护、健身驿站,能为市民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多功能的社区服务。

上海人的母亲河,见证了“十四五”期间,黄浦区的发展亮色、幸福底色。

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工作期间,将黄浦区定位为上海的“心脏、窗口、名片”。“十四五”以来,黄浦区围绕核心引领区建设目标与“功能新高峰、品质新标杆”发展主线,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城区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稳步提升。截至2024年底,黄浦区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3344亿元,“十四五”前四年年均可比增长约4.5%;区域经济密度达到163亿元/平方公里,保持全市首位、全国前列;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299亿元,年均增长6%以上。

进一步解码黄浦区的发展成果,这不仅是经济增长,更是一场关于城市核心功能再造、民生福祉提升和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深刻实践。

高质量发展的密度与高度

南京路步行街素有“中华商业第一街”美誉,坐落于街口的第一百货商业中心,历来是不缺流量的,然而经济增长从来都不是简单的规模扩张。

“十四五”期间,黄浦区在推进商圈转型升级、推动文旅商体展联动、激发消费活力方面颇有成果,注重以人为本,发挥独特的资源禀赋优势,持续地挖掘消费潜力。


南京路步行街

以第一百货商业中心近年来的探索为例,2023年第一百货商业中心C馆7楼入驻星空间,总面积超4600平方米,是国内首个在商场里拓展出来的沉浸式音乐剧、话剧演艺空间。随着城市更新的节奏和夜经济加速发展,非零售业态的运营模式正越来越受到年轻消费群体的喜爱。“剧场+商业综合体”的双向奔赴提升了第一百货商业中心与南京路商旅文规划的契合度。

沉浸式悬疑惊悚音乐剧《嗜血博士》、环境式驻演古风音乐剧《梦微之》、奇幻·都市·爱情原创音乐剧《当你心动时》等多部风格多元的剧目叫好又叫座。翌年,星空间在第一百货商业中心再次拓店,成为国内商业体内剧目最多,面积最大的艺术剧场业态。观剧与消费场景深度捆绑,观众可在观演前后完成“打卡-购物-社交”的动线,也为这座饱含历史文化底蕴的大楼注入新时代的文化基因。

除此之外,黄浦区还注重打造青春经济,开拓银龄经济,激活节展经济,释放赛事的经济新活力,做强首发经济,培育甜蜜经济,把握入境消费新机遇。消费者眼中,黄浦正日渐成为一个“越来越好,越好越来”的地方。


名创优品

消费“破圈”的同时,黄浦区不断强化外滩金融集聚优势,加快提升科技创新承载功能,通过上述高端产业发展点燃“强大引擎”,在强化“四大功能”、服务上海“五个中心”建设中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全力构筑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数据显示,2024年黄浦区金融业增加值规模达到1286亿元,占全区GDP的38.5%,占全市金融业比重接近1/6,区内金融市场交易总额保持全市领先,2024年达到2601万亿元,占全市比重超70%。此外,黄浦区近年来接连获批建设全市首批股权投资集聚区、金融科技集聚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上海区域中心成功落地,这些无不说明了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核心承载区的黄浦,金融业的基因深植于血脉中,并愈发澎湃不息。

有人形容黄浦滨江是黄浦江沿线“最后一块大衣料子”。就在“十四五”期间,这片得天独厚的珍贵衣料裁剪成型了。2023年举行的黄浦科创大会上,明确提出在世博浦西园区建设“中央科创区”,目标是打造上海科创版图升级的“点睛之笔”、全球顶尖创新要素的“融汇之地”、前沿科技展示交流的“创新之眼”。

经济发展的活力源泉,离不开改革创新的决心和实践。

“十四五”期间,黄浦区坚持以改革驱动创新、以创新引领发展,为更好发挥城区中心辐射作用积聚强劲动能。创新谋划一系列促开放、优功能的重大举措。成功获批建设上海首批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全力建设淮海新天地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十四五”以来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30家,累计达到83家。全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发布实施“1+7+N”新一轮产业支持政策,推出“无事不扰、无处不在”精准高效监管、帮办服务等一系列创新举措,2024年营商环境测评及企业满意度评价居全市第一。打造“门楣之光”高品质人才发展体系,高标准建成运营外滩国际人才服务中心,让各类人才“来得了、待得住、用得好、流得动”。全面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老字号品牌焕新升级加快实施,持续激发民营经济生机活力。

高品质生活的温度与底蕴

1949年10月2日,上海市第一面五星红旗在江西中路215号老市府大楼冉冉升起。75年后的2024年,这幢承载了厚重历史的建筑,完成历时近10年的修缮,实现历史性围合。更重要的是,它转换了功能,向社会公众开放展览与中庭参观。正如老市府大楼正厅墙面上镶嵌的大理石碑上写的,“上海人民按自己的意志建设人民的新上海”,陈毅市长的题词激励着后来人用心用情建设人民城市。


老市府大楼焕新归来

纵观黄浦区发展脉络,人民城市理念镌刻其间,力求将最大的发展成果反哺于民,实现从“旧改”到“更新”、从“硬件”到“软件”的全面升级。

旧改是最大的民生。

迈入“十四五”,黄浦区仍是全市旧区改造任务最重、难度最大,同时也是挑战最大的中心城区。黄浦区始终坚持把旧区改造和城市更新作为最大的民生和最大的发展任务。

2022年7月,黄浦区全面完成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标志着上海中心城区持续30年的大规模成片旧改这一民心工程胜利收官,“十四五”期间累计完成成片旧改3.7万户以上。当前任务是提速推进“两旧”改造,全力以赴完成零星旧改和“拎马桶”改造,加快推进小梁薄板房屋改造。制定外滩第二立面区域城市更新行动计划,率先探索实施责任规划师、责任建筑师、责任评估师“三师联创”机制。大新天地、南外滩、金陵路等重点功能区建设有序推进,打造更有底蕴、更具活力、更富特色的城区发展新空间。


成片旧改获益居民

面向“十五五”,黄浦区将在完成零星旧改的基础上,持续推动老旧住房综合改造和城市“微更新”,积极探索可持续、可复制的更新模式,切实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条件,推动民生水平从“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稳步迈进。

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

2024年,黄浦区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直辖市直辖区)”,背后是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用最好的资源、尽最大的努力为民生“加码”、为幸福“加速”、为生活“加温”的不懈努力。

“苏河之眸”社区长者食堂,可同时容纳50人堂食,每日用餐量约500-600人次。社区里的老年人,凭证可享受4款老年优惠套餐;2024年,这里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推出季节养生菜、养生汤,进一步满足周边居民多元化需求。不光吃饱还要吃好,街道从用餐长者中募集15名老年人作为“银龄膳食服务体验官”,通过每月一次的品鉴沙龙会,形成“需求收集—菜单调整—员工培训”的微循环,让每一次反馈都有个性化与精细化的回响。非餐点时段,这里则变身老人闲话家常、学生读书学习、白领青年线上工作的空间,使不同群体在同一屋檐下各得其所,逐步延展为社区共享客厅。


黄浦区打浦桥街道与光明邨合作开设社区食堂

此外,黄浦区还在“十四五”期间成功创建上海市儿童友好先行实践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获批建设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国家级实验区;医疗卫生服务更加普惠可及,分级诊疗体系不断完善;深耕“五边颐养”养老服务体系,家庭照护床位服务总量全市第一;在全市首推“黄浦创卡”无忧创业通道,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文化软实力是最深的底蕴。

“十四五”期间,黄浦区充分发挥禀赋优势,倾力打造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核心示范区。做实“红色露天博物馆”品牌,推动区内140余处红色遗址遗迹从“零散展示”到“整体展览”的蜕变升华。做强“演艺大世界”品牌,目前区域内集聚专业剧场27个、“演艺新空间”101个,“十四五”以来完成国内申报演出超19万场。做精“艺术外滩”品牌,集聚近60家美术馆、艺术馆、画廊、拍卖行、艺术空间,数量、质量和密度全市领先。做优“书香黄浦”品牌,获评全国首批“全民阅读推广城市”,营造建筑可阅读、街区可漫步、书店可品味的“大阅读”氛围。


南京路步行街夜景

高效能治理的精度与效能

任何超大城市都必须面对城区治理难题。黄浦区在城区治理上下足“绣花功夫”,以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为超大城市中心城区治理现代化打造更多“黄浦样本”。

近年来,黄浦区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深化探索田子坊、数智外滩等城市最小管理单元数字治理试点,“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两网融合不断深化。

“以前查个房号,5分钟还不一定对;现在点开‘房态图’,谁家住哪、有啥需求一目了然!”“59张报表压得喘不过气?现在系统自动生成,我们终于能专心跑楼道、办实事了!”“真没想到,我还刚过90岁生日,牛奶券就‘找上门’了!”……当百年老大楼遇见智慧“社区云”,一场让数据替人跑腿、让服务主动敲门的治理变革,正在外滩街道生动上演。黄浦区基层数字治理底座的应用场景正在不断丰富,高龄独居、政策待享等394个“人-房-事”智能标签,助力实现报表自动生成。对于基层社工而言,过去两周才能跑熟的片区,如今在系统“数字画像”助力下,半天就搞定了。

城区环境变美了,居民对社区的认可度与参与度也会再上台阶。目前,黄浦区正在推动重点景区实现“席地可坐”,“一江一河”公共空间品质巩固提升,打造“10分钟社区生活圈”,持续推进“一街一路”建设;扎实推进“零距离家园”工程建设,在全市率先开展“四百”大走访,首创推进“动真碰硬”专项行动,新时代基层治理“三会”制度、“宝兴十法”等实践应用不断扩大,党建引领“多格合一”治理模式持续深化,有效凝聚城区治理强大合力。


黄浦区首条金融定制公交正式发车

2024年,黄浦区淡水路在上海“15分钟社区生活圈”优秀案例评选中,获“漫享步道”赛道美好创作奖。作为一条“百年小马路”,淡水路被誉为“衡复之源”,历史底蕴深厚、生活配套成熟、文教体卫资源丰富。

在淡水路372号,有一家功能多样、服务齐全、活动丰富的“淮海家·零距离家园”。作为淮海中路街道西部街区的首个街区“零距离家园”阵地,围绕“综合服务空间、基层治理平台”的功能定位,设置了公益咖啡、亲子画室、开放厨房、共享自习室、街区议事厅、服务大篷车等区域,实现“邻里客厅、生活服务、文化交流、议事治理”四大服务功能,同时嵌入党群、助老、卫健、便民、文体、法律等各类服务项目,通过咨询、论坛、讲座、课程等接地气的活动形式,全方位满足居民休息、服务、学习、活动、议事等需求,让人们走得近、坐得下、还想来。


苏河美欣公寓正式揭牌启用,向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者开放

淡水路的治理,居民自治共治发挥了很大作用。街道利用“社区云”平台发布需求调研、定期举办社区活动,从而建立长期的互动合作机制,形成可持续的“社区凝聚力”。“淮海家·零距离家园”中,引入了熊爪咖啡、小红书、索尼等一批社会机构作为“公益合伙人”,同时将零散的节庆活动纳入“幸福淮海”零距离家园节,面向全龄段全人群举办精彩纷呈的社区活动、提供贴心多样的社区服务,进一步扩大“零距离家园”的辐射面和影响度,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对社区的认同感,增强社区发展的内生力量。

当前,黄浦区正在着力推进“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十五五”时期是黄浦抢抓新机遇、塑造新优势、拓展新空间、实现新发展的重要阶段,锚定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努力实现中心辐射功能全面提升,城区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高品质生活更加广泛享有,城市治理更加安全高效,为上海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黄浦新的更大贡献。

原标题:《区域经济密度全市第一,这个“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是怎样炼成的?》

栏目主编:苏展

文字编辑:刘力源

本文作者:文汇报 周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上观新闻 incentive-icons
上观新闻
站上海,观天下
378796文章数 75767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