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告内容
虾蟹加工副产资源的高值化开发与利用研究
我国虾蟹生物资源储量丰富,因其具备可再生性强、存量大、风味优良且营养价值高的特点,成为水产加工领域的支柱性产业之一。伴随全球渔业资源的深度开发以及水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实现水产品加工副产物的高效利用已成为水产领域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焦点。然而,当前水产加工业在综合利用技术方面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导致加工副产物的资源量逐年累积,未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已有研究表明,虾蟹加工副产物中富含功能脂质、功能肽、甲壳素、钙等多种高附加值的功能活性成分。本研究聚焦于虾蟹加工副产物,基于脂质组学方法对具有代表性的虾加工副产物中的脂质轮廓进行了表征,并构建了其中主要功效脂质成分(如多不饱和脂肪酸、磷脂、虾青素等)与危害因子的鉴定及脱除技术体系;研究形成了功能脂质的精准转化与绿色大容量高效制备技术,有效提升了功能脂质的提取效率和纯度;开发了虾、蟹副产物中功能脂质的微/纳米运载体系设计制造关键技术,以解决功效脂质在终端产品开发过程中存在的稳定性差、水溶性欠佳、腥味重以及生物利用率低等问题。本研究旨在为虾蟹加工副产物的高值化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专家介绍
![]()
周庆新教授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海洋技术系
周庆新,博士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专业,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海洋技术系教授,德累斯顿工业大学访问学者,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创新团队带头人,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海洋甲壳类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洋食品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日照市海洋食品资源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创新平台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为海洋食品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先后承担各类科技攻关项目20余项,发表研究论文和报道4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核心成果在20余家企业转化应用,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中国专利优秀奖等。
实习编辑:杨瑞蕾;编辑:阎一鸣;责编:张睿梅
![]()
为进一步促进动物源食品科学理论的完善与创新,加速科研成果向实际生产力的转化,助力产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由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中国食品杂志社将与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南昌师范学院、 家禽遗传改良江西省重点实验室 共同举办的“ 2025年动物源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国际研讨会 ”,将于 2025年10月25-26日 在 中国 江西 南昌 召开。
长按或微信扫码进行注册
会议招商招展
联系人:杨红;电话:010-83152138;手机:13522179918(微信同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