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头顶 “山东省优秀院长”、“滨州市名医” 光环,还曾赴美攻读 MBA 的医院 “一把手”,突然就成了纪律审查的对象。
刚刚,山东省纪委监委网站一则通报砸向医疗圈:滨州市人民医院原党委书记徐宏,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接受审查调查。
![]()
这位 1963 年出生的 “老医疗人”,从滨州医学院毕业就扎根当地医疗系统,一路做到普外科主任、医院党委书记,还主持着医院全面工作 —— 手握这么大的权力,曾经拿过 “滨州市劳动模范”“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等一堆荣誉,如今却栽了跟头,那些曾经的 “荣誉证书”…… 如今看来格外刺眼。
更值得关注的是,徐宏的落马并非孤例。
往前数一个月,泰安市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倪庆宾被查,他此前是泰安中心医院的 “一把手”;再往前推三个月,山东省政府参事、原省卫健委主任袭燕主动投案。
从省卫健委 “掌门人” 到市级医院书记,短短半年内,山东医疗系统的 “关键岗位” 接连有人落马,这哪是零星个案?分明是 “靶向施治” 的精准打击。
细想一下,山东这场医疗反腐早就不是 “小打小闹” 了。
公开数据显示,2023 年至今,全省已经查处了医疗领域县处级以上干部 20 余人 —— 这个数字背后,是卫健、药监、医保、医院等多个关键领域的全覆盖。
你可能会问,为什么这些岗位容易出问题?道理其实很简单:医院党委书记掌着人事、采购的 “决策权”,医保部门管着报销的 “钱袋子”,药监部门卡着药品准入的 “门槛”,一旦权力失去监督,就容易变成利益交换的工具。
举个简单例子:一台进口医疗设备的采购,从参数设定到招标评分,院长一句话就能定调;一款新药的进院资格,药代往院长办公室跑十趟八趟是常事;甚至医院的人事晋升,“领导印象分”能直接决定一个医生的职业生涯。这些“潜规则”在水面下涌动多年,终于在近年来的反腐风暴中被掀了个底朝天。
对咱们普通老百姓来说,医疗反腐从来不是 “看热闹”。你去医院看病,药价为什么降不下来?检查项目为什么总是 “可做可不做” 却被反复推荐?有时候不是医生不想好好治病,而是背后有利益链条在作祟。徐宏们作为医院 “一把手”,他们的违纪违法,可能直接影响到你我看病的性价比 —— 毕竟,当采
购设备、进药变成 “寻租空间”,最终埋单的还是患者。
现在山东的做法,其实是把 “高压态势” 变成了 “常态”。不再是 “查一个震慑一片”,而是 “发现一个查一个”,从省到市、从行政部门到医疗机构,织成一张 “上下联动” 的反腐网。
“现在查得细到什么程度?”一位参与调查的人士透露,“连医院小卖部的承包合同都要翻三遍。”这种“显微镜式”的监督,让那些以为能躲在专业壁垒后的人彻底慌了神。
这种力度,不仅是给医疗系统敲警钟,更是在还给老百姓一个 “干净” 的就医环境。
徐宏的落马,给所有医疗管理者敲响了警钟:
你可以是手术台上的“一把刀”,但绝不能成为权力场上的“一把手”;你可以戴“名医”的桂冠,但绝不能披“腐败”的外衣。
当医者的初心被权力异化,再高的学历、再多的荣誉,都不过是纸糊的老虎。
![]()
你花了· 来阅读
点个再走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