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吴德玉
船出朝天门,行至瞿塘峡,一江碧水映青山。上世纪80年代,一部《话说长江》让无数人通过影像深度了解并爱上了这条伟大的河流。
10月20日,《环球人文地理》杂志总编辑、诗人李海洲携其主编的新书《只有一条长江》亮相天府书展主会场,与诗人梁平、尚仲敏、熊焱展开对谈。
![]()
《只有一条长江》(出版方提供)
带你“一本书读懂长江”
书写长江的书很多,由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只有一条长江》突破传统地理书的书写范式,从“科学探索、生态观察、人文积淀与历史遗存”四大维度,对长江文明进行了一场立体重构。该书历时七年精心打磨,汇聚十余位国内一线作家的深厚笔力,经高校专家严谨审读,并收录了八十余位知名摄影家呈现的长江流域风光大片。书籍以长江自然流向为脉络,分为源头、西藏、云南、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及入海口共八大章节,并将岷江、大渡河、金沙江、沱江、嘉陵江、黔江、湘江、汉水、赣江等主要支流穿插其中,以简洁而富于文学性的语言,带领读者“一本书读懂长江”。
![]()
长江流经点(图片由出版方提供)
《只有一条长江》由重庆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历时七年制作,汇集十余位国内一线作者共同编撰,多位高校相关专业专家审读,八十余位知名摄影家提供长江流域各地风光大片,分别从自然、历史、人文、民间掌故等方面全方位介绍长江。从唐古拉山的冰川融水,到三峡工程的宏伟篇章;从可可西里的野性生灵,到玉树人守护家园的动人故事;从三星堆的神秘遗迹,到朝天门码头的市井繁华……读者可如亲历者般,从源头一路行至入海口,横跨11个省市,收获丰富的地理知识与人文积淀。《只有一条长江》堪称一部长江的“百科实录”。
主编全书像解密一样
大家都知道长江,但长江的源头究竟在何处?实际长度到底是多少?长江究竟流经哪些地方?接纳了多少条支流?又孕育了多少重要的湖泊?估计很多人都一知半解,并不完全清楚。这些答案在《只有一条长江》里面,都可以找到答案。 身为一名诗人的主编李海洲用诗一样的语言说:“我们沿着奔腾的江水,编织了一幅波澜壮阔的长江生命画卷,还原长江的磅礴与柔情。”
![]()
长江流经巫山(摄影:朱云平,图片由出版方提供)
梁平在对谈中指出,长江与黄河同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这一观念正愈发深入人心。他特别强调了本书作为集体创作的独特价值:“与阿来先生《大河源》那样的个人书写路线不同,《只有一条长江》背后是九个团队、历时七年的协同创作。如何将不同背景、不同兴奋点的作者和摄影家统一于全书的美学框架之中,极大考验主编的统筹功力。”梁平还以艺术编导周莉亚和韩真为例,类比主编李海洲所发挥的关键作用:“正是他统领全局的美学追求,使多元创作融合为和谐的整体,最终呈现出这本既厚重又优美,完整展现长江波澜壮阔的集大成之作。”
![]()
发布会现场
谈到主编这部书背后的甘苦,李海洲坦言,作为一个主编,“当7个团队把稿件全部发给我时,好像一个刚刚出山的武林高手,突然要接收7个侠客给传送的内功,我感觉自己都要爆炸了。”为了专注编书,李海洲跑到合川、仙女山、贵州等地闭关三个月编辑此书。“其中最难的是数据核实,一条河流可能会出现一个数据,有官方网站数据、水文调查数据,无法寻找到一个准确的数据,最终通过跟当地水利部门联系,取得了最新数据。最开始觉得繁琐,后来觉得很有趣,像解密一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