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今年金九银十销售旺季全面开启,中国汽车圈正经历关键分水岭时刻。
刚刚公布的前三季度销量数据显示,多家车企销量目标达成率亮眼。
比亚迪以326万辆销量继续稳坐头把交椅,上汽销量 319 万辆,吉利销量 217 万辆,这三家企业全年目标完成率均超过 70%。
在年销量接近 3000 万辆的成熟市场中,能保持如此高的目标达成率,体现一家企业对市场的判断能力。
比亚迪 71% 完成率背后,是王传福早在 2003 年便开启的新能源布局。
20多年技术积累、垂直一体化产业链,从电池到芯片的全站自研,这些看似厚重的投入,如今已转化为难以撼动的竞争壁垒。
![]()
上汽和吉利的完成率同样出色。上汽在传统燃油车与新能源之间找到平衡点,吉利则通过多品牌矩阵实现风险对冲。
更值得关注的是第二梯队表现,奇瑞 201 万辆销量中,海外市场贡献接近一半。
广汽 149 万辆成绩单里,新能源车型成为最大增量。
这一现象表明,中国车企已找到两条可持续增长路径,要么出海,要么电动化,最好是两者兼备。
当然,市场中也存在完成率不足 50% 的企业,这不代表失败,而是转型期的阵痛。
就好比当年诺基亚转向智能手机时的挣扎,柯达面对数码相机时的犹豫,在产业范式彻底改变的时代,掉队属于正常现象,关键在于能否在掉队后重新找到节奏。
四季度冲刺战即将打响,这场战争的胜负,早在3年前。5年前甚至10年前就已埋下伏笔。
那些在新能源、智能化、全球化领域持续投入的企业,如今收获的 71%、72% 完成率,不过是厚积薄发的必然结果。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至今,已不再是简单的规模竞争,而是进入体系、能力、技术迭代与生态构建的深水区,这是一场马拉松,更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长跑。
目前部分车企轻松完成全年目标七成以上,部分却连一半都未达到。
要知道,国内汽车市场年销量早已逼近 3000 万辆的成熟规模,能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拉开巨大差距,绝不可能依赖运气。
![]()
前三季度销量榜铺开,车企 “梯队差距” 清晰可见。
头部阵营中,比亚迪前三季度销量326辆,全年目标完成率达71%.
上汽紧随其后,319万辆成绩同样亮眼,吉利也不甘落后,拿下 217 万辆销量的同时,三家企业全年目标完成率均超七成。
第二梯队表现各有特色,奇瑞销量 217 万辆,其中海外市场销量占比接近一半。
广汽稳扎稳打,交出 149 万辆成绩单。
当然,也有不少车企进展不顺,全年目标完成率未达 50%,看似面临困境,但如果仅聚焦数字表面,认知则过于浅显。
![]()
真正关键的是,这些销量增长究竟源自何处?
仔细分析就能发现,几乎所有销量上涨的车企,都离不开新能源车型这一 “功臣”。
无论是比亚迪全靠新能源开拓市场,还是上汽在燃油车与新能源之间寻求平衡,新能源车型都是拉动增长的核心力量。
这一现象悄然透露出一个趋势,当前车企如果想稳健发展,要么向海外市场突破,要么在电动化领域发力,如果能将两条路径结合,基本就能契合当下市场节奏,而这或许就是企业间拉开差距的第一个关键点。
不少人可能好奇,那些销量领先的车企,是否只是恰巧赶上风口?
事实并非如此,它们大多秉持 “长期主义”,早早做好布局铺垫。
以比亚迪为例,如今其新能源车型销量火爆,但早在 2003 年,便已向新能源领域深耕。
二十多年间,比亚迪持续投入 “硬功夫”,从电池技术突破到芯片自主研发,逐步掌握产业链核心环节。
![]()
这种“关键部件自主可控”的能力,能够在新能源赛道上几乎无对手能及。
这如同日常生活中,提前数年储备“过冬物资”,当环境变化时,自然比他人更从容。
上汽和吉利的发展路径虽与比亚迪不同,同样经过提前规划。
上汽未盲目放弃燃油车基本盘,考虑到仍有大量消费者偏好燃油车,因此一边优化燃油车产品结构,一边稳步推进新能源业务,在两者间实现平衡发展。
吉利则依靠多品牌 “组合策略”,不同品牌瞄准不同消费群体。
年轻人偏好运动风格,便推出领克;消费者追求高端智能车型,便打造极氪。
如此一来,即便某一细分市场出现波动,其他品牌也能支撑整体发展,有效降低风险。
奇瑞在海外市场的表现同样突出。
早年间,众多车企仍聚焦国内市场“内卷”时,奇瑞已开启海外布局,在不同国家建立生产基地与研发中心,甚至根据当地实际需求调整产品。
例如,在东南亚地区,针对高温气候优化空调制冷效果;在欧洲市场,依据消费者对安全的重视强化车身防护。
这种“本土化适配”的策略,让奇瑞在海外市场逐步积累口碑,如今海外销量能占总销量一半,归根结底是长期积累的成果。
这些领跑的车企,均凭借 “早期布局” 实现 “提前受益”,这或许就是它们保持领先的核心原因。
并不只是所有车企都能跟上市场节奏,部分车企全年目标完成率未达 50%,看似面临困境,但这并不意味着“发展停滞”,更像是行业转型期的“必经阶段”。
这种情况在产业变革中较为常见,例如当年的诺基亚,在功能机时代占据绝对优势,但进入智能手机时代,因迟迟不愿突破自我,最终被市场淘汰。
![]()
再看柯达的案例,它其实早早就研发出了数码相机技术,因为舍不得放弃利润丰厚的胶片业务,没能及时跟上技术变革的步伐,只能慢慢淡出了市场。
当下的汽车行业,正处在从燃油车向新能源、从机械驱动向智能网联转型的关键节点,这个过程就像个人面临职业转型或行业切换一样,必然需要一定的适应周期。
有些企业过去长期将重心放在燃油车领域,现在要转向新能源方向,无论是技术研发体系,还是内部团队架构,都需要重新调整适配,进度相对缓慢其实是正常现象。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企业会不会暂时掉队,在于掉队之后,能否迅速找到问题的根源,及时调整发展方向。
比如,要是企业在新能源技术储备上存在不足,就应该加大研发投入力度,补齐技术短板。
要是海外市场的布局还未打开局面,就需要加强对当地市场的调研分析,找到符合自身优势的海外发展路径。
从当前的市场态势来看,即将到来的四季度销量冲刺,更像是对车企前期战略布局成果的一次集中检验。
那些如今领跑的企业,在3年前、5年前甚至10年前,就已在新能源、全球化等领域持续投入,如今的成绩不过是 “前期努力的必然回报”。
中国汽车行业早已脱离“销量为王”的阶段,当前竞争核心在于“能否长期坚持正确战略”。
技术需逐步积累,市场需稳步拓展,生态需持续构建。
最终会发现,那些发展稳健、走得长远的企业,依靠的从来不是“短期爆发”,而是“长期坚守”。
这大概就是汽车行业的真实写照,有领跑者的风光,也有转型者的阵痛,只要找准方向、及时调整,无论当前处于哪个梯队,都终将迎来适合自身的发展节奏。
![]()
金九银十如期而至,中国车市正式进入全年冲刺阶段。
整体而言,今年前三季度车市表现稳健,新能源车型持续保持热度,众多车企都在为年底目标全力冲刺,但不同品牌间的成绩差距正逐渐扩大。
从销量榜前十企业来看,比亚迪和上汽依旧是行业 “双巨头”。
1月到9月,比亚迪销量326万辆,完成全年460万辆目标的71%,继续稳居冠军位置.
上汽集团销量319.3万辆,目标完成率同样为71%,在燃油车与新能源领域均保持稳定发展。
在年销量 200 万辆级别的第二梯队里,吉利的表现尤为突出。
前三季度销量达217万辆,全年目标完成率72%,在销量前十的车企中,堪称竞争力最强的企业之一。
同一梯队的一汽与长安也保持着稳定态势。一汽前三季度销量 238 万辆,长安销量 207 万辆,两家企业的全年目标完成率均维持在 69% 左右。
依托多品牌协同发展策略与新能源业务的持续推进,它们在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着稳健的节奏。
![]()
奇瑞与广汽同样展现出各自的发展特点。
奇瑞前三季度销量201万辆,尽管全年目标完成率为62%,国内市场与海外市场均实现了增长突破。
广汽销量 149.4 万辆,完成率 65%,其中新能源车型的销量贡献最为显著。
随着四季度的到来,汽车市场的全年冲刺战已进入关键阶段。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体系能力更扎实、新能源转型步伐更快的企业,无疑将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更大优势,更易实现全年目标。
毕竟当下的汽车市场竞争,早已不局限于销量规模的比拼,技术实力的强弱、市场反应速度的快慢、产品竞争力的高低,都成为决定企业市场地位的关键因素。
金九银十期间的市场表现,不只是单纯的数据较量,更多的是对各家车企全年综合实力的一次全面检验。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