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回复 品牌 免费送你《135本品牌营销必读书》
作者 | 王晖 来源 | 首席品牌观察
“水果刺客”的尽头是什么?可能是《铁窗泪》。
10月初,港交所给洪九果品(06689.HK)发了一封“分手信”,大意是决定根据上市规则取消洪九果品的上市地位。
![]()
▶ 图源:洪九果品公告
据公告,港交所决定取消洪九果品上市地位的原因主要有五点。
一是公司尚未完成调查、公布调查结果并采取适当补救措施;
二是公司管理层等人士的诚信度和能力仍然存疑;
三是公司尚未完成内部控制审查、未纠正内部控制缺陷;
四是公司尚未公布任何未完成的财务业绩、亦未提供证明其遵守相关规定的资料;
五是公司没有委任任何独立非执行董事、公司秘书或授权代表,并且不符合相关规定。
对此,洪九果品的态度是不服气,表示“我要上诉”。
但谁都看得出来,这大概是洪九果品的垂死挣扎了。毕竟,从2024年3月20日停牌开始,洪九果品就已经是一具行走的商业僵尸。
而真正让它彻底凉透的,是今年4月16日那则公告。
![]()
▶ 图源:洪九果品公告
公司董事长邓洪九、董事彭何、董事兼创始人妻子江宗英、杨俊文、谭波、监事会主席余利霞等全都被采取了“刑事强制措施”,罪名是涉嫌骗取贷款、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
曾经风光无限的“水果第一股”,成功转型为了“法治教育示范基地”。
![]()
一根扁担,挑出百亿帝国
如果你没听过洪九果品,那你一定听过那句吹牛逼的slogan:“中国人每吃10个榴莲,就有1个来自洪九。”
是的,就是那个曾经靠榴莲发家、市值一度冲到600亿港元的“水果巨头”。
而它的创始人邓洪九,是个从重庆“棒棒军”出身的草根逆袭典范。
1987年,17岁的邓洪九在重庆朝天门码头卖水果。他发现自己老家的红橘比重庆便宜得多,于是把全部家当2000元砸进去,倒卖红橘,赚到了第一桶金。
从此,他开启了一条“水果批发狂魔”之路。
这里有个细节很有意思,当时邓洪九把老家的数千斤橘子低价分给重庆的伙伴销售,从中看到了“端到端”模式的巨大优势。
而这个模式,成了他后来征战水果江湖三十六年的独门秘籍。
2002年,他和妻子江宗英正式创立洪九果品;2005年,他盯上了进口水果,从东南亚搞榴莲、山竹;2006年,他趁着台湾水果零关税政策,把台湾水果引入重庆,当年销售额干到1.5亿。
2011年,他杀进泰国,一开始亏得底裤都不剩,但他不服输。2012年,洪九果品借了1个亿在泰国建厂,雇了上千名工人,还以期货形式签下4万亩水果的长期收购合同,提前把钱付给果农。
这一招,直接改变了泰国水果在重庆的市场格局。
![]()
▶ 图源:洪九果品官微
2014年,他又跑去智利,签下7000亩车厘子合同。
那几年,洪九果品所向披靡,2017年在重庆建了最大的水果交易中心,2018年开始获得多家机构投资,营收从2019年的20亿一路飙到2022年的150亿。
2022年,公司在港交所上市,成为“水果第一股”,邓洪九家族身家一度高达85亿,登上胡润百富榜。
一根扁担,挑出百亿帝国。这剧情,连短剧都不敢这么拍。
![]()
“端对端”模式的利与弊
但如今回头看,邓洪九从倒卖红橘开始,就埋下了一颗雷。
就说他称之为“端到端”的模式,直接和果园签合同,预付收购款,锁定供应;加工分级后,直接卖给下游客户,减少中间环节。
听起来很赚钱的商业模式,损耗率低,毛利率高,洪九果品的榴莲毛利率一度高达24.5%,年卖2500万颗榴莲,损耗率只有1.3%,远低于行业的1%-5%。
但问题在于,这模式对现金流的要求,高到离谱。你向上游预付巨额货款,向下游又得给客户赊账。规模越大,资金压力越大。
到了2023年上半年,洪九果品就有高达93.5亿应收账款收不回来,被迫贷款27亿续命。
2024年1月,它付给供应商15.2亿预付款,但当月只收到4.5亿的货。这哪是做生意?这是在做慈善,还是那种“我捐钱给供应商,客户欠我钱不还”的慈善。
![]()
▶ 图源:洪九果品官微
真正的爆雷,则来自核数师毕马威的一纸质疑。
2023年,洪九果品给多家“新增供应商”支付了34.2亿预付款。毕马威一查,发现这些供应商有的注册资本低得可怜,有的参保人数为0。
这不叫供应商,这叫“幽灵公司”。
“做假账”的质疑声,瞬间炸锅。
这里面的套路其实很老套,通过预付款把资金转移出去,财报上还能做高资产。问题是,这34.2亿的预付款,到底买了多少水果?还是说,根本就是左手倒右手的游戏?
2024年3月20日,洪九果品因为发不出2023年年报,被港交所停牌。
停牌后,邓洪九和妻子疯狂质押股份,累计质押比例高达65%。
多家金融机构起诉洪九果品,分公司被贴封条,成都分公司员工全部离职。
一家市值600亿的水果巨头,就这样一步步走向崩塌。
![]()
“高端水果”卖不动了
洪九果品从上市到停牌,仅仅两年时间。这速度,简直比榴莲从树上掉下来还快。
而它的倒下,不仅仅是一家公司的失败,更像是一个时代的缩影,预示着那个靠“高端水果”“进口光环”赚钱的时代,正在崩塌。
曾几何时,车厘子、榴莲、阳光玫瑰……这些带着“稀缺”标签的进口水果,被捧成了“水果贵族”。
消费者一边骂“水果刺客”,一边咬牙买单。
而作为“中国水果连锁零售第一股”的百果园,也正是靠着用“高端水果”打出差异化,巅峰时期的2023年,收入高达113.91 亿元。
![]()
▶ 图源:百果园官微
但随着国产水果崛起,突破了“卡脖子”的地域限制,进口水果的光环就碎了。
如今,100元三个榴莲、10元4斤阳光玫瑰、8.99元的车厘子等等,曾经的“水果刺客”,一夜之间变成了“水果护卫”。
所以,洪九果品下游客户囤的高价水果卖不出去,货款还不上,连锁反应下,资金链断裂。这不是偶然,是必然。
![]()
▶ 图源:洪九果品官微
尝到苦果的还有百果园。根据其最新财报,2025年上半年百果园营收仅43.76亿元,同比下滑21.8%,净亏损高达3.42亿元,门店数量比上年同期净减少1639家,收缩幅度达27%。
这说明什么?说明消费者醒了,不愿意再为“水果溢价”买单了。
而洪九果品的崩塌,也仿佛一个寓言。它告诉我们,靠资本堆砌的帝国,往往一夜倾覆;靠垄断和稀缺性赚钱的生意,终将被技术和平权打破。
当国产水果用技术和规模打破进口垄断,当消费者用钱包投票,那些靠着信息不对称和资本游戏活着的企业,注定要现出原形。
洪九果品的故事,始于一根扁担,终于一副手铐。
而那个从扁担起家的邓洪九,如今在铁窗里,会不会想起当年挑着红橘走在重庆街头的日子?
那时候,他没有百亿身家,没有上市光环,没有预付款和应收账款的烦恼。
他卖一筐橘子,收一筐现钱。账是清的,路是实的。
可惜,商业世界里没有回头路。
一旦走上资本狂奔的捷径,就再也回不到那条挑着扁担慢慢走的小路了。
*编排 | 三木 审核 | 三木
品牌最新资讯,尽在【首席品牌观察】↓↓↓
行业资讯、案例资料、运营干货,精彩不停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