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两件事,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一是,母亲总和父亲争吵不断,让我特别受伤。我时常听到母亲对父亲骂道:“嫁给你这样又矮又丑的男人,我这辈子永远没有出头之日了!”而父亲只是笑笑,并不回应。也是从那时起,父亲窝囊的负面印象,定格在了我的脑海里。
![]()
二是,我七岁那年的十一月份,记得有一次夜里,我发了高烧,吃了药片也不退烧,因村里没有诊所,母亲急得没办法。
这时,矮小的父亲,直接抱起我,往五里路外的乡医院赶去,他一路小跑,一路走,一路对我说:“乖乖,乖乖,不要睡,醒醒!”母亲急促地跟在身后,虽然当时是深秋的夜里,躺在父亲怀里的我,能感受到父亲湿透的衣服,和焦急的不安。
所以,我对故乡的记忆,还会时常停留在年少的岁月里,那时家家都很贫穷,人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算融洽,一片安静祥和的景象。但想到父亲,我就会怀着一种特别复杂的情感。
父母健在的日子,我并没有觉得如何,但今年他们先后离世后,我才真正明白“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那句话的内涵。
没有了父母的日子,心中的思念和悲伤,总是莫名的涌上心头,回想起当年的一幕幕往事,仿佛就在眼前。……
听母亲讲,父亲因家里穷,人长得太矮,也很丑,皮肤黝黑,像庄稼地里的一坨干巴的黄泥巴。平时胡子拉碴的,再加上一双无神的眼睛,简直可以说邋遢得有些让人不愿意靠近。
按理说,凭父亲当时的条件,肯定是要打光棍的,但当时母亲家里也是一贫如洗,而且她还有跟同村已婚男人私奔的经历,她这样的做法,在农村很不光彩的,后经媒人介绍,母亲才很不情愿的和父亲在一起,但他们两人的结合,注定就是一场悲剧。
在我读小学的时候,父母就分居了,父亲也有生理上的需要,如果他死皮赖脸缠着母亲,常常被母亲毫不留情地轰了出来。
听人说,嫁过来的母亲,对父亲从来没有对父亲友善过,母亲是一个不依不饶非常强势的人,不管父亲做得再好,如何讨她的欢心,母亲总没有正眼看待,加上父亲没有母亲高,父亲在家里,好象就是母亲的附属品,没有一点地位。
曾经有一次,我们家的鸡跑到邻居家,吃了鸡食,邻居给撵了出来,母亲见了,和泼辣的邻居吵了起来,两人对骂,无所顾忌,引来人们的围观哄笑。
父亲见状,强行把母亲拉进屋里,母亲则又对父亲大骂不止,你个吃里扒外的东西,你不帮我说话,倒帮起外人来人,你是个什么东西,面对母亲撒气的谩骂,父亲也不搭腔,只是默默地拿起工具,向田间走去。
父亲的裤管上常常沾满泥浆,他除了种田,没有别的本事。
而我当时也抱怨父亲,总觉得他缺少男人气概,总觉得有这样的父亲,实在是太丢人,相比其他同学的父亲,人家大多高大,帅气,相比之下,我就会自卑。因此,小时候每次学校要开家长会,我总是找各种借口免得让他去。好在很忙,能不去,他就不去。
尽管我那么嫌弃他,但他却毫不在乎。
曾清楚地记得,有一年的冬天,因早上不太冷,我穿得不多就上学了,中午刮起了大风,降温太多,父亲担心我挨冻,于是就在家里拿着一件棉袄给送到我的学校。
在教室门口,老师问他找谁,父亲说:“怕我狗娃冻坏了,送给俺家的狗娃。”
同学们听了,当即全体哄堂大笑,坐在座位上的我顿时无地自容,看着矮小丑陋的父亲,在大众场合之下,说着我的小名,当时我恨不得自己找条地缝钻进去,我恨透了父亲。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自己是多么的荒唐和无知。
尽管母亲对父亲没有好的态度,但他们对我的关爱,却出奇的一致,那就是无论多么贫穷,多么艰难,他们都发誓也要供我去上学。让我走出农村,不要再重复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我每学期结束时,一张张三好学生的奖状,带回家时,那是他们的幸福时刻,也是家里少见的安静时刻。
后来,看到我的一天天长大,家里需要用钱的地方越来越多,心思重重的父亲,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承包了村里废弃的二十多亩鱼塘。
因这鱼塘没人承包,只用了很少的钱,就转过来了,这次,母亲倒是没有阻拦,而是和父亲一起劳作。或许,母亲心想,这也是改变我们家困境的很好机会。
有了鱼塘,父母忙碌的身影,很少停歇,父亲买了养鱼的书,一有时间就认真学习,有时,连吃饭都会忘了,毕竟,父亲也不是太懂,后来又跟邻村的一位养鱼的同行请教,渐渐地,他越来越上手。
![]()
听母亲说,第一年,虽然吃了不少苦,但没赚到多少钱。父亲,又总少不了母亲的一顿数落。说无用的人不会赚钱。但父亲总是笑笑,并不理会母亲。
但从第二年开始,父亲在鱼塘里又养了草虾,父亲更忙了,每天,喂食,放地笼,收地笼,换水,增氧,什么事情都亲力亲为,一是怕母亲搞不好,二也是怕母亲太累。但不管多累,看到有收获,父亲总是微笑着面对我们。
每天夜里三点钟,父母亲就要去鱼塘里收地笼,把新鲜的虾子和鱼,用三轮车装到镇上的集市上去卖,卖掉了,再带点我喜欢吃的烧饼,包子回来,这也成了我美好的期待。
后来,父亲到养鱼不忙的时期,又和母亲贩鱼卖,由于价格公道,不惨杂卖假,名气越来越大,回头客越来越多。有时,数量要得多的,都有找上门来取。那些年,也许因为忙碌,也许懂得了父亲的不容易,母亲再也没有骂过父亲。
甚至,有一次,我们村的一个寡妇,买鱼时,不小心钱掉了,父亲对她说,本村的,你也不容易,就不要给了,送给你孩子吃吧。那寡妇,连忙道谢。母亲见了,也没和父亲吵,还说,你慢走,下次再来。
就这样,不管春夏秋冬,也不管狂风暴雨,十几年如一日,辛勤的劳动,换来了丰厚的回报,我们家第一个住上了楼房,第一个看上了彩电。那段日子,是父母亲最有成就感的时候,也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
俗话说,养儿才知父母恩,当自己成家立业后,才知道,父母亲的辛酸和不易。对父亲的偏见和愧疚,常常困绕在我的心间。
之后,而当我有能力能为父母,遮风挡雨时,父亲总是说,孩儿,你们在城市开销大,我和你母亲趁身体好,再多干几年,帮帮你们。
再说了,我们在城市,确实不习惯,你看,家里都好,蔬菜,鱼肉样样有,还新鲜。父母亲,总是一推再推。我心里清楚。那是他们怕我压力太大,不想再增加我的负担。
殊不知,父母亲这样的劳作,也是以健康为代价的,前两年显现出来了,父亲还好,不抽烟,不喝酒,没有什么不良嗜好,身体没什么不适。而母亲由于养鱼受潮湿,浑身关节疼痛,而且吃饭不定时,她的肠胃也非常不好。
知道母亲生病了,把母亲接到医院,做了全面检查,并把他们接到身边,但他们无任如何也不肯来,我想花钱在村里找了干净利落的保姆照顾母亲,但父亲坚决不同意,他说,谁还能有我服侍得周到好,我实在拗不过父亲,只能由他照顾母亲。
![]()
父亲每天烧好,帮母亲擦身,洗衣,喂药,任劳任怨,毫天怨言。而母亲疼得难受时,还对父亲大吵大闹,说这辈子跟父亲吃了太多苦,没有享过父亲一天福,父亲看到母亲难受,也不回话,只是到一边独自流泪。
就这样,我们一有空就回老家,帮助父亲,伺候母亲,每每看到父亲矮小的身材,忙而忙后,从没说累,就叫他休息休息。
因从小受母亲的影响太深,我一直鄙视的父亲,每次看到我们回来,总是烧一桌子菜,喜悦之情,油然而生。
有时我也会自责,心想,等有机会的时候,我要好好孝顺父亲。
但我的想法还停留在萌芽之中的时候,不幸的事情还是发生了,3月17日的中午,父亲在收拾好母亲吃的碗筷时,不小心摔了一跤,就再也没有能够站起来。
赶到家中的我,看到父亲安祥的面容,抑制不住心中的悲痛,放声大哭,爸爸,孩儿对不起你啊,对不起你。仿佛只有无尽的泪水,才能冲走我的悲伤和愧疚。想想父亲为这家,受了一辈子的气,辛苦一生,没有享过一天的福,我的心,如刀绞一样……
父亲最终还是离开了我们。
父亲走后,母亲也像失去了魂一样,目光呆滞,我们照顾她,她自言自语,不要我们照顾,说父亲照顾得好,还要父亲照顾,说着,泪流满面,不吃不喝。还说,她这一辈子,最对不起的人,就是父亲。
无论我们怎么开导她,她也听不进去。今年六月,她没有逃去此劫。遗憾地也离开了我们。……
时光易逝,真情难忘。每每想到父母亲这么早,就离开了我们,我都会泪流满面,不能自已。有些人,只有当真正的失去了,才知道原来是多么的珍贵。
父亲说,他这一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看一次大海,坐一次飞机,去爬一次万里长城,但这些夙愿,他都没能达成。如果有机会体验时光倒流,我一定会满足他这些心愿,而且一点也不会犹豫。
![]()
亲爱的父亲,您在天堂还好吗?如果还有来生,我还愿意做您的孩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