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词,可以被鲜明的一分为二,南下渡江前是一类,南下渡江之后又是一类。
所以,即便是李清照的许多词不知其写作时间,也能从其词作中所表现的感情上,辨认出其作词的大致时间。
李清照作为少有的女性词人,其作品在宋词的星空中勾勒出独特的心灵轨迹。
比如,其早期《如梦令》与后期《南歌子》,恰似渡江前后两重天地,可以明显的让我们感受到不同之处。
前者以"常记溪亭日暮"的明快笔触勾勒出少女醉游的欢乐,后者以"天上星河转"的沉郁低吟写出了寡妇家破人亡后的辛酸。
这两阕小令虽同出李清照之手,却仿佛隔着一条汹涌的历史长河,让我们得以窥见一位女性词人在时代巨变中的心灵差异。
一、酒酽春浓、溪亭日暮
《如梦令》是非常著名的作品,也是一首让人读了仿佛可以见到少女心境的愉快之作。词曰: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开篇即以"常记"二字构筑记忆。
这个看似平淡的起笔,实则是词人精心设置的时间点。起笔平淡,却又和谐自然,这种"常记"的追忆,可见此次游赏在词人心中不可磨灭的印记。
"溪亭日暮"四字,以极简的笔法勾勒出时空坐标,让人仿佛看见落日余晖洒在溪边亭台的暖色调画面。
"沉醉不知归路"一句,可见作者的心情是如此的欢愉,而并不是一般词人的因愁而醉酒。此处的"沉醉",是生命力的全然释放,是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忘我境界。
![]()
尤其"不知归路"四字,看似写实,实则写意,将少女流连忘返的痴态刻画得入木三分。这种迷路非但不令人惶恐,反而成为欢愉的体验,与他后期词中常见的"寻寻觅觅"的茫然形成鲜明对比。
"兴尽晚回舟"的转折,衔接的自然流畅,丝毫没有斧凿的痕迹。"兴尽"二字道出满足后的慵懒,"晚回舟"则暗含对美好时光的依依不舍。
而"误入藕花深处"的意外,更像是一场精心安排的邂逅。这里的"误入",将少女的顽皮与自然巧妙结合,那些盛放的荷花仿佛在主动挽留这位沉醉的游人。
最妙的是结拍处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一连用两个“争渡”,表现了主人公想要找到出路回家的急切心情。这重复的,既是划桨的节奏模拟,也是心情的直白吐露。
而当"惊起一滩鸥鹭"的画面骤然展开,整个词境顿时活色生香。那些腾空而起的白鹭,不仅是视觉的盛宴,更是心灵悸动的外化,堪称言有尽而意无穷。
惊飞的鸟群,仿佛将词的意境带向了无限广阔的天地!
二、秋衾泪冷、星河帘幕
《南歌子》的显露出的,是与早期词作截然不同的气象。我们一读便知: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
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
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开头两句,"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这组对句,构建起宏大的时空。银河转动,说明了时间流逝之长,而"帘幕垂"则暗示了空间的封闭与压抑。这天人之间的强烈对比,已然为全词定下悲怆的基调。
星河永恒流转,帘幕长垂不启,词人被困在时间与空间的夹缝中,感受着生命的流逝。
"凉生枕簟泪痕滋"一句,可谓字字泣血。此处已经不单单只说秋夜的天气微凉,而是将自己的孤寂悲苦,一齐表现了出来。这"凉"是秋寒,是心寒,更是时代寒意的渗透。
"泪痕滋"的"滋"字尤见功力,既写泪痕的蔓延,又暗喻痛苦的滋生。与早期词中"沉醉不知归路"的酣畅相比,此处是清醒的煎熬。
![]()
"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的动作描写,细腻展现失眠者的焦灼。夜何其,意思是夜深沉已经接近黎明。这个看似平常的更衣动作,因"聊问"二字而充满悲剧色彩。词人竟要靠询问夜色深浅来确认时间的流逝,其孤独无依之状令人心碎。
下片"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的服饰描写,是易安词中的经典笔法。这本是贵妇人的衣服,而今却成为沧桑的见证。那些用翠羽贴成的莲蓬、金线绣就的荷叶,在岁月中逐渐凋零,恰似词人逝去的青春与繁华。"贴"与"销"二字,既写实又象征,暗示着过往荣光的消逝。
最催人泪下的是结句"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这句口语化的表达将沧桑之感、思念之痛,全部包含其中。
天气如旧,衣裳如旧,唯独心境已沧海桑田。这三个"旧时"的排比,构建起强烈的时空错位感。这种"物是人非"的痛楚,较之早期词中"知否知否"的轻快,已是另一重人生境界。
三、渡江前后之对比
两首词作,呈现的不仅是个人心境变异,更是词体文学表现力的不同。
早期《如梦令》中,词人善于捕捉瞬间的动态美:"争渡"的急促、"惊起"的突然,都充满生命的张力。而后期《南歌子》则转向静态的深度描写:"星河转"的永恒、"帘幕垂"的凝固,都在静止中蕴含巨大的情感张力。
![]()
在意象选择上,早期词偏爱具象的自然景物:溪亭、藕花、鸥鹭,都是可触可感的鲜活存在。后期词则更多抽象的时间意象:星河流转、夜何其,都在暗示生命的孤寂。这种从空间到时间的转向,反映了词人关注点的转变。
语言风格上,虽然两词都体现了李清照"以常语入词"的特点,但早期词的"沉醉不知归路"充满生活情趣,后期词的"情怀不似旧家时"则饱含人生况味。
同样的白描手法,因注入的情感不同而呈现出迥异的美学效果。
《如梦令》如春日繁花,《南歌子》似如秋夜寒星,从藕花深处、争渡喧闹到星河之下、孤影垂泪,李清照的心境,可想而知。
这两阕小令仿佛跨越时空的对话,让我们看到一位女性词人如何在历史洪流中的情感转变,令人唏嘘不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