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献忠的宝藏曾留下一句口诀:“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
这仅是在民间相传几百年的童谣,在以前勉强算个“野史”,但现在大家都知道了,传说成真,大西王的宝藏赚足了眼球。
而曾和张献忠并肩作战,又反目成仇的李自成,他搜刮的宝藏也不会少,毕竟是亲手终结明朝的人,那他藏哪了?
![]()
太监王承恩目送崇祯殉国
1644年3月,李自成率领大顺军攻破紫禁城,逼得崇祯在煤山自缢殉国。
就在这一年正月,宁远防线还急需100万两白银的军饷,而国库只剩下可怜的40万两。
崇祯放下了自己“死要面子”的性格,几乎是带着哀求的口气,让首辅魏藻德想想办法。可魏藻德继续哭穷,表示自己为官清廉,家无余财。
可他半年前还花30万两,买下了魏忠贤侄子留下的一套大型四合院。
他以为国破自己不会“亡”,但李自成来后可不会跟这些权贵讲武德,直接大刑伺候。
![]()
图源央视《探索·发现》
魏藻德被夹断十指后,乖乖交出100万两白银,最后还惨死狱中。
其他“守财奴”的命运大多如此,在屠刀下他们擅长的“仁义礼智信”也不管用了,金银珠宝哗啦啦的全被搜刮出来。
据央视《探索·发现》节目引用的数据显示,大顺军获得的白银高达7500万两。甚至从明宫内库直接搜出白银3700万两、黄金1000余万两。
奇怪,崇祯不是没钱嘛,怎么内库还藏着这么多?这一段算是历史疑案。因为原出处是清初计六奇写的《明季北略》,在后面加了“未可信也”几个字。
但被后人误解当成“铁证”了,如今根据学者考证,当时内库确实有些钱但绝不可能这么多。要不然崇祯宁愿上吊都不用,岂不矛盾?
![]()
考古现场银锭(配图)
总得来说,李自成大顺政权从京城以及地方搜刮的金银,总数量很可能过亿两!
要知道崇祯年间财政困难,一年平均收上来的还不到500万两白银,这样一比就知道这是多大的一笔财富。
但李自成也没得人心,后来吴三桂引清军入关,从“闯王来了不纳粮”到仓皇逃亡,仅仅用了42天。他的结局有争议,最戏剧性的说法是被一位村民打死,一代枭雄就这样黯然落幕。
而大顺军搜刮的财富,也随着各个流散的小部队,散落在各地。
![]()
图片资料缺失 拿张献忠银锭配图吧
关于李自成宝藏的传说有很多,也有一些现实案例。比如2001年,广东乐昌市遭遇暴雨袭击,洪水从一座名为“凑云仙庙”的深山庙宇附近,冲出了大量银锭和银元(可能是外国银洋),数量达数十斤之多。
当地文物部门得知后迅速前往调查,发现这些银锭背面刻有“大顺”字样,证实了它们与李自成的关联。
也和史料中关于李自成残部,在粤湘交界处修建庙宇并藏匿财宝的记载相吻合。
在湘西张家界的天门山地区,也一直流传着李自成部将野拂(即李过)藏宝的传说。但以前经过发掘,仅找到一些铜钱,未发现传说中的巨额宝藏。
![]()
巍巍莽山
还有一些所谓的“出土宝藏”因缺乏考古资料,就不多说了。
以上这些发现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因为在湖南莽林山区,也流传着一个数百年的宝藏口诀:“石岩冲,三座桥,南百步,三窑金”。
当地传说,谁能破解这句口诀中隐藏的玄机,就能找到李自成埋藏的“九驴十八担”金银珠宝,成为“首富”。
传说他逃亡到湖南宜章县莽山时,用九头驴和十八个挑夫运输上千斤金银,被村民亲眼目睹。
![]()
自古以来很多人去寻找,皆一无所获。后来有人在山里发现一个大岩洞,足以容纳上万人,当地村民盛传,李自成被清军追杀到穷途末路后,就藏在这个洞里。
后来因山体垮塌,原来的洞口可能被掩埋了。相关传说很多,还有各种“实物”佐证,但没有系统的考古证据,这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虽然传说不可尽信,但张献忠沉银的发现,让很多人都相信一种说法:只要民间口口相传很久的东西,大概率是有历史原型的。可能未来有一天会解开这个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