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非洲黑人被铁链锁住,拖上腥臭的贩奴船。
白人奴隶贩子粗暴地扒光他最后一层衣物,让他赤身裸体地挤进黑暗船舱。
![]()
这不是电影画面,而是400年黑奴贸易的真实日常。
为什么奴隶主对于黑人,连遮羞布都不肯给?
“皮肉”成本
将一个人运送数千公里,最终转化为美洲种植园的劳动力,需要支付庞大的成本。
在17至19世纪大规模的黑奴贸易中,奴隶贩子从英国利物浦到荷兰阿姆斯特丹的船主与商人,将这种长途贩运发展为一套精密的商业运作模式。
![]()
船长和商行代理人拿到清单,采购奴隶的成本、船员薪资、航行所需物资、港口税费、保险费。
每一项都是支出,削减每一项就能提升最终利润空间。
在非洲西海岸的奴隶贸易据点,一个健康成年奴隶的平均收购价被详细记录在账。
这笔钱花出去后,如何将这个“活体货物”运到美洲市场并卖出高价,便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横渡大西洋的“中段航程”是最危险也最昂贵的阶段,船主首要考虑的是如何塞下最多的人。
![]()
贩奴船的船舱设计如牢笼,奴隶被尽可能紧密地排布在狭小的空间里。
在这样恶劣的卫生条件下,疾病特别是痢疾和天花极易传播。
单次航程奴隶死亡率常达百分之十以上,在某些航线或疾病爆发时可能远高于此。
当船长在规划航程时,每一寸空间、每一加仑淡水、每一磅食物都弥足珍贵。
每个奴隶每天消耗的定额是严格设定的,多一分都可能侵蚀利润。
而“衣物”这个看似微小的物品,在账房先生眼里却并非微不足道。
![]()
为一艘装载着三四百名奴隶的船只,提供哪怕是最粗糙、最低劣的布衣,其成本累积起来也相当可观。
羊毛或亚麻布在18世纪的欧洲也是商品,其价值在商人账册里分毫必现。
为这些被视为纯粹商品和工具的奴隶们提供衣服,对于追求绝对利润最大化的奴隶贩子而言,被认定是一种不必要的奢侈支出。
欧洲商人观察到,西非许多族群确实主要穿着各类兽皮制成的衣物。
![]()
与其为奴隶制作新衣,或者保留他们原有的、在非洲气候下能发挥作用的兽皮衣物,不如在登船前就剥下他们身上所穿的兽皮。
因为这些未加工的皮革,鹿皮、豹皮甚至简单的牛皮,有些时候竟然是是备受追捧的“异域奇珍”,能够单独出售获利。
这样一剥一卖,商人瞬间完成了一笔双重交易,省去了运输途中需要提供给奴隶衣物的潜在成本,同时又新增了一项收入来源,实现了剩余价值的最大化榨取。
![]()
最终,这些赤身裸体踏上贩奴船的黑人,其价值在抵达美洲拍卖台前,在船主和保险商的账册上,就已经被预先计算完毕。
剥去“人皮”
在非洲海岸的奴隶贸易据点,登船前的强制裸体是标准流程。
奴隶贩子命令黑人脱掉所有衣物,无论兽皮、麻布还是部落的饰品,随后用海水粗暴冲洗身体。
![]()
这一过程公开进行,看守持枪监视,任何反抗都会招致鞭打。
横渡大西洋的航程中,船舱内,奴隶被铁链成对锁住,每人仅分得长1.4米、宽0.3米的躺卧空间。
因无法活动四肢,许多人患上肌肉萎缩;排泄物堆积在身下,皮肤溃烂化脓。
赤裸状态下,奴隶的伤病、妊娠甚至生理反应均暴露无遗,看守可随时检查女性是否怀孕或染病,决定是否将其抛入大海减损。
![]()
抵达美洲后,奴隶被驱赶上木台,拍卖师高声叫卖:“检查牙齿!摸摸背肌!”买家掰开他们的口腔评估年龄,按压脊椎判断劳力强度。
在黑奴市场,女性常被要求转身展示臀部,以评估“生育潜力”。
黑人不再是父母、战士或工匠,而是“能产蔗糖的牲口”或“会生育的机器”。
在有的地方,奴隶仅允许围一块遮臀粗布,“黑人不得穿戴鞋袜”。
这一方面防止逃亡,赤脚者易被碎石和荆棘所伤,且足迹明显,另一方面强化阶级标识。
![]()
殖民者故意让奴隶目睹牲畜披挂彩布,却只给人类一条麻袋,“以此提醒他们:牛马比黑人更值得装饰”。
长期赤裸迫使奴隶接受“不配拥有尊严”的心理暗示。
女性黑奴被强制承担生育任务,种植园主计算每个女奴“六年应产四胎”。
怀孕女奴需脱衣接受腹部检查,若被认为“胎儿太小”,则需继续田间劳动。
产后仅两周即被驱回蔗田,婴儿交由老年奴隶集中看管,一些州的广告甚至将“能生育”列为女奴的卖点。
![]()
孩子是种植主的资产,母亲只是培育资产的容器。
浩劫
1494年,西班牙与葡萄牙签署《托德西拉斯条约》,非洲、亚洲与巴西归属葡萄牙,美洲其他地区划归西班牙。
殖民者们避开直接武力掠夺的高成本,转而煽动非洲部落自相残杀。
在安哥拉与刚果,葡萄牙人向酋长输送枪支弹药,诱使其发动“猎奴战争”。
![]()
战俘不再被赎回或吸纳为劳动力,而是成批押往海岸,锁上镣铐待价而沽。
大西洋航线的“中间航程”,90吨的小船塞进390名奴隶,每人仅蜷缩于5.5英尺长、16英寸宽的棺材般空间,如“书架排列的书本”般堆叠。
疾病与饥饿肆虐,尸体被抛入深海,航线下的累累白骨被称为“海洋坟墓”。
据保守统计,约1200万-1300万非洲人登上贩奴船,而实际死亡人数更为骇人,每运抵美洲1人,便有10人死于抓捕或运输途中,非洲人口损失高达1亿,相当于1980年全非人口总和。
![]()
青壮男性被大规模掳走,性别比例彻底失衡。
西非某些村落仅剩老弱妇孺,农田荒芜,手工业凋零。
部落战争因奴隶贸易激化,传统社会结构瓦解,欧洲商品替代本土生产,非洲经济被拖入依附殖民者的畸形轨道。
巴西甘蔗园、加勒比烟草田、北美棉花地中,奴隶死亡率高到令人齿冷,种植园主计算发现,累死奴隶再购买新劳力,比维持其生存更“划算”。
![]()
18世纪,600万黑奴被投入美洲,占贸易总量近半,英国因掌控加勒比蔗糖贸易与北美市场,成为最大受益者。
利物浦一艘贩奴船往返一趟可净赚1200万英镑。
这些财富流入造船、纺织、金融业,伦敦的糖罐与曼彻斯特的棉纺机里,流淌着非洲鲜血。
马克思一针见血:黑奴贸易是“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为工业革命注入野蛮动力。
1807年英国立法禁止奴隶贸易,并非出于道德觉醒,而是经济计算,工业革命需要非洲作为原料产地与市场,而非劳动力坟场。
![]()
而西班牙与巴西的种植园主仍疯狂走私黑奴,直至1867年最后一艘贩奴船在古巴靠岸。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