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三毛说道:
“与朋友之间不要有金钱来往,不要借钱给朋友,要是你借钱给人家,就像胡适先生一样,我借了,就不要求还。”
人生在世,难免会遇到开口借钱的时候。
借与不借之间,最是考验人情与智慧。
处理得好,是雪中送炭,情谊更深;处理不好,是人财两空,甚至反目成仇。
不管最终借与不借,智慧的人懂得开口前先问以下三句话。
![]()
1、问缘由:救急不救穷,帮人不帮懒
傅雷提醒:“物质上无止境的索取,终会耗尽精神上的情分。”
别人借钱之前,不妨先问一句:"这钱要用在什么地方?"
急难之事,当伸手相助;懒惰之困,莫轻易施舍。
要知道,雪中送炭是真情,但无底洞般的索取,只会拖垮自己。
民国时期,一位张姓学者有个远房亲戚,常来借钱。
起初学者总是解囊相助,后来才发现,这位亲戚借钱不是为了正经事,而是沉迷玩乐。
每次挥霍光了就来哭诉,编造各种理由。
有一次,他又来借钱,说妻子重病需要手术。
学者仔细询问病情和治疗方案,对方却支支吾吾说不清楚。
学者起了疑心,托人打听才知道,根本没有人生病,一切都是借口。
从此学者立下规矩:借钱必问用途,还要核实真伪。
那些借不到钱的人骂他小气,他也不为所动。
在他看来,钱要用在真正需要的地方,不能助长歪风邪气。
钱财来之不易,都是辛劳所得。
借给真正需要的人,用在正当之处,这份善意才有意义。
正如一位作家所说:“人可以心存善念,但不能不明是非;可以慷慨解囊,但不能不分对象。”
资助不正之事,只会助长他的依赖,害人害己。
真正的帮助是让人走出困境,而不是代替他人承担本该自己面对的人生。
问明用途再作决定,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
![]()
2、探人品:借钱见德行,往来知深浅
《论语》有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钱财这面明镜,最能照出一个人最真实的人品。
有人开口时信誓旦旦,还钱时却百般推诿。
这样的人,借出去的是钱财,换来的往往是恩怨。
与其等到追讨债务时彼此难堪,不如在出借之前冷静思量:此人过往信用如何?是否值得托付?
事前多一分审慎,事后便少十分烦恼。
一位作家在上海居住时,有位姓陈的朋友常来拜访。
这位朋友家境不错,但总喜欢占小便宜,每次聚餐都找借口不付钱,借了小钱也从不主动归还。
一日,陈某突然登门,说要投资一笔大生意,向作家借五百大洋,承诺三个月内连本带利还清。
作家没有立即答应,而是先去了解陈某的为人。
他发现陈某之前也向其他朋友借过钱,至今未还。
更让人不安的是,陈某所谓的"大生意"其实风险极高。
深思熟虑后,作家婉拒了借款。
果不其然,三个月后,陈某的生意失败,之前借钱给他的几位朋友都血本无归。
而作家因为事先考察了对方的人品,避免了一场损失。
借钱之前,务必看清对方的为人。
一个人如何处理金钱关系,就如何经营自己的人生。
守信之人,纵使身处困境也会想方设法履行承诺;无信之徒,即便家财万贯也会找出种种借口推脱。
在借钱之前,应多观察、多了解,不要被几句好话蒙蔽双眼。
把信任托付给那些真正值得的人,才算不辜负这份难得的真情。
![]()
3、问自己:尽自己所能,敬自己所不能
《增广贤文》警世:“力微休负重,言轻莫劝人。”
帮助别人是美德,但最重要的前提是量力而行。
不要为了面子苦苦支撑,也不要为了义气勉强答应。
那些超出限度的透支,帮不了别人,反而拖垮自己。
清代有位叫焦敦的学者家境清贫,却十分重义气。
有一年,他在扬州书院求学时,同窗挚友突然登门求助。
原来好友的母亲突发急症,大夫开了几味名贵药材,需二十两银子配药。
这对寒门学子而言无异于天文数字。
当时焦敦手头仅有准备购置典籍的二十两银子,这是他省吃俭用多年才攒下的。
见好友焦急万分,他虽知这些银子对自己至关重要,还是全部借了出去。
此后三年,焦敦因无力购书,著述进度大受影响。
更让他痛心的是,好友后来家境好转,却迟迟不提还钱之事。
当焦敦迫于生计开口讨要时,好友反而埋怨他不够体谅。
此事让焦敦深感痛心,感叹道:“济人不可因义气而损根本。”
凡事量力而为,是成年人最基本的修养。
超出能力的帮助,往往难以持久;勉强为之的善意,最终都会变质。
真正的善良,不是有求必应,而是既要尽心尽力,也要留有余地。
这是对他人的尊重,更是对自己人生的担当。
人生在世,懂得量力而行,才是长久之道。
古语有云:"钱财之运用,实见人之智慧。"
借钱这件事,从来考验的不是钱财多少,而是智慧深浅。
问缘由,是让善良用在刀刃上;探人品,是让信任付给值得人;问自己,是让善良不带委屈。
掌握这三点,方能让每分钱都流动得明明白白,每段情都相处得坦坦荡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