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国王,特朗普政策引发全民抗议的深层反思
文/叶雨秋
![]()
2025年10月18日,美国纽约曼哈顿布莱恩特公园、洛杉矶市中心、华盛顿国家广场、芝加哥千禧公园等标志性地点,数以百万计的民众再次走上街头。他们高举“不要国王”“民主而非君主”的标语,高呼“关闭ICE”“没有法治就没有和平”的口号,用倒挂国旗、挥舞墨西哥国旗等象征性行动,抗议特朗普政府强硬驱逐移民、强行派遣国民警卫队、加征关税等政策。这场覆盖全美2700余个城镇的示威浪潮,既是6月14日“不要国王”运动的延续,更是美国社会对特立独行执政风格的全面抵制。
一、政策暴力:从移民政策到军事化治理的失控
特朗普政府对移民群体的打击已突破法律与人道底线。其移民与海关执法局(ICE)在纽约、洛杉矶等地无预警突袭法院、工作场所抓捕无证移民,导致大量家庭被迫分离。洛杉矶移民权益组织数据显示,仅2025年第三季度,就有超过1.2万名儿童因父母被捕而进入临时收容系统,这一数字是拜登政府同期的3倍。更引发恐慌的是,特朗普授权国民警卫队以“打击犯罪”为名进驻洛杉矶、芝加哥等民主党控制城市,甚至威胁“接管”地方治安。这种将军事力量用于国内政治控制的做法,直接导致洛杉矶市中心抗议中催泪瓦斯与骑兵冲锋的暴力镇压场景重现。
军事化治理的触角还延伸至社会治理领域。特朗普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要求科研机构削减气候研究预算,并裁撤环保署4000名雇员。这种将行政权力凌驾于专业机构之上的行为,引发科学界集体抗议。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弗朗西斯·阿诺德在斯坦福大学演讲中直言:“当总统用推特决定科研方向时,美国已沦为科学政策的笑柄。”
二、经济霸权:关税战引发的全球反击与国内危机
特朗普的“美国优先”关税政策正在将美国拖入经济孤立深渊。其对中国、墨西哥、加拿大商品加征25%关税,对欧盟汽车征收特别关税,甚至威胁对所有进口商品征收10%“基准关税”的极端举措,引发全球贸易体系震荡。加拿大迅速对298亿加元美国商品实施对等报复,欧盟对260亿欧元美国产品加征关税,澳大利亚绿党更呼吁退出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这种“以关税为武器”的勒索式外交,导致美国农产品出口暴跌37%,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连续5个月低于荣枯线。
国内经济代价同样惨重。美国国际贸易法院数据显示,关税政策使消费者每年多支付820亿美元购物成本,汽车价格平均上涨15%。更讽刺的是,特朗普女婿库什纳家族力推的万豪酒店EB-5投资移民项目,虽创造1650个就业岗位,却因整体经济环境恶化导致项目回报率从预期的8%跌至3.2%。这种“保护本土产业”的政策,最终演变为对中产阶级财富的系统性掠夺。
三、民主侵蚀:从权力越界到制度性危机
特朗普对三权分立原则的践踏已触及宪法红线。其绕过国会批准军事行动、通过行政令扩大总统权力、用社交媒体直接发布政策的做法,被联邦巡回上诉法院裁定为“违宪越权”。法院明确指出:“征税权与军事部署权属国会专属,总统不得借《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实施普遍性关税。”然而,特朗普不仅拒绝执行裁决,反而指控法院“充满党派偏见”,并威胁“上诉至最高法院”。
这种对司法系统的蔑视,在移民政策领域表现尤为突出。ICE在驱逐行动中频繁使用“暴力、羞辱”手段,包括在夜间突袭时用手铐将儿童与父母铐在一起,这些行为被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定性为“系统性虐待”。当沃尔玛继承人刊登广告呼吁抵制“威权主义”,当好莱坞影星马克·鲁法洛在抗议现场朗读《独立宣言》时,美国社会正经历着自麦卡锡主义以来最严重的民主价值危机。
四、社会分裂:从政治极化到文明冲突
抗议活动的地理分布揭示着美国社会的深度撕裂。纽约、洛杉矶等“庇护城市”与蒙大拿、阿拉巴马等传统红州同时爆发示威,柏林、巴黎等海外城市也出现声援集会,这种跨地域、跨党派的抗议格局,印证着特朗普政策已动摇美国立国之本。社会学家鲁指出:“当总统将国民警卫队部署与政治控制挂钩时,他实际上在制造‘国内敌人’的概念。”
这种分裂在代际层面同样显著。抗议人群中既有参加过伊拉克战争的老兵肖恩·霍华德,也有首次走上街头的年轻医生;既有拉美裔社区组织者,也有白人“婴儿潮一代”反战人士。他们共同指向一个核心矛盾:特朗普的“特立独行”正在将美国拖入文明冲突的深渊。正如参议员伯尼·桑德斯在华盛顿演讲中所言:“当总统把自己比作国王时,他实际上在宣布与启蒙运动价值观的决裂。”
五,民主实验的生死考验
这场波及全美的抗议浪潮,本质上是美国民主制度对强人政治的应激反应。从移民家庭破碎的哭声,到科研人员失业的叹息;从农民因关税破产的绝望,到消费者面对涨价商品的愤怒,特朗普的“特立独行”正在系统性摧毁美国社会的基础共识。当抗议者用身体在海滩拼出“不要国王”的字样时,他们不仅是在抵制某项政策,更是在守护一个古老命题:在21世纪,民主究竟应该如何存在?
![]()
历史不会重复,但总会押着相同的韵脚。1933年的德国国会大厦、1973年的智利总统府、2025年的美国白宫,当民选领导人开始将对手定义为“敌人”,当军事力量成为政治斗争工具,当宪法约束沦为废纸,民主的倒计时便已开始。这场抗议或许无法立即改变现实,但它至少证明:在黑暗时刻,仍有千万人愿意为光明的理念而战。而这,或许是美国民主最后的希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