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玉米的“梅雨季”:一场秋雨让河南农民赔了底朝天?

0
分享至



这不是梅雨季,这是玉米的“末日”!

——《贾话连篇》

一、雨一直下,玉米“哭”了

10月20日,河南舞阳,我的老家,雨像断了线的珠子,砸在田里,砸在表姑的心上。她站在家门口,望着水汪汪的院落,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完了,今年的玉米花生都完了。

这不是她第一次和天气较劲。

今年夏天,河南遭遇严重旱情,表姑和姑父轮班浇地,“天天没日没夜地浇水,心里面总想着浇完能有个好收成。”结果,刚把庄稼从旱灾里“救活”,一场60年一遇的“烂秋雨”又把它们泡烂了。

据河南省气象台数据,9月以来全省平均降水量349.6毫米,是196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同期最高值,阴雨日数达25.3天,比常年多出整整两周。玉米、花生,眼看着成熟,却眼睁睁看着它们发霉、长芽、烂在地里。

二、徒手抢收:一场“泥地里的马拉松”

机器进不去地,只能靠人。表姑和姑父脱了鞋、卷起裤腿,光脚踩进半腿深的泥里,他俩只能弯腰一株一株薅花生,腰像肌肉拉伤,晚上翻身都疼。

同样的场景,发生在河南各地。我的一个表哥,舞钢市八台镇的种粮大户,承包了一百多亩玉米。今年6月,表哥因病走了,重担一下子落在他儿子小培身上。

凌晨五点起床,只要雨一小,小培就下地,背着40斤玉米袋,一脚深一脚浅地淌泥地,走一百米要十分钟,摔了爬起来继续走。

三、一笔算得清的账:种地就是赔本买卖

很多人以为农民“靠天吃饭”是诗意的浪漫,其实背后是赤裸裸的经济账。

以我二舅为例,他租了5亩地种玉米,给城里小伙伴盘算一下,每亩成本如下:

地租 800,种子 60,化肥 235,农药 70,灌溉 100,收割 120——合计 1385 大洋。

正常年景 1500 斤×1.1 元=1650 元,赚 265,一杯奶茶钱都能让二舅心跳加速。

但今年玉米被雨淋湿,收购价直接腰斩,0.5元/斤都未必有人收。按1000斤湿粮算,毛收入500元,每亩倒赔885元!

表哥家100亩地,正常年景能挣五六万元,今年保守估计损失超过6万元。

他儿子小培打工一年才挣5万元,“这一年,白干了。”

四、农民的收入结构:种地只是“副业”?

你可能以为,农民嘛,种地就是主业。但真相是——种地,只是他们的“副业”。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数据,农村居民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占比超过55%,而农业经营性净收入只占三分之一左右。换句话说,农民主要靠打工挣钱,种地只是“保本”甚至“赔本”的副业。

邻居大哥和大嫂每年5月回家种地,11月再回福建打工。大哥在建筑工地扎钢筋,每月6000元,大嫂在纺织厂一天站12小时,月工资5000元,俩人打工半年挣五六万,种地一年也还不到1万,还得看老天爷脸色。如果“不是孩子和父母在老家,打死我们也不种地了“。

五、不能打工的农民,怎么办?

但不是所有人都能“说走就走”。

我的堂哥今年60岁,以前在外面建筑工地打工,现在年龄大了,没技能,工地不要他;大嫂本来就有慢性病,还有年迈的婆婆照顾,“我们走不了,只能守着这几亩地。”

他们像被按了“暂停键”,困在几亩地里,与天斗、与虫斗、与拼多多斗——唯一不斗的是钱包,因为钱包压根没有战斗力。

他们被困在土地上,不是因为热爱,而是没得选。

六、那农业保险呢?能不能“兜底”?

答案是:能赔,但赔得不多,程序还复杂。

根据中华财险条款,玉米因连阴雨导致穗发芽率超10%,可获赔20%-100%不等,但前提是——你必须买了保险、投保面积与实际一致、灾害符合条款、现场查勘通过、损失测定达标。

现实中,很多小农户根本没买保险,或者“种了3亩,只保了1亩”,无法理赔。即使赔了,每亩最多赔950元,远低于实际损失。

七、靠天吃饭,怎么破?

农业,从来就不只是种地那么简单。

河南这场“烂秋雨”再次暴露了一个残酷现实:农户在自然灾害面前,几乎毫无还手之力。怎么办?

无非三条路:

1.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提高赔付标准,简化理赔流程;

2.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建立烘干、仓储、运输等一体化应急体系;

3.推动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抗风险能力。

贾哥补一刀:技术、资金、政策,都可以慢慢谈;最等不起的是人——有谁愿意在泥里赔完青春,又赔晚年?

作为农村走出来的我,只有一个期望:让农民有钱赚,有选择,有尊严。

可问题是:如果种地注定赔本,谁还愿意留下来,把当下做好?

贾话连篇提示:l

下次暴雨预警,别只转发“城区看海图”,也想想地里还有人正把一年的希望往麻袋里塞。

他们不一定需要你的眼泪,但值得你动动手指,把这条推到该被看见的地方。

毕竟,发芽的玉米能等,发芽的悲伤可等不了。

  • 我是贾话连篇,一个笑着骂人,哭着讲道理的中年男人,如你喜欢这种风格,请关注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为什么宇宙飞船返回地球时,会被高温炙烤,飞出地球时却没有?

为什么宇宙飞船返回地球时,会被高温炙烤,飞出地球时却没有?

半解智士
2025-11-01 18:47:03
今起,禁鸣!武汉最新通告

今起,禁鸣!武汉最新通告

极目新闻
2025-11-01 20:33:53
一个省级官员没有让座的代价有多大

一个省级官员没有让座的代价有多大

霹雳炮
2025-10-31 19:34:39
确定刘佳玺只有13岁

确定刘佳玺只有13岁

可乐谈情感
2025-10-30 12:59:13
牛鬼蛇神现原形!刘欢女儿大婚不到24小时,恶心的一幕出现了

牛鬼蛇神现原形!刘欢女儿大婚不到24小时,恶心的一幕出现了

牛牛叨史
2025-10-31 14:32:11
3-4!日本女单全军覆没:张本美和惜败王艺迪,四强诞生韩国两人

3-4!日本女单全军覆没:张本美和惜败王艺迪,四强诞生韩国两人

郝小小看体育
2025-11-02 05:05:05
加拿大总理深知中国实力,远比特鲁多更能认清局面

加拿大总理深知中国实力,远比特鲁多更能认清局面

兰妮搞笑分享
2025-11-02 05:50:51
谁在歌颂颜色革命?

谁在歌颂颜色革命?

抽屉电影2018
2025-10-30 08:25:03
“女子开车撞死家暴丈夫”,当晚发生了什么?

“女子开车撞死家暴丈夫”,当晚发生了什么?

中国新闻周刊
2025-11-01 20:23:50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安世半导体相关问题应询答记者问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安世半导体相关问题应询答记者问

界面新闻
2025-11-01 09:22:17
凌晨3点,浙江此地全是人!有人半夜从上海、江苏赶来!老板被“逼”上班

凌晨3点,浙江此地全是人!有人半夜从上海、江苏赶来!老板被“逼”上班

FM93浙江交通之声
2025-11-01 19:43:42
非要和小两口睡一张床的婆婆,12刀剁掉了儿媳的头,江苏真事儿

非要和小两口睡一张床的婆婆,12刀剁掉了儿媳的头,江苏真事儿

左堤路小车神
2023-11-22 19:55:20
与周迅离婚4年,那个独自跑去美国的前夫高圣远,如今怎么样了?

与周迅离婚4年,那个独自跑去美国的前夫高圣远,如今怎么样了?

暖心萌阿菇凉
2025-10-31 23:42:45
上海楼市冰火三重天,上海待售二手房从99600套减少到96205套

上海楼市冰火三重天,上海待售二手房从99600套减少到96205套

有事问彭叔
2025-11-01 21:03:06
价格暴跌,商家:预计还要降

价格暴跌,商家:预计还要降

鲁中晨报
2025-11-01 22:31:04
这一次,高调官宣新恋情的葛荟婕,终究没给凉薄的汪峰留一丝体面

这一次,高调官宣新恋情的葛荟婕,终究没给凉薄的汪峰留一丝体面

八斗小先生
2025-11-01 11:19:14
法国冠军赛女单4强出炉,陈熠遭淘汰,国乒仅剩王艺迪

法国冠军赛女单4强出炉,陈熠遭淘汰,国乒仅剩王艺迪

世间一分钟
2025-11-02 05:06:10
混血儿演活中国知青!鲁诺这“愣头青”太圈粉,德国爸基因真亮眼

混血儿演活中国知青!鲁诺这“愣头青”太圈粉,德国爸基因真亮眼

晓帝爱八卦
2025-10-31 17:52:18
恒大幕后黑手曝光:刚被“抄家”的许家印,很可能是只“替罪羊”

恒大幕后黑手曝光:刚被“抄家”的许家印,很可能是只“替罪羊”

史行途
2025-11-01 11:40:29
拿1.9亿顶薪,球队老大带头内讧!西部黑马倒下,你们该趁早重建

拿1.9亿顶薪,球队老大带头内讧!西部黑马倒下,你们该趁早重建

老梁体育漫谈
2025-11-02 00:05:02
2025-11-02 07:07:00
贾话连篇 incentive-icons
贾话连篇
一个笑着骂人,哭着讲道理的中年男人
45文章数 1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美国防长国务卿受威胁 躲进军事基地

头条要闻

美国防长国务卿受威胁 躲进军事基地

体育要闻

NBA球员,必须吃夜宵

娱乐要闻

王家卫这波录音,撕烂了遮羞布

财经要闻

段永平捐了1500万元茅台股票!本人回应

科技要闻

事关安世半导体,商务部最新发声!

汽车要闻

换新一口价11.98万 第三代蓝电E5 PLUS开启预售

态度原创

教育
旅游
亲子
艺术
军事航空

教育要闻

2026高考报名,这八处变化一定要了解!

旅游要闻

馆藏文物超10万件 大埃及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亲子要闻

父母对孩子的爱,孩子能感受 领域 感激,不接受的只是方法

艺术要闻

郑丰林:中国当代年轻女画家

军事要闻

卡塔尔:加沙可能陷入“无战无和”局面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