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游击队,大伙准能想到铁道游击队。这群人在铁路边上活跃着,凭着不怕死的劲头和脑子,把日军揍得够呛。
铁道游击队里有个叫徐广田的,以前一直当长枪中队的中队长,为队伍壮大出了不少力。可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徐广田的人生走偏了 —— 从抗日英雄变成了让人骂的叛徒,那他最后落了个啥下场呢?
徐广田是 20 世纪初生的,家在山东枣庄,打小就穷。枣庄这地方是鲁南的煤城,铁路线跟蜘蛛网似的。徐广田小时候总在铁路边玩,看着火车 “呼呼” 跑过去,哪儿能想到,以后自己的日子会跟这些铁路绑在一起。
![]()
因为家里穷,徐广田年纪不大就学着扒火车,从车厢里偷偷弄点煤块、货物,换点小钱补贴家里。扒火车的日子久了,他练出了一身本事:火车啥时候开、日军运东西的规矩,他门儿清;还认识了一群跟他一样苦哈哈、为了糊口奔波的兄弟。
1937 年全面抗战打响,日军的铁蹄很快踏遍华北,枣庄也没逃过。鬼子在这儿胡作非为,老百姓日子过得比黄连还苦。徐广田看着家乡被糟践,亲人、乡亲遭罪,心里的火 “噌” 地就上来了。他琢磨着:不能再这么等着挨欺负,得站起来跟鬼子干!
凭着对铁路的熟悉和自己的胆量,徐广田带着兄弟们,把扒火车的本事用在了打鬼子上。他们神出鬼没地袭扰日军的运输火车,抢物资、拆铁路,把日军的补给线搅得鸡飞狗跳。每次行动,徐广田都冲在最前面,特别勇敢,慢慢在当地出了名。
1938 年,洪振海、王志胜受令组建铁道游击队。他俩看中了徐广田在铁路方面的能耐和敢打敢拼的劲儿,把他拉进了队伍。从这以后,徐广田成了铁道游击队的正式一员,开启了又风光又悲情的抗日路。
![]()
在队里,徐广田把自己的本事全用了出来,打仗勇猛,表现特别突出。他带着队员在铁道线上跟日军打了一场又一场险仗:打日军洋行时,他凭着经验和果断,带着队员冲破防线,把鬼子揍得不轻;拆铁路、炸桥梁时,他总冲在头里,借着地形和鬼子的疏忽,完成了好多看着根本办不成的任务。
1942 年腊月,有回要炸日军的装甲列车,当时条件差得很,手里没多少像样的武器。可徐广田没打退堂鼓,他跟队员们想办法,用煤油灯和棉被做了 “土燃烧弹”。战斗时,他们瞅准机会把 “土燃烧弹” 扔向装甲列车,没一会儿,那列车就烧得不成样,成了一堆废铁。
这仗打赢了,队员们士气大涨,鬼子也更怕铁道游击队了。消息传到延安,朱德听了都拍桌子叫好,下令给他们记功。1943 年,山东军区开 “全省战斗英雄模范大会”,徐广田因为抗日打得好,被评上 “甲级战斗英雄”。军区还让他到处演讲,给根据地老百姓讲自己的战斗故事。他的事儿经延安、重庆的记者报道,登在报纸上,传遍了全国。
那时候,徐广田是大伙眼里的大英雄,走到哪儿都受人尊敬。他穿着朴素的军装,胸前挂着 “甲级战斗英雄” 的绶带,站在台上讲跟鬼子打仗的经历,眼里满是坚定,不少人听了都想跟着他抗日。
可日子一长,队伍越来越大,内部人事变动、调岗位的事儿也多了。有回鲁南军区重新选铁道大队大队长,刘金山得票最多当选了。徐广田还是的长枪中队中队长,没动地方。看着以前的战友都升了官,自己却在原地不动,徐广田心里就不是滋味了。
![]()
他觉得自己为队伍干了这么多,在战场上九死一生,从抗战刚开始就跟着打拼,论资历、论功劳,都不比别人差,为啥就得不到提拔?他还琢磨着,准是队长刘金山故意针对他,在背后使坏,才让自己升不了职。这念头在他心里越想越偏,心态也慢慢扭曲了。
打这儿起,徐广田就不乐意听组织安排了,对刘金山满是怨气,总在队里说闲话,跟其他队员也常闹矛盾,原本团结的队伍氛围,都被他搅得差了点意思。
其实组织也考虑到了徐广田的情况:一方面,长枪中队配的是日式好装备,是打鬼子的主力,得有他这样经验足、资格老的人带着,才能保证战斗力;另一方面,组织也知道他心里不痛快,为了安抚他、培养他,安排他去党校学习,打算等他结业了就提拔。
可徐广田觉得自己有功,根本听不进组织的解释和安排。在党校学习时,他坐不住,觉得组织是故意冷落他,没等学完就偷偷跑了。
这时候,国民党特务瞅准了机会。有个戴金丝眼镜的特务叫张麻子,找到了徐广田。一开始,张麻子一个劲儿夸他英勇,说他的英雄事迹多厉害;接着话锋一转,说国军能给他人上人的待遇和更高的官。
为了勾徐广田上钩,张麻子把二十块大洋摆在徐家的炕桌上,拍着胸脯说:“徐营长,国军给你留了个团副的位置,每个月能拿五十块现洋。”
![]()
徐广田一开始听了特别生气,抄起茶碗就砸了过去,碎瓷片溅在门框上直冒火星。可到了晚上,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看着自家破破烂烂的房子,听着窗户纸被风吹得 “哗哗” 响,他想到自己在队伍里的处境,再对比张麻子说的 “好日子”,心里的秤慢慢偏向了国民党那边。
1946 年开春,军区开整编会,说要撤销铁道游击队的建制,徐广田的营长职位,变成了县大队副队长。这消息成了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徐广田彻底绝望了。
散会时,政治部主任拍着他的肩膀说:“老徐啊,得听组织的安排。” 可这会儿徐广田哪儿听得进去?他盯着自己满是老茧的手,想起以前在战场上的风光,心里全是不甘心。最后,被私心和对现状的不满冲昏了头,徐广田做了个糊涂决定 —— 投靠国民党。他把配枪压在枕头底下,揣着张麻子给的通行证,偷偷溜出了驻地。等他坐上国民党的汽艇,才发现藏在鞋底的党证被河水泡烂了,那一刻,他好像亲手把自己以前的信仰给埋了。
可徐广田投靠国民党后,并没得到他想要的。国民党内部拉帮结派、勾心斗角得厉害,对他这个从共产党那边过来的人,始终不放心、不信任。给他当警卫的小兵私下里都嘀咕:“以前是共军的营长,过来才当个参谋,也太寒酸了。”
在国民党队伍里,徐广田处处受排挤、被打压,以前的雄心壮志全没了影。1948 年济南战役前,他蹲在战壕里啃冷馒头,听见对面解放军的喇叭在喊话。那一声声喊话,跟锤子似的敲在他心上,让他想起以前在铁道游击队的日子 —— 那时候多风光啊,可现在却落到这步田地,他心里满是后悔。
![]()
1949 年新中国成立,人民政府开始清查、审判战争期间的案子。徐广田以前投敌叛变的事儿被查了出来,他被依法抓了起来。
在法庭上,徐广田脸煞白,眼里满是恐惧和懊悔。面对法官的问话,他哆嗦着交代了自己的罪行,一会儿哭着忏悔,一会儿呆愣愣地望着窗外,说不定是在想以前那个热血沸腾、敢跟鬼子拼命的自己。最后,考虑到他抗战时立过功,法院从轻判了他两年有期徒刑。
两年刑满,徐广田回了老家。以前的风光早就没了,等着他的是乡亲们嫌弃的眼神。他成了十里八乡有名的 “叛徒”,小孩见了他扔石头,大人见了他吐口水。他只能默默受着,缩在老家编竹筐糊口。
有一回赶集,徐广田看见新华书店摆着《铁道游击队》,封面上画着戴鸭舌帽的刘洪队长(原型之一是刘金山),心里不是滋味。以前,他也是这本书里写的英雄队伍中的一员,可现在却成了让人骂的对象。
作家刘知侠写《铁道游击队》时,为徐广田的事儿愁得头发都白了。因为徐广田是铁道游击队的早期成员和重要创始人,书里好多情节都有他的影子。但考虑到他后来叛变了,刘知侠在小说出版前一晚,咬着牙把书里跟徐广田相关的真实姓名,全改成了 “王强”,还在序言里加了句 “本故事纯属虚构”。直到 1985 年修订再版,才在后记里含糊提了句 “个别原型人物后来走了歪路”。
![]()
1959 年到 1961 年,国家遇上了困难时期。以前的甲级战斗英雄徐广田,在又穷又病中走完了自己充满争议的一生。他死的时候,没多少人关注,就像一颗流星划过夜空 —— 曾经亮过,可因为自己的错误选择,最后还是暗了下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