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遇到产品安全方面的质疑,第一反应不是回应问题,而是喊着要打“黑公关”,这事儿合理吗?最近网上好几件事,都让这个问题成了讨论的焦点。
![]()
《浙江日报》点明 “切莫以‘黑公关’污名化公众安全关切”,读罢,胸中愤懑难平!在关乎安全的严肃议题前,某些企业的操作,实在是令人齿冷。
最近几个案例,把企业面对舆论和安全问题的迷之操作,暴露得明明白白。
先看西贝的事儿。罗永浩吐槽西贝“全是预制菜”,这本来是消费者对餐饮企业菜品模式的正常讨论。结果西贝创始人贾国龙直接给罗永浩扣帽子,说他是“网络黑嘴”“网络黑社会”。
![]()
预制菜是不是适合西贝的定位,消费者有没有知情权,这些核心问题,贾国龙一句没说,光顾着骂街了。这就好比你去饭店吃饭,觉得菜不新鲜,老板不解释食材来源,反而说你是来找茬的流氓,这谁能接受?
再说说汽车行业的事儿。成都天府大道那起致死交通事故,救援时车门打不开,这可是人命关天的安全问题。按说车企应该第一时间调查原因,给公众一个清晰的说法。结果呢,事故发生后好几天,厂商啥公开回应都没有。倒是在10月16日的公开演讲上,企业负责人呼吁抵制网络水军、“黑公关”。
![]()
这就像家里着火了,房主不赶紧灭火,反而说外面说他家着火的人是故意造谣。公众关心的是车门为啥打不开,是设计缺陷还是质量问题,企业不解决这些,却想着用“打黑公关”转移视线,这不是本末倒置吗?
其实,“黑公关”确实该打,那些靠造谣、恶意抹黑企业的行为,破坏市场秩序,也伤害消费者。但问题是,现在有些企业,只要遇到对自己产品或服务的质疑,不管是不是合理批评,都往“黑公关”上扯。这就像以前“狼来了”的故事,老这么干,真有“黑公关”的时候,大家也不信了,最后损害的还是企业自己的信誉。
就拿互联网发展这么多年来说,从早期的产品质量争议,到现在的各种安全问题讨论,公众的监督其实一直是推动企业进步的重要力量。比如之前某手机品牌电池出问题,也是在消费者和媒体的持续关注下,企业才加快了解决问题的步伐。要是当时企业也喊“黑公关”,那消费者的权益谁来保障?
![]()
现在网友们对此也是议论纷纷。有网友说:“我们就是想知道真相,企业倒好,直接说我们是‘黑公关’,这不是欺负人吗?”还有网友感慨:“还好有官媒出来说句公道话,不然我们这些正常关心安全的人,都要被说成‘黑公关’了,真的是被黑惨了。”
企业啊,别总想着用“黑公关”当挡箭牌。遇到问题,就该正面回应。产品有没有安全隐患,服务哪里不到位,跟消费者说清楚。要是真有问题,就赶紧改进;要是误会,就好好解释。把精力放在解决问题上,比啥都强。要是老这么逃避,失去的可是消费者的信任,这比遇到几次“黑公关”损失大多了。
查理·芒格:除了跟中国开展相对自由的贸易,我们别无选择,强国更替、中国崛起是自然规律,何必恼火?
美经济学家萨克斯:美国正试图损害中国经济,通过关税、技术禁令、全面信息战围堵中国这些招数,注定失败!
印度出息了!莫迪宣布将派空军教员赴英国担任英皇家空军教练!网友:日不落帝国没落成这样了?
特斯拉FSD落地缓慢,马斯克说是因为中国车企阻挠!网友:全球都验证了不行,泼脏水给中国第一名
被稀土卡脖子?美国将对“所有关键软件”实施出口管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