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民日报基层读者代表齐聚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航民村,参加2025年农业农村部送报下乡项目读报用报座谈会,共同探讨如何把农民日报办好,把送报下乡项目好事办得更好、更实,更贴近读者心坎。
其间,与会代表深入农民日报读报用报点瓜沥镇航民村、梅林村和八里桥村学习调研读报用报经验,实地感受接地气、暖民心、见实效的送报下乡项目。
![]()
作为农业农村部每年为农民办实事的重要项目之一,农民日报社从2010年起每年开展送报下乡项目,通过送报把党的强农惠农政策、丰富实用的“三农”资讯和科技文化知识送到农村千家万户、传播到田间地头,通过信息赋能助力乡村振兴。
今年从送报地区邀请的基层读者代表,有宣传部门负责人、乡镇及驻村干部、村级党组织书记,也有返乡创业的新农人代表和合作社理事长,他们在交流发言中纷纷表示,农民日报将政策信息、科技知识、市场动态、文化生活等传播到田间地头,受到受赠地区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广泛欢迎,为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贡献了力量。
梅林村是“千万工程”源起地,与会代表实地感受以“千万工程”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成功实践。在梅林村美好生活中心和八里桥村梅里风物概念馆看到,读报用报除了传统的阅报栏,还通过电子阅报栏读报,带给读者更便捷的阅读体验。
![]()
航民村是全国十佳小康村,通过多元模式壮大集体经济,构建共同富裕机制,实现了“全村没有困难户,家家都是富裕户”。航民集团党委书记朱重庆说,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离不开读报用报,尤其是服务“三农”的农民日报。
![]()
“农民日报是把握政策、洞察趋势的风向标,是学习经验、启迪思路的智慧库。”江苏省常熟市支塘镇蒋巷村第一书记常德盛表示,《农民日报》提供了取之不尽的“他山之石”,让蒋巷村借鉴各地推进乡村振兴的成功经验,实现了“农业起家、工业发家、旅游旺家、生态美家、文化兴家”的高质量发展。
![]()
当前,我国进入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新阶段,农民群众对信息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差异化,对内容的质量要求更高、对获取方式的便捷性期待更强。
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阳高乡鹞子坡村党支部书记刘丽鹏建议,可以多增加“成长型”案例与“问题剖析”类的报道内容,比如关注合作社发展的试错过程,剖析农产品滞销的共性症结与破解思路等。同时针对阅读习惯的变化,进一步增强报纸与短视频平台的互动。
来自四川和贵州等地的读者表示,希望能多关注报道西部偏远地区,并扩大送报范围,为更多农民送去精神食粮。
“送报下乡,核心在‘送’,关键在‘用’,目的在‘效’。”农民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宁启文在座谈会上说,《农民日报》自创刊之日起,血脉里就流淌着“农”字基因,立根就在广阔的农村田野,农民的田间地头就是我们新闻发生的现场,农民的酸甜苦辣就是我们笔墨镜头的焦点。我们不仅要确保报纸能够按时、足量地送到读者手中,更要关注报纸送下去之后,农民朋友爱不爱看、看了有没有用、用了能不能见效,这是我们衡量项目成败的根本标准。让办报更加贴近基层读者需求,是我们永恒的追求。全媒体时代,读者的阅读习惯、信息需求、审美体验也随之改变,要主动回应读者期待,通过推进报纸改版、深耕内容提升质量、完善调研机制等,不断提升办报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吸引力,提供与读者需求相匹配的产品和服务,同时创新方式方法,开展形式多样的读报用报活动,强化报纸内容的新媒体二次传播,让报纸办得更加贴近读者心坎,让送报项目更好地发挥作用、服务读者、服务“三农”。
作者:韩玲 李夏玲 农民日报· 中国农网记者 王腾飞
图片:李沅津 齐雯怡
监制:王岩 编辑:何沁屿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