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水运网)
转自:中国水运网
10月16日下午,上海海上搜救中心在洋山港附近水域成功举行“沪搜—2025”商渔船碰撞综合搜救演练。演练紧扣长江口水域商渔船碰撞风险防控核心需求,通过模拟复杂险情、实战检验新装备新技术、融合“演练+培训”模式,全面提升多部门协同应急处置能力,为全国沿海地区应对同类突发事件提供了可复制的“上海范本”。
![]()
图为演习现场。张晓宇 摄
此次演练汇聚20家单位的4艘海事巡逻艇、8艘应急救助力量船艇、2艘海上冲锋舟、1架直升机以及20余套先进智能应急设备,参演及后勤保障人员达180余人。这是近年来在洋山港水域内举办的实战标准最严、协同规模最大、智能装备最尖端的一次大型海上搜救综合演练。
本次演练设定内支线集装箱船在洋山港水域航行时,与渔船发生碰撞,导致渔船翻扣、船员落水(其中1人被困密闭船舱),集装箱坠海,出现“船撞桥”的重大安全风险。险情发生后,洋山港海事局在上海海上搜救中心统一指挥下,迅速组建应急指挥部,协调救助船舶、直升机、潜水队伍、医疗团队、清污力量同步行动,开启“船舶自救—海空立体救援—多部门协同处置”的闭环应急流程。
本次演练不仅完成了接警核实、交通组织、人员搜救、渔船处置、集装箱定位打捞等多个核心科目,更在多个领域实现“实战化突破”,凸显现代海上搜救的科技化、专业化水平:首次实战演练“翻扣渔船舱内救援”,检验了潜水队伍的技术能力与应急处置流程,为同类险情救援提供了关键经验;针对传统集装箱落水后“漂移难追踪、沉没难定位”的痛点,首次综合应用“新一代集装箱应急示位标”与“抛投式标识浮标”,实现“落水集装箱快速搜寻定位”。此外,洋山VTS精灵、北斗AIS救生衣、海上远程医疗援助系统、智能救生设备等新一代装备集中亮相,其中“无人机抛投智能救生圈”在商渔船碰撞搜救场景中首次实战应用。无人机快速飞抵落水人员上空,精准抛投可自航救生圈,大幅缩短了近岸水域“人员搜救响应时间”,成为演练中的“科技亮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