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潘石屹又出来说话了,这位几年前就开始抛售资产的大佬,现在说话胆子更大了,如果你仔细看看现在的市场,会发现他说的东西正在一点点变成现实。
未来三年的楼市,大概会朝着三个方向走
第一,二手房的压力会比想象中的大
这里有个关键因素,经营贷到期,2020到2021年那会,很多人借着低息的经营贷买房,指望房价上涨套利。
这种贷款一般三五年期限,从2025年开始,正好迎来续贷的高峰期。
问题就出在这里,续贷的时候,银行会重新评估你的房子值多少钱,如果原来评估500万的房子,现在市场价跌了40%,只值300万了,想续贷,你就得自己掏200万补上这个差价。
![]()
能随手拿出这笔钱的人不多,拿不出来的,就只能选择卖房。
这可不是个别现象,那两年经营贷的年增长在20%左右,意味着面临这个问题的房源不在少数。
当一批人因为同样的原因被迫在同一时间卖房,就会形成一种集中抛售的压力。
深圳已经有小区出现这种情况,一个片区十几套房子同时低价出手,直接把整个区域的房价拉低了一截,这在股市有个专业名词叫抛压。
第二,房子会彻底分化,好的和差的完全不是同一种资产
这种分化是全方位的,首先是不同类型房子的命运会不一样,高层住宅,特别是那些楼龄渐老的,问题会越来越明显。
电梯老化、管道维修、火灾逃生难度大,时间越久,这些问题只会越突出。
所以同样在一个城市,你可能看到核心区的老洋房价格坚挺,而外环的新建高层却在阴跌。
其次,豪宅和普通商品房会变成两个市场,有钱人买房子,考虑的不是简单的居住上海还有单价几十万的老洋房成交,不是因为有人缺房子住,而是这种东西稀缺。
![]()
它们挂牌量少,业主不急需用钱就不会卖,流动性自然不一样。
但普通商品房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全国人均住房面积已经超过40平方米,总量上是足够的。
加上保障房也在陆续入市,普通人买房的选择多了,也更谨慎了。
以后判断一套房子值不值得买,不能光看它是不是房子。
第三,去库存的方式会变,拆迁可能再次登场
现在全国待售的新房面积是个不小的数字,光靠降利率、降首付,效果已经有限。
说到底,还是很多人手里没钱,所以,估计最后还是得靠拆迁来消化一部分库存。
不过,这次的拆迁和过去不太一样,直接给钱的会越来越少,更多的是推行房票安置。
简单说,就是不给你现金,给你一张房票,让你拿着去市场上买指定的新房。
这样做,一方面能快速帮开发商回款,另一方面也能直接降低库存,对地方政府来说算是一举两得。
对于被拆迁的人来说,选择空间确实小了,但好处是拿到的一般都是正规的商品房,比过去的安置房质量有保障。
![]()
预计未来三年,城中村改造、成片联动改造这类项目会多起来,这批拿着房票的人,可能会成为市场上一个重要的接盘力量。
潘石屹很早之前就说过,房地产会从投资品慢慢变回居住品,数据显示,35岁以下年轻人的购房意愿在下降,新增贷款里房贷的占比也在缩水。
大家对待买房这件事,心态已经变了。
楼的黄金时代确实是过去了,但这不意味着市场会崩盘,更可能的是,它会回归到一个正常的、以居住为主的状态。
这种调整,从长远看其实是健康的,至少能让房子不再绑架普通人的人生。
未来三年,对于有真实居住需求的人,挑准核心地段、产品力好的房子,依然可以考虑。
但如果还抱着投资炒作的心态,那风险就完全不同了,市场正在惩罚那些不看基本面、盲目下注的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