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汽数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汽数据”)主办的“2025年道路机动车辆有害物质管控技术研讨会”暨“ELV管理十周年”成果发布会在北京举办。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副司长丁志军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龚进峰参加会议并作欢迎致辞。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化学品处处长杜科雄、海关总署商品检验司商品检验一处一级调研员刘晖、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项目主任洪云等出席会议并分别作主题演讲。会议由中汽数据总经理冯屹主持,来自行业机构、企业及相关媒体的150余位代表参加会议。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会议系统回顾了我国汽车有害物质与可回收利用率(ELV)管理十年成效,发布了系列研究成果,并正式启动了“中国车辆循环ID联合研究行动计划”,标志着我国汽车行业绿色与循环发展迈入新的阶段。
丁志军在讲话中指出,ELV管理是推动汽车产业绿色转型的重要抓手。十年来,我国在标准体系建设、政策机制创新及技术路径落地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整车与零部件企业的绿色设计能力和产品回收利用水平稳步提升。下一步,应进一步强化政策协同与体系建设,构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绿色产品与循环经济体系。
龚进峰指出,在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指导下,中汽中心携手行业企业推进ELV管理体系建设已取得实质进展。下一步将持续支撑完善ELV管理政策,攻关关键技术、推动产业创新,优化服务生态,凝聚社会合力促进汽车绿色发展。
![]()
会议正式发布了四项ELV管理十周年重要成果:《中国汽车有害物质和可回收利用率(ELV)行业研究报告(2016-2025)》、《全球汽车有害物质和可回收利用率(ELV)法规应对指南(2025)》、《汽车行业有害物质管理典型场景参考指引(2025年版)》和《汽车行业有害物质管理优秀实践案例集(2025)》。
为推动行业最佳实践的复制与推广,会议举行了ELV管理典型案例企业授予仪式。经过专家评审,从有害物质替代与减量化、易回收性设计、绿色供应链管理、一致性质量保障、检测能力建设、培训机制建立、产品出海经验七大方向,共遴选出21家企业的29项典型案例。
![]()
作为本次大会的重要环节,“中国车辆循环ID联合研究行动计划”正式启动。该计划由中汽数据牵头,联合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轮胎分会、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再生塑料分会、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等首批八家行业机构与行业共同推进,旨在建立覆盖车辆设计、制造、使用与回收全过程的循环信息数据链,为实现精准溯源、材料循环和闭环管理提供技术基础。
中汽数据回收利用室专家刘力哲在解读行动计划时指出,车辆循环ID体系将围绕“标识一体化、数据可追溯、场景化应用”三大方向展开,为实现与国际循环护照机制对接奠定基础。随后,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综合业务部综合实验室主任李秋爽带来《我国新污染物治理工作进展和政策趋势》报告,解读了在源头替代、环境风险管控、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的相关政策与实践。
本次大会全面总结了我国ELV管理从“制度建立”到“体系完善”的历史性跨越。面向“十五五”,各方将继续携手推动有害物质源头减量、循环利用提质增效,共同构建中国汽车产业绿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来源:中国日报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