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健康力量”
ZJUSOM
今年7月,
贵州省台江县民族中学一间教室内,
一场“离别”正在悄然酝酿。
唐老师刚推开教室门,
就看见了黑板上的字
——“老师,您辛苦了!”
还没来得及细想,
她转身插U盘的瞬间,
“砰砰!”两道礼花在空中绽开,
同学们从课桌下拿出
藏了一天的纪念品、手写信
纷纷走上讲台,
笑声中夹杂着一丝伤感。
![]()
![]()
![]()
“唐老师,时间过得真快,
明天过后数学就不是您教了。
虽然我数学成绩不太好,
但我真的很喜欢您。”
“谢谢唐老师,
在您教我的这段时间里,
我学了好多有用的知识。”
“唐老师,您是最好的老师,
我舍不得你......”
![]()
![]()
![]()
这位深受贵州台江民中学子们
喜爱的“唐老师”,
并非数学专业的师范生,
而是来自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
一位本科毕业生。
她叫唐卿蝉,
就在前不久举行的
浙大管院2025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
她作为2025级QTEM项目新生
参与了联合发言。
舞台上的她从容、大方,
闪着新时代青年应有的自信光芒。
![]()
今年9月的开学典礼上,唐卿蝉作为2025级QTEM项目新生代表参与联合发言
而谁能想到,
四年前的她,
还曾是个在公开场合说话拘谨、
内心时常感到自卑的女孩。
她说,“这一蜕变,
源于去西部支教的经历。
曾经的我以为,
去西部是奋力为她们带去光芒,
直到现在我才发现,
爱是相互照亮。”
在贵州台江的最后一晚,
她给学生们唱了一首《太阳》
——“就算不能在你们身旁,
也会奋力为你们而发光”。
这份深刻的师生情,
不禁让我们好奇:
在这段支教时光里,
到底发生了什么?
她为何选择支教?
支教归来的她有何深刻感触?
![]()
唐卿蝉与贵州台江民中的同学们
本期【健康力量】专题,
我们深度采访了这位
刚从贵州支教归来的“唐老师”,
听她讲述关于一个大西北孩子
如何用爱回馈西部,
又如何被西部的孩子们
照亮内心世界、
迎来蜕变的动人故事。
01
东西部教育差距带来的“冲击”,
让考出大西北的孩子萌生“支教梦”
唐卿蝉出生在甘肃兰州,从小学习成绩优异的她,却在高一去上海研学那年,第一次感受到了东西部教育差距带来的“冲击”。
“飞机落地前,我透过舷窗看到夜上海的灯火璀璨,第一次感受到了‘魔都’的繁华,当时就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向往。但真正让我立志‘考出大西北,并带回点什么’的,是研学中感受到的差距。”
唐卿蝉发现,相比上海的孩子,来自西北的她和她的同学们在社交、演讲等方面总会不自觉地表现出拘谨与自卑,眼界也相对狭小,碰见外国人甚至都害怕上前交流。那一刻,唐卿蝉的心底埋下了一颗种子,那便是“我要改变这种差距,为西部教育做点什么。”
2020年,如愿考出甘肃、进入浙大学习后,唐卿蝉又一次深切体会到东西部教育差距带来的挫败。“我发现东部这边的同学轻轻松松就能学好数学和英语,而我每天都很刻苦,学得却很吃力,考试结果也不尽人意。当时很受打击,觉得从小在甘肃省会城市读书的我尚且如此,那些在西部偏远地区长大的孩子感受到的落差只会更大。”这样的感受,让唐卿蝉在了解到浙大学生“心系西部”协会所做的公益活动后坚定加入。助力西部教育的梦想也在这一刻开始具象化,就这样,她踏上了大学四年不间断的西部支教征程。
![]()
![]()
从甘肃礼县到贵州湄潭解乐村,再到贵州台江,在浙大学习的每一年,唐卿蝉都会毫不犹豫地参与到西部支教活动中。她遇到过疫情、洪水、台风,亲历过西部偏远乡村学习环境的艰苦,体会过无法立刻改变孩子们成长现状的无奈。但对于西部支教,她从未有过半点退却。
![]()
“其实每一次支教都或多或少遇到过困难,但我仍怀念过往的每段支教时光,只因爱是相互照亮。”唐卿蝉回忆道,“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过去一年在贵州台江民中的支教。当时作为浙大研究生支教团一员的我,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在1400多公里之外的苗疆,邂逅一群纯真、质朴的少年,和一个自信勇敢的我。”
![]()
02
第一次上课紧张到手心冒汗,
却在压力中迎来了“暖心时刻”
第一次踏进贵州台江民中校园,同学们正在军训,唐卿蝉仿佛看见了六年前在高中操场上奔跑的自己——同样的青春活力,同样满怀憧憬。只是这次不同,她必须以一个专业老师的模样,带领这群孩子成长进步。
虽然过去有过不少支教经历,但唐卿蝉从未教过和自己年龄相差不大的高中生,也从未教过高中数学。作为一个非数学专业的非师范生,唐卿蝉在第一次站上民中讲台时就感受到了挑战与压力。
“或许是因为总想着这次要支教一年,必须对孩子们的成绩负责,第一次上课我就紧张到不行。”唐卿蝉说,虽然那堂见面课只是介绍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涉及的知识点很少,但为了确保内容足够有趣且能在规定时间内讲完,并让同学们觉得这个老师不“好惹”,她反复打磨了三遍PPT,准备了详细到何时板书、何时翻PPT、何时进行互动的教案,手握防止忘词的小纸条,一身成熟装扮、强装自信地出现在了课堂上。
![]()
第一次上录播课,唐卿蝉提前练习了很多遍
直到下课铃声响起的那一刻,唐卿蝉紧张的心才开始平静下来。不过这波用心“操作”效果极好,同学们听得很认真,没人发现讲台上这位新来的数学老师才刚毕业,上课时手心紧张得直冒汗。
经过数次课堂上“自我突破式”的磨炼,唐卿蝉对于课堂的把控越来越游刃有余,但发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可能是因为跟不上学习节奏,我发现他们经常在课上注意力不集中,上课时打瞌睡,下课后立马变得活力满满。更大的问题是,我一开始并不知道他们的知识盲区在哪里,所以很容易导致我教得卖力、他们却学得吃力。”
这些问题曾让唐卿蝉陷入自我怀疑,好在当时她想起了支教出发前导师吴晓波给她的嘱托——“到了基层要多学、多看,凡事要自己主动去解决,不能在原地等着别人来帮你。”
于是,她开始主动去听学校里一些教学组长与资深老师的课,认真观看网络上的优秀教学视频,学习如何将晦涩的知识点讲得通俗易懂且生动有趣;她还时常找同事交流教学实践,并在课后主动与同学们交流,倾听他们的课堂反馈,不断完善课堂。
![]()
尽管有时候忙起来连喝水、上厕所都要挤时间,但她仍乐在其中。因为她看到了同学们身上的变化。“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后,同学们抬头听课的积极性变高了,下课后还会有同学来找我问问题,每当听到他们兴奋地说‘唐老师,这堂课我听懂了!刚开始我都不懂,我现在慢慢懂了!’‘唐老师,这次考试的选择题我都会做!’我都会有种发自内心的欣慰与感动。”
这些变化很快也带来了学习成绩上的进步。唐卿蝉教过的几个普通班,在期末考试中进步显著,甚至有一个班超过了排名靠前的优秀班级。
更可贵的是,同学们与唐卿蝉的感情也日益深厚,时常会在课后教唐卿蝉说苗话、踩高跷、跳木鼓舞,还会在唐卿蝉心情不好时写一些暖心的话安慰。
![]()
![]()
![]()
唐卿蝉和同学们一起弹琴、跳舞
“课上我是老师,课后我们就跟朋友一样一起聊天、弹琴、跳舞,那段时光真的很快乐!记得有一次我因为备考压力大情绪有些低落,一个小女孩看见后跑过来问我:‘老师,怎么感觉你最近都不太开心。’我说:‘贵州最近天天下雨,看不见太阳,让人比较忧郁。’第二天早上,我就发现了她放在我桌上的小甜品和纸条。像这样的暖心时刻,还有很多......”唐卿蝉说,相比我照亮他们,更多的是他们照亮了我。
![]()
![]()
同学们送给唐卿蝉的暖心礼物
03
支教时光圆满中夹杂着“遗憾”,
“健康力量”征程尚未结束
离开台江民中的前一晚,唐卿蝉给自己化了精致的妆容,不断提醒自己“千万不能哭”,可刚说完两句话,她就留下了泪水,因为她不舍这段“相互照亮”的支教时光。
![]()
最后一课,唐卿蝉给同学们唱了《太阳》
![]()
“我想我会永远怀念在台江遇到的每一个人,是他们的爱与包容,让曾经那个害怕犯错、习惯躲在人后的女孩,变得更加乐观、自信、勇敢;我也会怀念孩子们送给我的鲜花和歌声,分享给我的小零食和八卦,写给我的小纸条,对我说的每一声‘老师好’。这份跨越山海、相互照亮的情谊,将鼓舞着我继续以‘健康力量’做有意义的事。”
![]()
分别前唐卿蝉与同学们合影
![]()
分别时唐卿蝉发的朋友圈文字
实际上,鼓舞唐卿蝉想要继续在“健康力量”征程中前行的,不只是支教时光中收获的“圆满”,还有那些一时无法填补的“遗憾”。刚去民中支教不久,唐卿蝉就经历过一次心痛与无奈。
“当时我们班上有一个成绩还不错、性格也很阳光开朗的男孩子,突然有一天说要休学,去打工赚钱。我当时特别不理解,在他临走前夕,我拉上另一个同事劝说了他一整晚,包括休学打工可能面临的各种不利,和继续学习可能迎来怎样的命运改变。但最后他却说:‘老师,如果你今天是想来劝我回去读书,那可能不好意思,我还是想走。’当时我真的深受打击,非常难受,尤其是第二天看见他的桌子突然空了,我的心也空落落的。”
不止如此,唐卿蝉在过去数段支教经历的家访过程中,发现很多西部乡村里几乎没有年轻人,一些考不上高中的孩子早早就选择出去打工,还有一些想要读书的孩子,因家境相对欠富裕,忙于家务、无暇顾及学习。这些一时难以改变的现状,让唐卿蝉深感无力,但也更加坚定了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这个社会带去改变的决心,哪怕只是一点点改变。
![]()
唐卿蝉去学生家里做家访
![]()
课余时间,唐卿蝉(右1)还会与支教团成员为当地学子们筹集善款,帮忙对接爱心捐赠、书信交流等。
为此,支教归来后,她全身心投入到了浙大管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QTEM)项目的学习中。曾经的她,一心想着考出大西北,然后再回馈那片曾经养育过自己的土地;而在经历过一线支教的数次体察与内心触动后,她对未来的规划有了一些变化。
“这几年在支教中的所见所闻,让我深切体会到,造成东西部教育差距的根本原因在于东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只有打破这个‘不平衡’,西部教育才能真正迎来改变。所以未来我想要以扎根中国大地的研究,或是扎根一线的实践,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献力。”
尽管这一规划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唐卿蝉依然选择勇敢前行。她忘不了贵州湄潭解乐村里那些在艰难处境中仍然想要顽强生活、努力学习的孩子,忘不了那个劝了一晚上也无法挽留、坚持要休学的少年,更忘不了家访时所见的那些狭小房间、破旧学习桌以及大大小小的“空心”村落。
她说她想要像导师吴晓波所说的那样——“做扎根中国实践、真正指导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做对经济社会发展有意义的事,做引领中国发展的健康力量。”
![]()
本科毕业后,唐卿蝉选择继续在管院深造,攻读QTEM项目
采访最后,
唐卿蝉表达了自己
对学院“健康力量”价值观的
深刻感悟。
“其实在我看来,
‘健康力量’不一定要惊天动地,
哪怕只是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
或是通过自己的努力
为这个社会带去一点点好的改变,
都是有意义的。”
她反复提到,“爱是相互照亮。
传递‘健康力量’的过程
从来不是单向的,
你在照亮别人时,
别人也会将你照亮!”
浙大管院
以“培养引领中国发展的
健康力量”为己任,
多年来通过成立教育基金捐助、
结对帮扶以及组织学生开展
支教实践等方式,
持续助力西部教育
与经济社会发展。
![]()
浙大EMBA教育中心成立浙大管院湄潭教育发展基金
![]()
管院教师开展教育帮扶
![]()
管院教师走进西部献爱心
![]()
管院组织西部公益捐赠
![]()
管院学生暑期赴西部支教
![]()
吴晓波教授以自己获得的首届“杰出教学奖”奖金作为本金,发起成立“浙江大学昭华创新创业基金”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朋友
加入到这项有意义的事业中,
也希望有更多同学如唐卿蝉这般,
以勇赴一线的探索与实践
磨炼心智、历经蜕变,
在“健康力量”征程中
绽放自信光芒、明晰个人价值所在!
采访编辑:段婷
受访者:唐卿蝉
审核:佟庆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