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0年,英国人走在伦敦街头,没想过自己脚底下踩着世界的脊梁,那时候每十个工业品里有三个是英国造的,从印度的棉纱到非洲的铁路枕木,泰晤士河畔的烟囱冒着黑烟,笼罩了四分之一的地球,美国后来赶上,场面更热闹,1894年芝加哥的钢铁厂昼夜不停,十年后纽约的交易大厅里,华尔街的数字能买下半個欧洲的军火,那些工业占比超过三成的国家,就像站在山顶上,说话都有回响。
![]()
今天中国的工厂日夜不停,你手机壳里的铝,可能刚从内蒙古的矿里挖出来,墨西哥城地铁的钢轨,还带着鞍山钢厂的热气,可走进联合国,中国代表总说自己是发展中国家,不少穿西装的外交官听得直皱眉,他们办公室的咖啡机、电脑、文件柜,哪一样不是中国产的。
![]()
这矛盾像极了楼下早餐铺,王叔每天卖三百碗豆浆,撑起整条街的早晨,可他总说只是小本生意,直到有天我算了一笔账,他年流水够在郊区买两套房,可房贷压得人喘不过气,三个孩子,一个在哈佛,两个要攒钱买房,中国也是这样,全球三成工业产值扛在身上,人均GDP刚过一万二,要养活十四亿人的教育、医疗和养老。
![]()
最近看新闻,印度理工学院的教授拿图表把印度工业占比画得比德国还高,结果网友一查,发现他只算了制造业,没算全产业链,这让我想起老家表弟开的汽修店,总说配件库存是全城最多的,可隔壁4S店有整车生产线,中国制造业的底子摆在那儿,2024年新能源车造了1300万辆,足够每个法国人分一辆,可西部山区那些还没通高速的县城,要真把车开进去,还得慢慢来。
![]()
有意思的是,我在科技期刊上看到中国科学家发论文的门道,他们像极了当年英国的纺织工匠,2023年国际顶刊上四分之一的论文有中文署名,可很多团队还在为进口显微镜分期付款,深圳华强北的电子厂日夜不停,隔壁科技园的AI工程师盯着谷歌论文库改代码,这种又往前跑又追着跑的样子,大概就是发展中国家的日常。
![]()
街边便利店的冰柜里,日本清酒和国产新能源车的电池挨着放,中国不再是当年那个日不落帝国,也不是刚脱了贫的穷亲戚,倒像是个扛着大石头往上爬的年轻人,全世界七成手机芯片从中国口岸运出去,这时候还说自己是发展中国家,不是谦虚,是低头算了算口袋里的钱,发现给山区学校盖图书馆的账,还没结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