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向,似乎在一夜之间就变了。
美国人最近直接给台湾当局递了话,话说得不留情面——如果大陆下定决心要解决问题,那岛上当局的下场,只会有一种。这话可不是空穴来风,后面撑着的是美国国防部厚厚的一份报告,那里面全是冰冷的数据和推演。
![]()
2025 年 10 月 12 日,台 “防务部门” 与美国在台协会(AIT)举行闭门会议,美方代表在会上直接出示《台海冲突场景评估报告》核心内容,明确指出台当局的结局走向。据台媒事后披露,美方代表直言:“所有推演都指向同一结果,外部干预无法逆转最终态势,台当局的抵抗窗口期最多不超过两周。”
![]()
这份由五角大楼联合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完成的报告,以 2025 年为时间背景,进行了 24 组兵棋推演,覆盖 “大陆全面行动”“局部封锁” 等多种场景。推演数据显示,冲突开启后,大陆东部战区的岸基导弹与远海舰艇将在 48 小时内构建 “反介入火网”,台军机场、港口等核心设施损毁率将达 80% 以上。美方代表特别强调,台军现役 F-16V 战机虽号称 “主力装备”,但受限于跑道被毁与雷达失效,实际起飞率不足 15%,且难以突破歼 - 20 机群的空中拦截。
![]()
更值得关注的是,美方此次预警彻底打破 “战略模糊”。2025 年 2 月 16 日,美国国务院曾更新官网表述,删除 “不支持台独” 的传统立场,被解读为对台释放 “支持信号”。
但仅 8 个月后,五角大楼的推演报告却用数据否定了这种 “信号” 的实际意义:即便是美军派出两支航母打击群介入,一周内伤亡也将超过 2.1 万人,比阿富汗战争 20 年累积伤亡总和还高,且无法改变战场走向。这种态度转变,被台政论节目解读为 “美方对台安全承诺的实质性降温”。
![]()
军事与经济的双重崩塌
美方预警的核心依据,是推演中清晰呈现的台当局 “双重崩塌” 轨迹。军事层面,台军防御体系的脆弱性在数据中暴露无遗。CSIS 2023 年启动、2025 年更新的推演显示,台军 20 万现役兵力中,具备实战能力的一线部队不足 5 万,且装备老化问题突出 —— 主力潜艇平均舰龄超 30 年,防空导弹系统的雷达探测范围难以覆盖大陆的高超声速武器。
冲突场景的推演细节更具冲击力。2025 年 10 月《台海冲突场景评估报告》模拟:冲突首日,大陆将以东风 - 17、东风 - 26 导弹实施精准打击,台军 “爱国者” 防空系统在首波攻击中损毁率达 90%;第三日,055 型驱逐舰与航母编队完成台海周边封锁。
![]()
切断所有海上运输通道;第七日,地面力量在海空掩护下完成关键区域控制,台军有组织抵抗基本终止。美方在预警中特别指出,台军寄望的 “游击抵抗” 缺乏后勤支撑,且无法改变整体态势。
经济层面的崩塌速度同样惊人。台湾作为外向型经济体,98% 的能源与 60% 的粮食依赖进口,封锁一旦形成,油库储备仅能维持 3 周,电厂因燃料短缺将在 10 日内出现大面积停摆。推演数据显示,冲突首月台湾 GDP 将蒸发 20%,半导体产业核心企业台积电的生产线因轰炸与断电停工,全球芯片供应链断裂将引发连锁反应,但这无法逆转台当局的结局。美方代表在预警中直言:“经济损失与民生困境,只会加速而非延缓最终进程。”
![]()
军售依赖与现实落差
美方此次直白提醒,也戳破了台当局长期依赖的 “军售安全幻觉”。2024 年 12 月,台当局将防务预算提升至 GDP 的 2.5%,试图以高价采购 F-35 战机换取安全保障,却遭美方以 “先加钱再谈交付” 为由搁置谈判。更具讽刺的是,台方已付款的 F-16V 战机,交付日期从 2025 年推迟至 2027 年,美方宣称的 “供应链瓶颈” 被军火商内部邮件揭穿 —— 实际是 “未收齐尾款,未排生产线”。
![]()
这种 “付款不交货” 的循环,成为台当局安全策略的缩影。2023 至 2025 年,台当局累计向美国支付军购款超 300 亿美元,但实际交付的装备不足 30%。与此同时,美国国会 2024 年通过的《对外军售附加条款》明确要求,盟友获取武器必须附带经济回报,台当局被迫开放农产品市场、放宽美企投资限制,沦为 “高价 VIP 客户” 却未获得实质安全保障。
![]()
与台当局的投入形成对比的,是大陆军事力量的持续提升。2025 年上半年,东部战区的演习次数较 2024 年翻倍,无人机绕岛成为日常训练内容,东风系列导弹与 052D 驱逐舰的协同演练,不断压缩台军的防御空间。外交部发言人在 2025 年 9 月的记者会上强调:“台湾是中国核心利益,任何外部交易与承诺都是废纸。” 这种强硬立场,与美方推演数据共同构成了对台当局的现实压力。
![]()
外部干预的局限
美方预警中最关键的信息,是揭示了外部干预的 “不可行性”。五角大楼的推演显示,美军若强行介入,将面临 “距离与火力” 的双重困境。横须贺基地距台海 2000 公里,老旧的 F-18 战机续航能力有限,而补给舰艇平均船龄达 25 年,发动机故障率居高不下,难以支撑长期作战。更致命的是,大陆的 “区域拒止” 体系已实现实战化,东风 - 26 导弹的射程可覆盖美军第二岛链基地,055 大驱的反潜反舰能力能有效限制航母活动。
![]()
盟友的态度同样充满不确定性。推演中将日、韩纳入干预场景,但结果显示,日本虽担忧西太平洋安全架构崩塌,却害怕本土基地遭导弹打击;韩国受制于朝鲜半岛局势,可抽调兵力不足万人,实际支援作用微乎其微。欧洲国家更明确表示,不会因台海问题卷入军事冲突,仅可能在经济领域采取象征性措施。
美国国内的政治与经济考量,进一步限制了干预空间。2023 至 2025 年,美国对外无偿军援缩水 30%,国会对军事行动的预算审批日趋严格,且民众对 “海外战争” 的支持率持续走低。五角大楼在报告中直言,介入台海将导致 “印太战线整体塌陷”,性价比远低于战略收缩。这种现实困境,让美方的 “安全承诺” 沦为无法兑现的口头支票。
![]()
结语
从 2025 年 2 月删除 “不支持台独” 表述,到 10 月以推演数据发出直白预警,美方对台政策的微妙转变,本质上是对台海力量对比的理性认知。台当局若忽视这种转变,继续沉迷于 “外部支持” 的幻觉,最终只会直面推演中早已注定的结局。正如美方在预警中最后强调的:“军事手段无法改变根本事实,任何抵抗都只会加剧损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