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韩华海洋旗下5家美国子公司实施制裁后,中国在与美国航运船舶业的博弈中再出关键一招,这波操作直接让特朗普坐不住了。
![]()
2024年10月14日到17日,国际海事组织要在伦敦开个重要会议,核心议题特别明确:要不要给全球航运业搭个“碳税”框架。
说得更通俗点,就是以后船舶排多少碳,就得按排放量交多少环保税,而在这件事上,中国、欧盟、日本、印度早就亮明态度,带头表示支持。
眼看着碳税落地的日子越来越近,特朗普彻底慌了神。
特朗普直接在白宫官网上放出狠话:接下来这几天的会议讨论里,哪个国家敢公开支持碳税方案,美国就对哪个国家动手制裁!
碳税伏笔早埋下
其实这场争议早有伏笔,今年4月国际海事组织围绕《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附件六修正案草案投票时,就已经显现出明显分歧。
![]()
当时63个国家投了赞成票,这一修正案的核心就是把船舶排放限制和温室气体定价挂钩,为后续碳税框架铺路。
而反对的只有16个国家,大多是沙特、俄罗斯这样靠石油出口吃饭的国家,美国也在其中。
更值得注意的是,当时还有24个国家选择弃权,美国代表甚至直接离席,态度强硬。
如今碳税框架进入最终确认阶段,按照联合国机构的程序,需要三分之二的国家重申支持才能落地,可特朗普显然不想让这件事顺利推进。
碳税方案细节
可能有人会问,这个碳税到底针对谁?又会怎么实施?
其实方案的针对性很明确,主要瞄准5000吨以上的远洋大船。
别看这类船数量不多,影响力却不小。
它们占了全球海运碳排放的85%,每年烧掉的石油能占全球5%,排放的二氧化碳更是高达7亿吨,妥妥的“污染大户”。
![]()
在实施路径上,方案也没搞“一刀切”,而是设计了两条并行的路。
一条是逐年提高船用燃料的环保标准,让船舶烧的油越来越干净;另一条是给碳排放明码标价,超标排放的船舶就得按规定交钱。
而且这次还特别加入了激励机制,要是船舶排放低于标准,还有可能获得奖励,这样的设计既督促大家减排,也给了积极转型的企业动力。
更关键的是,方案充分考虑了不同国家的差异,尤其照顾到了发展中国家的需求。
收上来的碳税资金会注入“国际海事组织净零基金”。
这笔钱主要用在两个方面:一是帮助发展中国家研发绿色船舶技术,缩小技术差距;二是补偿那些容易被海平面上升影响的小岛屿国家,让它们在减排过程中不用独自承担损失。
这种兼顾环保、公平与发展的设计,也正是63个国家愿意支持的重要原因。
另外,这次国际海事组织的会议不只是讨论碳税,还同步推进了其他环保议题。
比如制定了2025年行动计划来应对海洋塑料垃圾问题,还讨论了“生物污损管理框架”,防止船舶携带外来物种入侵其他海域,保护海洋生态多样性。
未来,国际海事组织还计划指定“新排放控制区和敏感海域”,对这些区域的船舶排放实施更严格的标准,环保规则会越来越细化。
![]()
中美打法不同
中国本身是造船和航运大国,造船业占了全球近40%的份额。
这些年早就开始搞绿色船舶技术了,像江南造船、大连船舶重工,都造出了全球领先的甲醇动力集装箱船、氨燃料散货船,LNG动力船、氢燃料船的研发也没停。
支持碳税对中国来说,一方面是跟着环保的大趋势走,另一方面更是把技术优势变成市场优势的好机会。
碳税一落地,那些没技术改船、买新船的国家,自然会先找中国。
而且中国外贸一大半靠海运,早点定好统一的碳规则,也能避免以后被不同国家的碳关税反复“薅羊毛”。
从大的层面说,中国支持碳税也是站在对的一边。
环保本来就是全人类的事,中国作为大国愿意担责任,同时也想通过参与定规则,拿到排放标准的话语权,帮全球航运业往绿色方向转。
美国反对碳税,说到底就是怕吃亏。
![]()
表面上它说碳税会拖垮靠海洋经济吃饭的国家,还提议用“排放额度交易”代替:让污染重的船买干净船的额度,听着灵活,其实就是不想真掏钱。
真实原因很简单,美国既是石油出口大国,又是大的船东国,很多船还在烧高硫燃油。
碳税一实施,要么花大价钱改燃料、改设备,要么乖乖交罚款,怎么算都亏。
更关键的是,美国造船技术已经落后了,没能力批量生产绿色船舶。
特朗普一直想重振美国造船业,第二任期刚开头就签命令加海军订单、推制造业单子,可要是碳税落地,他造出来的高排放船,还没下水运营成本就比别人高,在市场上肯定先被淘汰。
再加上特朗普和共和党拿了不少化石燃料大亨的钱,在环保这事上一直往后退,碳税等于是直接打了他们的核心利益。
![]()
特朗普还怕有跟风效应,美国本身碳排放就全球靠前,要是船舶业按碳排放收钱成了规矩,以后其他高排放行业也这么搞,美国损失就更大了。
所以这次特朗普政府来硬的,10月11日国务院、能源部、交通部三个部长一起发声明,说要制裁支持碳税的国家。
其实特朗普这威胁没多大用,类似的招美国用太多了,早没威慑力了。
也就菲律宾、加勒比海那些靠美国吃饭的小国可能有点犹豫,但根本动摇不了63国支持的大局。
美国国内也不是一条心,像马士基美国分公司,去年就订了12艘甲醇动力船,不少航运公司都在搞绿色船舶、做碳交易,他们都清楚,政策管得了一时,管不了市场趋势。
更有意思的是,美国制裁还可能坑了自己。
国际海事组织的规则一旦定下来,就算美国不签,其他国家也会执行。
以后美国的船不符合新规,想跑国际航线就难了,只能在自家港口转。
![]()
而且美国国内经济本就不稳,老百姓生活成本没降,年底又要大选,真制裁63个国家,导致出口受阻、物价上涨,特朗普反而会丢选票,这点他不可能不算。
结语
这场全球航运碳税之争,远不只是环保议题的对抗,更是地缘政治、全球规则、产业利益的三重博弈。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63国赞成的绝对多数,已经让碳税框架的落地成为定局,特朗普的制裁威胁,不过是传统势力的最后挣扎。
美国要是还不抓紧搞绿色技术升级,到时候只能面临要么花大价钱改造船舶,要么天天交罚款的尴尬局面。
未来的全球航运,比拼的不再是船舶的规模和航速,而是清洁度与合规性,这场规则重构,已经无法按下暂停键。
信息来源:
北京日报:《特朗普2.0与欧盟碳关税,如何影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变动趋势?》,2025-10-16
![]()
观察者网:《全球航运净零排放历史性新协议即将审议:中欧日印支持,美国威胁制裁》,2025-10-14
![]()
喜欢本期节目,请您点击“关注”,不错过下期分享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此文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