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
《——【·前言·】——》
说起三国人物,大家张口就来的都是关羽、张飞、诸葛亮这些响当当的名字。
有一个人,他从东汉末年的乱世中走来,亲眼看着蜀汉从建立到辉煌再到衰落,活了差不多整个三国时期。这个人就是廖化。
提起他,很多人脑子里就会冒出那句"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觉得这是在讽刺他没本事。
真的是这样吗?一个被后世拿来当“笑话”讲的人,为什么能在蜀汉军中混到右车骑将军的高位?
![]()
豪门子弟的选择
廖化这个人,出身可不简单。东汉末年,他家在荆州一带算得上豪门大户,从小读书习武,接受的都是当时顶尖的精英教育。
按理说,这种家世背景的人,完全可以安安稳稳过日子,守着家业就行。
偏偏廖化不这么想。那个年代天下大乱,军阀混战,有本事的人都想找个明主跟着干一番事业。廖化看中了关羽。
![]()
关羽当时已经是刘备手下的头号大将,威名远扬。廖化主动投靠过去,给关羽当了主簿。这个职位说白了就是文书幕僚,负责处理各种文书工作。
关羽镇守荆州的那些年,廖化一直跟在身边。荆州在当时是个战略要地,东有孙权虎视眈眈,北有曹操大军压境。
![]()
关羽能守住荆州这么多年,手下这帮人功不可没。廖化就在这个岗位上默默干着,处理军务文书,协调各种事务。
那时候的蜀汉正是最风光的时候。
刘备拿下益州,关羽镇守荆州,张飞赵云各领一方,看起来三分天下的局面已经成型。廖化跟着关羽,也算是见证了蜀汉最辉煌的时刻。
![]()
荆州陷落后的生死逃亡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发动襄樊之战,一开始打得很顺利,水淹七军,威震华夏。
谁知道东吴那边吕蒙白衣渡江,偷袭了荆州。关羽腹背受敌,最后败走麦城,被孙权的人抓住杀了。
关羽一死,手下这些人就成了东吴的俘虏。廖化当时也被抓了。
![]()
换成别人,可能就认命了,毕竟小命保住就不错了。廖化不甘心,他想回到蜀汉,继续为刘备效力。
于是廖化玩了一招诈死。他装病装得特别像,让东吴的人以为他真的病死了。
趁着看守放松,廖化连夜逃跑,一路向西奔往蜀中。这一路上有多危险可想而知,到处都是东吴的巡查队伍,稍有不慎就会被抓回去。
![]()
廖化咬着牙硬是逃回了蜀汉地界。等他找到刘备的时候,刘备正准备东征讨伐孙权,为关羽报仇。
刘备看到廖化从东吴逃回来,又感动又惊讶,当场就把他提拔为将军,让他参加东征大军。
![]()
夷陵战火中救主
章武元年,刘备率领大军浩浩荡荡杀向东吴。
这一战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夷陵之战”。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几乎倾巢而出,投入了蜀汉的全部家底。
一开始打得还算顺利,蜀军接连攻克了好几个据点。刘备意气风发,以为很快就能打到建业,灭了孙权。
![]()
谁知道东吴派出了陆逊这个年轻将领。陆逊一开始避其锋芒,等到蜀军战线拉长,补给困难的时候,突然发动火攻。
那个夏天特别热,蜀军在山林中扎营,到处都是易燃的树木和草棚。
陆逊一把火烧过来,蜀军立刻乱了套。几十里连营都在燃烧,士兵们逃的逃,投降的投降。
刘备在这场大火中差点就没了命。关键时刻,廖化带着一队人马拼死杀进重围,硬是把刘备从火海里救了出来。
![]()
这一战,蜀汉几乎全军覆没,五六万精锐部队损失殆尽。刘备逃到白帝城,从此一病不起。
廖化虽然救出了刘备,自己也负了重伤。这次惨败对蜀汉的打击太大了,从此再也没有力量去争夺天下,只能偏安一隅。
![]()
跟随丞相南征北战
刘备死后,诸葛亮主持朝政。蜀汉百废待兴,诸葛亮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平定南中。南中就是现在的云南一带,那里的豪强叛乱,不服管教。
诸葛亮御驾亲征,廖化也跟着去了。这次南征打得非常艰苦,南中地势复杂,瘴气遍布,蜀军很多士兵都水土不服。
诸葛亮采取攻心为上的策略,七擒孟获,最后彻底平定了南中。
![]()
廖化在这次战役中表现出色,逐渐成为诸葛亮倚重的将领。
南中平定后,诸葛亮开始准备北伐中原。从建兴五年开始,诸葛亮先后发动了五次北伐,每次廖化都跟着出征。
祁山、陈仓、武功,这些地方都留下了廖化的足迹。他不是那种光芒四射的将领,不像姜维那样锋芒毕露,也不像魏延那样争强好胜。
![]()
廖化是那种踏踏实实打仗的人,交给他的任务总能完成,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战绩,却从来不出大的纰漏。
诸葛亮看重的就是他这种稳重可靠。
廖化一步步升迁,当上了广武都督,管辖阴平郡。这个位置非常重要,阴平在蜀汉的北部边境,是抵御魏国进攻的前沿阵地。
![]()
劝阻姜维与最后的坚守
诸葛亮病逝后,蜀汉的军权逐渐落到了姜维手中。姜维这个人能力很强,对诸葛亮的北伐事业也非常执着。
从延熙元年到景耀五年,姜维前前后后发动了十几次北伐,频率比诸葛亮在世时还要高。
廖化那时候已经是蜀汉的老资格了。
从刘备创业时期就跟着,经历了关羽、诸葛亮、姜维三代领导人。他看着蜀汉的国力一年不如一年,人才也越来越少,心里着急。
![]()
景耀二年,朝廷把廖化升为“右车骑将军”,这是他这辈子爬到的最高位置。这一年廖化已经70多岁了,在那个年代算是高寿。
按理说该退休养老了,可是蜀汉没人啊,朝廷里年轻一辈能担当大任的寥寥无几。
廖化多次找姜维谈话,劝他别再频繁北伐了。他说得很直白,现在蜀汉的国力根本支撑不了这么高强度的战争。
![]()
士兵越打越少,粮食越来越缺,百姓怨声载道。就算偶尔打个胜仗,也占领不了多少地方,反而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
姜维听不进去。他觉得自己继承了诸葛亮的遗志,必须北伐中原,恢复汉室。廖化说不动他,只能继续跟着出征。
![]()
那几年的北伐,廖化这个70多岁的老将还得冲在前面当先锋。
倒不是他身手有多好,实在是蜀汉没有其他合适的人选了。年轻将领要么能力不够,要么资历太浅,镇不住场面。
这就是"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句话的真实来历。这句话流传到后世,很多人以为是在嘲笑廖化没本事,其实完全理解错了。
这句话真正的意思是感慨,蜀汉已经衰落到连70多岁的老将都得上战场的地步,实在是人才凋零到了极点。
![]()
随国灭亡的悲剧
景耀六年,也就是公元263年,魏国发动了灭蜀之战。邓艾率军偷渡阴平小道,直接绕过了蜀汉的主要防线,杀到了成都附近。
廖化当时正在前线,听到这个消息简直不敢相信。阴平那条路他太熟悉了,自己就曾经在那里当过太守。
那条路山高谷深,根本不是大军能走的道路。邓艾居然带着部队从那里翻了过来,这份胆识和决心让人不得不服。
蜀汉的朝廷乱成一团。后主刘禅在谯周等人的劝说下,决定投降。廖化接到投降的命令,心里五味杂陈。
![]()
从跟随关羽到现在,他为蜀汉打了一辈子仗,眼看着这个国家从建立到兴盛,又从兴盛走向衰亡。现在终于走到了终点。
公元264年,廖化随着其他蜀汉降臣一起被迁往洛阳。这一年他已经70多岁,身体早就不行了。在去洛阳的路上,廖化病倒了,再也没能起来。
一代老将就这样死在了迁徙的路上,连故乡都没能回去。廖化的一生,见证了这个国家的全部历史,也陪着它走到了最后一刻。
![]()
《——【·结语·】——》
廖化这个人,没有关羽的神勇,没有诸葛亮的智谋,也没有姜维的才华。他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将领,忠心耿耿地为蜀汉服务了几十年。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句话,与其说是嘲讽廖化,不如说是对蜀汉人才凋零的悲叹。
廖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叫忠诚,他配得上后人的尊敬,而不是误解!
信息来源:
· 《三国志·蜀书·廖化传》陈寿著
· 《资治通鉴·魏纪》司马光编著
· 《华阳国志·刘后主志》常璩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