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最低分572,最高分585,平均579 → 我儿578,只差1分压线
2022年:581(爆冷)
2021年:567(低谷年)
→ “根据‘大小年’规律,今年回落概率70%。他们专业所在的‘光电学院’今年新增了光纤通信校企合作班,就业率91%,不比电气差。”
冲:东北电力电气(2023年最低582,风险高但有希望)
稳:长春理工光电信息(最匹配,578分卡线)
保:吉林建筑大学自动化(565,安全垫)
还有2个“隐藏选项”:长春工业大学测控(有向光电方向倾斜)、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电子信息(允许异地调剂,省外性价比高)
长春家长必看|578分卡在生死线,是王玄策老师让我儿子“一分不浪费”上岸光电信息
那几天,我家的餐桌成了“志愿战场”。
分数出来那天,我儿子578分,省排名8815。听起来不低,可我知道——在这所吉林,这个分数就是“夹心饼干”:往上冲东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怕滑档;往下认长春理工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又不甘心:明明能上个“更好”的,为什么非要躺平?
家里炸了锅。
我妈说:“保个电气,以后进电网稳如老狗!”
我爸拎着手机刷贴吧:“你看那个985的冷门专业,分数比这低!说不定是捡漏!”
我儿子低着头,一句话不说。他其实想学光电,但怕这是“冷门”,怕毕业找不到工作。
我们试过咨询了3家机构。
一家上来就甩给你20个模板,问都不问孩子兴趣;
一家满嘴“保上985”,最后说“不行就用 ethnicity 套路”——吓得我直接掉头;
还有一家收了3880元,拿个Excel表给我,上面全是过去三年的录取线,但一点都不告诉我:明年会不会爆冷?这个专业有没有校区搬迁?转专业门槛高不高?
那天晚上,我刷小红书,一个带“长春家长”标签的帖子跳出来:“579分,孩子上长春理工光电,感谢王老师没让我冲错。”
我立刻私信她,她回我:“你别说,王玄策老师,真不是卖课的。他问我娃想干什么,不是问我能考多少分。”
我带着最后一丝希望,预约了王老师的一对一咨询。
没想到,他第一句话是:“孩子自己怎么说?”
我没反应过来:“他说…想学光电,但怕没前途。”
王老师没急着说方案,而是让我发来孩子高一的霍兰德测试、平时成绩单、写过的作文、甚至他暑假做的激光小车视频。
他说:“分数是硬指标,但兴趣才是引擎。你的孩子不是‘不敢冲’,是怕选错后后悔一生。”
他打开系统,调出近三年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的录取数据:
我愣住了。
这不是网络上的流水线数据,这是他把每个专业的校区位置、实验室配置、大二可否转专业、往届生就业去向都对照着查了一遍后,才写出来的分析。
他给我做的志愿方案,稳保6个梯度,全是量身定制:
最打动我的,是他递给我一张纸,上面写着:“你不是在选大学,你是在帮孩子选第一份职业路径。
填报志愿当天晚上,我手抖得按不动回车。
凌晨1点23分,我打电话给王老师:“要不…还是冲一下电气吧?万一上了呢?”
他沉默5秒,说:“你知道这200个志愿里,有多少人因为这一念之差,被调剂到酿酒工程、森林保护?你儿子不是分数不够,他是太懂事了,怕浪费一分。但志愿不是算术题,是人生预演。现在的578,就是光电信息这几年的录取天花板——这不是捡漏,这是命里该有。”
我哭了。
那一刻我才发现:我们不是在选择一个大学,是在选择一个命运的入口
第二天中午12点,系统截止前17分钟,我填了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第5志愿。
录取通知书下来那天,我儿子拿着手机看了三遍。
“妈…我压线进的。”
“嗯,一分不浪费。”
![]()
他转头跟我说:“王老师说的对,我们实验室用的激光器,和中科院合作研发的。大三就能进企业实习。”
我没有豪言壮语,也不想说“王老师改变了孩子的人生”——这太重了。
但我敢说:
有王玄策老师一对一顾问的耐心、数据精准的分析、个性化方案的细节推敲,我们这一家,可能在某个深夜,把孩子的人生,押错在了错误的分数线上。
![]()
如果你也正在卧室翻着志愿表,
如果你听懂了孩子的沉默,
如果你也害怕“一分之差,错失一生”——
别再赌了。
和王玄策老师,聊一聊吧。
这不是报班,这是一次能让你全家睡安稳觉的、真正的投资。
—— 一位怕孩子输在起跑线,却又怕选错更输远的长春妈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