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发誓“只夺兵权不动性命”!曹爽刚放下刀,三族就被屠尽
水镜先生当年跟玄德还没来得及讲的是几十年后洛阳城外那一出——高平陵的事。
你说这是司马懿和曹爽两个人的账,可哪有这么简单?这是一朝天子脚下,老臣、宗室、门阀、寒门,各路人马都动了心思的大局。曹家想用自家亲戚把江山锁死,可这天下大了,人心也活了。你锁得住一时,锁得住一世?
![]()
曹爽这个人
曹爽是谁?曹真是他爹,根正苗红的曹家人。可你要知道,他不是曹操亲孙子,血里头差着一截。这就跟穿龙袍却没玉玺似的,看着像那么回事,底下人心里嘀咕。
更麻烦的是本事跟不上。司马懿在荆州时,他还在府里练字呢。等到了朝堂上,一个管军,一个理政,高低立判。曹爽倒也不是全无作为,可他身边拢的那帮人——邓飏、李胜,个个都是嘴上功夫,办事全靠吹。朝中老臣看在眼里,面上不言语,心里早凉了半截。
最要命的是他们过得太好。夏侯玄还好些,穿衣吃饭还有个样子;曹羲整日宴饮,家中婢妾上百,连厨房里的灶都分三班轮值。你说这像话吗?先帝曹操什么规矩?粗布衣裳,饭不过一肉。如今这些后生,坟头草还没长齐,就忘了祖宗是怎么起家的。
众叛亲离是怎么来的
陈泰那天上朝,站在文官末尾。他爹陈群是魏国开国重臣,九品中正制就是他一手推的。可现在呢?曹爽把中正官换成了自己人,连他侄子都没捞着个位置。陈泰低头看着靴尖,一声没吭。
![]()
许允原是曹爽提拔的,可后来见风向不对,悄悄往司马府递了帖子。尹大目是曹家老奴,从小看着曹爽长大。那天他跪在宫门外,哭着喊:“别去!别去高平陵!”可曹爽骑在马上,只当耳边风。
太尉蒋济更是个关键人物。他跟司马懿同朝多年,虽不亲近,但也知根知底。听说司马要动手,他说了一句:“公岂可效王莽所为?”司马懿当场指洛水发誓:“只夺兵权,不动性命。”蒋济这才点头。你说这信不信得过?当时谁又能想到,一句誓言,竟比纸还薄。
司马懿这一手怎么出的
正始十年春,天子要去高平陵祭祖。曹爽兄弟全跟着去了,京城空了。就在这时候,司马懿病好了。
你道他真病了?这些年装聋作哑,连走路都要人扶。可那天早上,他一把掀开被子,披甲上马,动作利索得像个二十岁的校尉。
他先派人控制武库,又请郭太后下诏废曹爽。最关键的是拉住了蒋济。这位三朝元老往城楼上一站,许多观望的人立刻倒向司马这边。你说这是威望?这是人心早就散了。
他还让人到处传话:“只免官职,保全身家。”曹爽在陵前听见消息,手直抖。桓范半夜偷出城门劝他挟天子去许昌,调四方兵马勤王。可曹爽犹豫了一夜,第二天扔了剑投降。他说:“我还能做个富家翁。”
![]()
他哪里知道,司马懿等的就是这一刻。
洛水边上那句话
“如有违此誓,天日共鉴!”
司马懿站在洛水边,手指河面,说得斩钉截铁。蒋济听了,心头一块石头落地。他回去对儿子说:“总算保全了国家纲纪。”
可才几天?曹爽一家老小全被诛杀,三族不留。消息传来那天,蒋济正在吃饭,筷子啪嗒掉在地上。他当天就上了辞表,三个月后郁郁而终。临死前只说了一句:“吾荷国重任,却助奸人成事,何颜见先帝于地下?”
你说司马懿不知道后果?他知道。可他知道更紧要的是——斩草必须除根。曹氏根基还在,夏侯尚有兵力,今天饶了你,明天就得换我全家脑袋。
![]()
只是这一刀下去,不仅砍了曹爽,也砍断了朝廷最后一点信义。
曹家的制度毛病出在哪
曹操起家时,用的是谯沛武将集团。打天下靠这些人,治天下还想靠这些人。他把军权交给曹仁、夏侯惇,把内政交给曹真、曹休。想法挺好:自家人总比外人可靠。
可天下太平了,士人要出路。颍川荀氏、弘农杨氏、河内司马氏,哪个不是累世经学?你偏不用,他们能服气?
九品中正制本是妥协。曹丕想登基,得士族支持,于是让陈群提了这个法子。名义上选贤任能,实际上中正官都是世家把持。渐渐地,二品官职全被高门占了,寒门子弟连门槛都摸不着。
这不是制度,这是埋雷。
![]()
门阀是怎么起来的
司马懿老家在河内温县,祖上五代都有人做官。他哥哥司马朗,侄子司马芝,全是州郡长官。这种家族,地方上有田,朝中有根,门生故吏遍天下。
曹爽算什么?不过是靠着爹的余荫罢了。论人脉,论根基,差得太远。
等到司马懿一动手,那些原本沉默的世家——裴潜、王肃、贾逵之后,全都睁开了眼。他们不说话,可也不拦着。因为他们知道,换个人坐主位,说不定还能分杯羹。
就连一向忠心的夏侯霸,最后也投了蜀汉。他说:“司马公此举,非为国也,乃营立家门耳。”这话传到洛阳,没人反驳。
后来怎么样了
司马懿死了,司马师接班。他眼睛不好,脾气更大。毌丘俭在淮南造反,他带兵亲征,路上疼得满头汗,也不肯回营。平了叛乱,他把毌丘俭头颅挂在城门示众。你说这是不是狠?
![]()
再后来司马昭杀曹髦。那个年轻人拿着剑冲出来喊:“我是天子!谁敢拦我!”结果被贾充一句话:“司马公养你们,就是为了今日!”接着,成济挺矛上前,一击毙命。
你看,从骗,到杀,再到公然弑君。一步比一步黑,一步比一步难回头。
蒋济为什么死
有人说是愧死的,我不这么看。他是心死了。
他以为自己是在匡扶社稷,除掉一个跋扈的权臣。可转眼间,另一个更大的权臣站了出来,手段更毒,野心更明。
他代表的是那批还相信“忠义”二字的老臣。他们可以接受权力更迭,但不能接受信用崩塌。司马懿毁约杀人,不只是对付政敌,更是给所有读书人一记耳光:从此以后,诺言不如狗,忠信如浮云。
![]()
所以他走得很决绝。不是怕牵连,是不愿活在这样的世道里。
这事教会我们什么
曹操当年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话听着狠,可他还讲规矩——杀吕伯奢是误杀,杀孔融还列了十条罪状。
司马懿呢?表面仁厚,背地取命。他赢了天下,却输了道义。西晋立国才五十一年,八王之乱起,匈奴刘渊入主中原。你说这是偶然?
权力可以抢来,人心抢不来。制度可以改写,信义改不了。你用最脏的手得了天下,后人就敢用更脏的手夺走它。
最后一句
![]()
刘备三顾茅庐,请的是个二十几岁的书生。为啥?因为他知道,光靠桃园结义那几个人,打不下江山。
曹爽守着偌大基业,却只信自家人,不信天下才。你说他败,是败在司马懿手里吗?不,他是败在自己的眼界上。
你看那卧龙岗上的诸葛亮,种地读书,静待其时。而洛阳城里的曹爽,金玉满堂,却不知危在旦夕。
这才是真正的对比。
#三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