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三忌万事兴”,10月23日霜降,莫大意!
![]()
霜降一到,院子里的菜叶上就结了层白霜,老辈人常说 “霜始降则百工休”,
这在《礼记・月令》里早有记载,意思是天冷了该收心调养了。
民间传的 “霜降三忌万事兴”,可不是迷信,全是古人熬了几千年的生活智慧,尤其咱们中老年人,更得放在心上。
![]()
第一忌是 “夜不出户”,核心是护阳气。
《黄帝内经》说 “寒邪客于经络,则血泣不通”,
霜降夜温差能差十几度,露重霜凝,寒气专找关节、呼吸道钻。
福建那边至今保留 “霜降夜闭户” 的习俗,家家户户早早就熄灯休息,这可不是怕黑,
是真怕寒气伤身。
现代医学也证实,低温会让血管收缩,心脑血管病发病率能翻番。
我建议傍晚六点后就别出门遛弯了,实在要动,就在阳台晒晒太阳,比吹冷风强。
![]()
第二忌是 “饮食无度”,重点防两样。
一是忌寒凉,霜降后脾胃功能弱,西瓜、冷饮这些得收起来。
元代《饮膳正要》强调 “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芝麻、核桃才是当季好物。
山东人爱说 “霜降吃柿子,不流鼻涕”,但空腹吃容易长胃柿石,得配着温水吃。
二是忌辛辣,辣椒、生姜虽能驱寒,可秋燥本就伤津液,吃多了准口干便秘。
四川人聪明,这会儿改吃冰糖炖梨,润肺又养身,这才是 “秋冬养阴” 的门道。
![]()
第三忌是 “随意妄动”,讲究顺天时。
老辈说 “霜降三不破”,藏着生存智慧。一不破土,农谚讲 “霜降破土,来年虫蛀”,
翻动土地会搅乱蛰虫越冬,北方农村这时候早停耕了,
其实这和现代保护土壤微生物的道理一样。
二不破冰,江苏以前有 “敬井神” 的习俗,不砸井水薄冰,实则是保护地下水保温层。
三不破晨睡,“霜降睡足,一冬不咳” 不是空话,
《黄帝内经》主张 “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晨练等太阳出来再去,不然容易耗伤阳气。
![]()
这些禁忌不是一成不变的。
现在年轻人把 “夜不出户” 变成了家庭暖茶会,“不食寒凉” 改成了养生盲盒,里面装着艾草贴、核桃糕,老传统玩出了新花样。
但核心没变,比如壮族霜降节还在敬牛休耕,北京稻香村霜降卖起了 “迎霜兔”,都是在顺着节气过日子。
![]()
中老年人更要懂这个理。
我邻居张大爷去年霜降贪凉吃了冰西瓜,拉了三天肚子;
李阿姨天不亮去爬山,回来就犯了关节炎。不是说不能动、不能吃,是得看时候。
像《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的,霜降就是 “气肃而凝露结为霜”,人得跟着天地节奏走。
![]()
说到底,“三忌” 不是束缚,是爱护自己的法子。
晚上早回家,吃饭挑温润的,做事顺天意,这些简单的规矩,藏着老祖宗的生存哲学。
霜降是秋天的收尾,把身体养好了,冬天才能少遭罪,这不就是 “万事兴” 的根本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