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场打了三年多,已成为了二战后最血腥的战场,在各种现代化武器的狂轰滥炸下,双方大批军人死伤,如何收集己方战友的遗体,成为了一个难题,后勤清理队原本就成为了对方打击的重要目标。
![]()
(车臣指挥官阿劳迪诺夫视察前线)
在大部分战场上,俄罗斯军队是推进的,收集己方的遗体是相对容易的,也收集到很多乌军的遗体,这在双方交换时就可以看出来。但是俄军突击队攻击时,直面乌军的阵地,往往险象环生却是例外,很难带走伤亡的战友。
车臣阿赫马特一个突击队员感动了几乎整个俄罗斯。与他一起组成突击队的队员中,有一个鞑靼斯坦人,是他一年两个月前认识的,在一次突击中,受到乌军打击阵亡。
他为了履行诺言,背着这个鞑靼斯坦人的遗体东躲西藏,避开了乌军炮火和随处可见的无人机的追击,历时12天终于回到了营地,由后方交给他的家人。整个人已达到了极限,身上的装备因为磨损已一塌糊涂。

他与这个鞑靼斯坦人建立了深厚的战场友谊。当他刚到这个分队时,这个鞑靼斯坦人先到,他不能好好地吃饭,甚至睡觉都不敢睡着,而是躺着。他到来后,两个人建立了友谊,鞑靼斯坦人恢复了正常的作息。
他称鞑靼斯坦人是他的兄弟,在每次冲锋时,都勇敢的冲在他的前面。正因为两人的友谊,鞑靼人的母亲在电话中请求他,“车臣,我把我的儿子托付给你。我希望,如果我的儿子阵亡了,至少请把他的战靴、他的鞋子——至少是他的战靴——送给我。”
他称那次突击是失败的,幸存的队员都赶紧逃往后面了,保住了性命,但是他的朋友不走运阵亡了。他说,“愿你永远不要被那些在你需要的时候抛弃你的人抛弃……我已经背着我朋友的遗体12天了。我必须把朋友的遗体抬回家。他母亲在家等他……”
![]()
(阿劳迪诺夫视察前线)
车臣阿赫马特特种部队,随着战局的发展,并不是仅招车臣人 ,里面还有大批其他过共和国,州的志愿者,甚至是外国志愿者,他们能在短时间内融为一体,互相帮助,战场上互相配合原本就说明了训练有素。
这种感情这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这也是俄罗斯军队能全线推进的重要原因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