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天津日报)
转自:天津日报
近日,一场以“百日涅槃 新生璀璨”为主题的特殊庆生活动在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简称泰心医院)温暖上演,23岁的心脏移植患者小郭在医护团队和家属的陪伴下,见证自己术后百天的重生时刻。
活动现场,泰心医院院长刘晓程对小郭的家属说:“尽管小郭还面临着全面康复和肠道还纳的治疗,但可以肯定地讲,他已经活过来了。心脏移植后,小肠两次自发穿孔,并接受肠切除改道,小郭是国内首例,泰心医护团队有信心让他得到彻底的康复。”
5年前,小郭在体检时被查出心脏扩大,因为没有明显不适也就没太在意。
但今年4月,命运却给了他沉重一击。
当时,小郭频繁胸闷、喘憋,吃了就吐。家人带他辗转外地多家大医院,最终被确诊为扩张型心肌病、终末期心衰,心脏射血分数不足正常水平的1/3,随时面临生命危险。医生告诉家属,心脏移植是他的唯一希望。
情急之下,家人用120救护车连夜将小郭从北京送到泰心医院。抵达时,小郭已出现心源性休克,生命垂危。泰心医院院长刘晓程率多学科医疗团队对小郭的病情进行了紧急会诊评估。
由于血压很低、四肢潮冷、无尿,医疗团队先后为他置入了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和体外膜肺氧合(ECMO)。尽管有“保命神器”加持,但由于病情太重,还是无法阻止左心膨胀。为保住这个年轻的生命,医疗团队果断调整ECMO模式,实施房间隔造口为左心减压。
此外,小郭还合并严重感染、败血症、肠道衰竭,多学科医疗团队一边稳定他的血流动力学,一边控制感染、改善肠道功能,为手术争取时间。
6月30日,来之不易的供体心脏终于抵达泰心医院,医疗团队抓住一闪即逝的机会,为小郭紧急进行移植手术。
刘晓程在原标准ECMO基础上,开创性地使用四管、流量和供氧双百改良ECMO的方式,在手术中维持循环。这种改良ECMO大大减少了传统体外循环出血和排除多余水分的不利因素,使手术过程大大简化、时间大大缩短,使心脏移植手术顺利完成。术后整体循环稳定,第一时间成功撤除了ECMO。
一般患者心脏移植后都能顺利康复,而对小郭来说,心脏移植只是开始,术后恢复的每一步都充满挑战。
虽然手术帮小郭恢复了正常循环,可终末期心衰使他严重肠麻痹导致严重鼓肠,虽然下胃管、空肠管、回肠管、结肠管“四管”减压排气,但由于免疫抑制剂使感染“死灰复燃”,术后5天出现了菌血症、败血症感染性休克、自发性小肠穿孔,腹腔积聚3000毫升脓液。
医疗团队紧急为他实施肠穿孔修补术,清理感染病灶。由于不能脱离呼吸机,又为他实施了气管切开,持续用纤支镜进行肺灌洗,并破例喷入敏感抗菌素。
虽然全面进行胃肠减压和腹腔冲洗,但术后第19天小郭又发生了第二次小肠穿孔。
医疗团队被迫为他实施了第二次小肠修补术,可小肠功能仍不见恢复,腹腔感染仍难以控制,估计还会发生穿孔和致命的腹膜炎。
最终,泰心医院经与市内专家会诊,为他实施了肠切除,切除了回肠末端30厘米,盲肠和升结肠5厘米,在腹壁造改道作为肠子瘘口。
因心脏移植后无法停用免疫抑制剂,小郭术后仍反复发生腹膜炎,反复积脓,医疗团队不得不反复穿刺抽脓,终于使感染慢慢得到控制。
术后第100天时,小郭的体重增加了5公斤。在康复科制定的“从被动护理到主动训练,从床边坐立、站立练习到悬吊架辅助行走”的方案帮助下,小郭已能自主站立,还能在悬吊架辅助下行走,身体状态有了显著改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