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十四五·话亮点丨藏在手机折叠屏的“钢”,是怎样炼成的?

0
分享至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你手上的折叠屏手机,能反复弯折30万次不坏,正是得益于这块来自山西的“钢纸”——太钢手撕钢。它薄到0.015毫米,比头发丝还细,用手就能撕开,却硬到能撑起折叠屏的反复弯折。

太钢花了20年,一路闯关,炼出这张“全球最薄”的“钢名片”。


设备关——“洋机器”到了中国,外国工程师自己都调不出来

2008年以前,中国想要手撕钢,只能从日本、欧洲进口,一吨能卖到几百甚至上千万元。太钢不服气,立志要造“中国人自己的手撕钢”。


2009年,太钢引进了车间第一台“洋机器”,设备说明书上写着能产0.02毫米的手撕钢,结果连外国工程师都傻了眼:调试了好久,别说0.02毫米,连更厚的钢都轧不出来,最后直接打了退堂鼓,留下一堆“不会用的机器”。


眼看进口设备指望不上,太钢团队没退路了:一边自己琢磨怎么玩转这台“洋设备”,生产厚点的钢带维持,一边朝着“技术关”硬冲。


技术关——711次失败后,在2万种组合里找到“最优解”

手撕钢难就难在“又薄又韧”。轧钢就像擀面,钢越薄越容易断,一断就炸成碎末,平均每两天就要经历一次失败。


团队里的工程师们,各显神通破难题。李俊团队负责解“夹杂物”难题,他发现钢里的硬杂质像“面里的石头”,一擀就破。受AB胶启发,他把硬杂质“变软”,让它们跟着钢一起变形,解决了断带问题。


廖席团队负责闯“轧辊组合”难关,轧机里20根辊子,粗细、参数都不同,能组合出2万多种可能性。他和团队守在生产线旁,试了2000多天,失败711次,终于找到能轧出0.02毫米手撕钢的方法。


2018年初,全球第一卷0.02毫米的手撕钢在太钢诞生,我国终于有了比肩世界一流的手撕钢技术。


极限关——从0.02到0.015毫米,刷新钢材薄度世界纪录

闯过技术关,太钢没有停下脚步,反而向“更薄”发起挑战。2020年,他们把手撕钢厚度压到0.015毫米,刷新世界纪录。


别小看这5微米的变化(1微米是1毫米的千分之一),用它做手机电池隔膜,同等体积下,电池容量能多17%。


现在全球最薄的手撕钢,就在山西太钢。更让人骄傲的是,以前依赖进口的设备,现在太钢用上了国产机,性能一点不输“洋机器”。如今太钢手撕钢拿下44项专利,占了国内70%的市场份额,下游企业蹲在车间里等货,就信“太钢造”。


20年磨一剑,这才是“中国智造”的样子。从0.02毫米到0.015毫米,从进口设备到国产替代,太钢手撕钢不断刷新钢材薄度的世界纪录,这背后藏着的是“不怕卡脖子”的闯劲儿。

现在的太钢,还在挑战更多“极限”:更高端的手撕钢、更难的工艺……就像他们说的,没人知道手撕钢的极限在哪,但他们会一直试下去。

图文编辑 / 丁英超 赵泽坤 赵泽乾

©2025山西广播电视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山西广播电视台融媒体 incentive-icons
山西广播电视台融媒体
三晋要闻 “晋”在现场
9847文章数 2313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