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坐飞机的时候,你有没有盯着舷窗外发过呆?蓝天白云,看着像棉花糖堆成的小山,软乎乎地飘在半空。可你发现没,不管飞多高,云好像总在下面,飞机一抬脚就踩到天上了。
咱平时抬头瞅见的云,咋就没见过飘到一万米以上的?更怪的是,客机非得往上窜,专挑云顶上飞,这是因为什么呢?
![]()
先说云,别看它轻飘飘的,其实是个“水汽加工厂”。云打哪儿来?简单说就是地面上的水被太阳晒热了,变成水蒸气往上跑。空气越往上越冷,水汽一凉,就凝成小水珠或者小冰晶,密密麻麻聚一堆,就成了云。
这个过程听着简单,但有个关键门槛:温度和气流得配合好。咱们地球的大气层分好几层,最底下叫对流层,从地面到大概8到15公里高,具体高度还得分纬度。
![]()
赤道那儿热,对流猛,云能蹿到15公里;到了两极,冷飕飕的,云顶也就七八公里。而咱们常说的一万米,差不多就是对流层顶的平均高度。
超过这个高度,空气结构变了,上面是平流层,气流变得特别稳,上下不咋对流,水汽上不去,温度也不适合凝结。所以,云基本就被“卡”在这一万米以下,成了大气层里的“底层居民”。
![]()
那你说水汽就不能再往高蹿一步吗?科学家说了,不是不想,是真上不去。空气越往上越稀薄,含的水汽本来就少。
对流层顶就像个盖子,学名叫“对流层顶逆温层”,温度不往下掉反而微微回升,形成一种稳定结构,把上升的湿气团“拦”下来。
![]()
就好比你烧开水,蒸汽往上冒,可锅盖一盖,热气就散不出去了。大气也一样,水汽冲到对流层顶,就像撞上一堵无形墙,翻不过去,只能横向铺开,形成砧状云顶,比如雷暴云那种“蘑菇头”。
这也是为啥最高最强的积雨云,顶多也就到13到14公里,再高,水汽断供,云自己就散架了。国际气象组织定义的云属里,最高的卷云、积雨云,观测记录也基本没突破18公里,而且属于极端个例,非常罕见。
![]()
再说客机为啥非得飞云上面,你可能觉得云那么软,穿过去不就完了?实际上,穿过云层飞行,麻烦大了去了。云里水汽多,容易结冰。飞机发动机进气口、机翼前缘要是挂上冰,气动性能立马变差,严重了还能引发事故。
云常伴气流扰动,尤其是积云、浓积云,里面上下对流剧烈,飞机钻进去就跟坐摇摇车似的,颠得人五脏六腑都移位。民航讲究安全平稳,谁也不想乘客吐一飞机。云层挡视线,影响导航和观察,尤其低云还会干扰起降,所以能躲就躲。
![]()
而平流层就不一样了,空气干净、稳定,几乎没有垂直运动,飞起来又稳又省油。
现代喷气式客机巡航高度一般在9000到12000米之间,正好卡在大多数云层之上,既能避开恶劣天气,又能利用高空稀薄空气降低阻力,提高燃油效率。
![]()
还有个你可能没想到的好处:飞得高,航路更顺畅,低空航线复杂,有地形、有障碍物、有其他飞行器,管制严格。而高空空域开阔,航线规划灵活,飞机之间保持纵向、横向和垂直间隔更容易,空中交通更有序。
再加上现代飞机用惯性导航和卫星定位,飞高空精度更高。所以,不是飞行员“爱往高处走”,而是综合安全、效率、舒适、经济等多方面考量后的最优选择。
![]()
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布的《飞行程序设计规范》中明确指出,巡航阶段应优先选择有利于避开天气系统、减少颠簸、降低油耗的高度层。
云飞不到一万米以上,是因为大气结构决定了水汽的“活动范围”有限,对流层顶像天花板一样把它压住了;而客机飞在云上,是为了躲开颠簸、结冰和低能见度,追求更安全、更平稳、更省油的飞行环境。
![]()
图片来自网络侵联必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