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告慰那永不消逝的电波,杀害上海“电台三烈士”的凶手落网的故事

0
分享至

1979年1月29日,邓小平走上白宫前的红毯,世界目光聚焦中美关系的重启;而在更早的1949年5月31日,上海解放仅仅第四天,一份电报悄然送达上海市长陈毅的办公桌上。电报短短数行,却牵出了一桩枪声掩盖下的血案真相,也揭开了一场长达两年的秘密追凶行动。

三位被称为“电台三烈士”的共产党地下工作者——李白、秦鸿钧、张困斋——在上海光复前夕被秘密处决,尸体被掩埋在浦东杨思戚家庙。他们的失踪,最初仅是情报部门的一项寻人任务,但随着调查的不断深入,隐藏在旧警队和国民党特务网络中的凶手,一个个浮出水面。



1948年12月的一个深夜,上海虹口黄渡路一处平凡小屋突然被特务围堵,李白与妻子裘慧英正在操作电台传送机密信息,电波刚发出几句,屋门便被踹开。

李白被捕,裘慧英虽然侥幸脱身,但从此再无丈夫音讯。三个月后,秦鸿钧与张困斋也在相隔两日内相继落网。他们的罪名不是谋反,不是武装暴动,只是“发电报”。



1950年春天,上海公安系统收到一条意外线索。一名从事税务工作的退伍通信兵,发现一位自称“无线电商人”的男子携带军用电台配件前来报税。警方随即展开调查,这名男子的真实身份是李树林,曾在军统工作十年,解放后潜伏在上海,继续与外界特务组织保持联系。

李树林的抓捕是一个突破口。他交代了自己与“上海电监科”旧部的联系,这个由国民党“国防部二厅”设立的特务机构,专门负责破坏中共在江浙沪的地下电台网络。李树林坦承,李白的电台被破获,正是源于“电监科”一次精确的测向行动。



这场追查逐渐指向了一个关键人物:叶丹秋。他曾是军统时期的老电讯特工,被称为“金耳朵”,后担任上海电监科的代理科长。1948年12月20日,他通过电波定位锁定了李白的电台信号,并在29日夜里亲自带队包围搜捕。

叶丹秋的名字出现在多个供词中,却始终难觅踪迹。直到1950年9月,一封举报信将专案组引向苏州,一个唱评弹的女子——董素芬的住处。她曾是叶丹秋的情人。通过布控、跟踪、诱导,最终在上海一家小旅馆内将叶丹秋生擒。



叶丹秋在审讯中交代,李白的电台是靠一名叛徒提供的频率,再由技术人员协助锁定位置。同样的手段也被用于侦测到秦鸿钧在新新里315号的电台,最终导致三人相继被捕。他还供出另两名关键技术人员——马国勋与王庆生,二人早已逃往台湾,无法追责。

至此,杀害“电台三烈士”的凶手网络逐步清晰。从最初的执行者史致礼、强元贵,到测向专家叶丹秋,再到背后策划者毛人凤与国民党高层,这是一场政治高压下的系统性镇压行动。蒋介石甚至在日记中亲自批示:“沪上共谍电台案须限期破获,斩草除根。”



令人刺痛的是,三位烈士的牺牲并非单纯因技术败露,而是源于“内鬼”出卖。档案显示,李白的电报频率之所以暴露,是因一名叫李政宣的叛徒在北方落网后供出了情报。而在上海,还有更多的“风筝”潜伏者,伪装在旧警队、户籍科、公务系统之中,白天是警察,夜晚却是敌台的眼线。

1951年1月31日,上海市人民法院公开审判叶丹秋,最终判处死刑。陈宗琛、董素芬等人也分别被判刑。这场历时近两年的追凶行动终于告一段落。李白、秦鸿钧、张困斋三位烈士的英名,也被正式刻入共和国的记忆中。



他们不是战场上的将军,没有手握钢枪,却用一部电台、一串电波,在无声战线上支撑起情报命脉。他们的牺牲,让更多解放军部队成功渡江,让上海得以完整解放。当夜幕降临,外滩灯火通明,谁还记得,那盏灯的背后,埋藏着多少人的命?

如今,公安博物馆展出的一件展品,是李白烈士当年使用的发报机旋钮。旋钮边缘磨得发亮,仿佛还能感受到他紧握的体温。秦鸿钧的密码本只剩半页,角上焦黑,是他在敌人破门前塞进煤油灯里烧掉的痕迹。这些不是道具,是生命的遗物。



2021年,上海档案馆解封一批老档案,才揭露了更多细节。2022年,公安博物馆还原了国民党RCA测向车的实测数据,显示其有效侦测半径不过500米,技术远不如想象。真正让电台暴露的,不是设备,而是人心。

李白最后一次发电报时,外滩的百乐门正在跳探戈。他从按下键盘到被捕,仅仅7分钟。第8分钟,敌人破门,他将耳机塞入嘴中,咬碎,避免泄密。血流满地,电波断绝。



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的“李侠”形象,正是以李白等人为原型创作。而现实中,他们的事迹远比银幕更沉重。他们用生命守护的,不只是情报,更是一个新中国崛起的基础。

告慰那永不消逝的电波,是找出每一名凶手,揭露每一条叛线,追清每一笔血债。而真正的纪念,是在今天的和平中,继续守住他们曾经用生命守护的电波。让历史不再沉默,让光亮不再被掩埋。



在今天的上海,淮海中路612号的老墙上,AR技术投影出李白敲击电键的画面。那只虚拟的手,指节粗壮,布满老茧,仿佛仍在传递信号。这是属于过去的电波,也是属于未来的信念。电台三烈士不是历史的符号,他们是这个城市的根脉,是每一盏灯光下的守护者。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墨兰史书 incentive-icons
墨兰史书
每天更新不一样的历史内容
4215文章数 66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