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跑友圈里动静不小,10月9日中国政府采购网直接挂出翁源半程马拉松终止招标的公告,明说因为新规要停办区县一级的C类赛事。这可不是个例,到现在全国取消的马拉松赛事已经有72场,赛场上那些眼熟的非洲选手也锐减,以前每场必请三五个肯尼亚、埃塞俄比亚选手撑场面的日子,眼看要过去了。
谁都记得以前的热闹有多虚。就说太原马拉松,2024年还请了34名世界级精英选手,男女全程前三全被非洲选手包了,冠军拿1.8万美元奖金,换算成人民币快13万,前几名把大半奖金分走了。可一场中型马拉松办下来,运营成本至少500万起步,大型的直接破千万,这些钱里不少是财政补贴,最后全成了“职业捞金者”的收入。更讽刺的是,选手冲线时观众还没看清脸,人就没影了,普通跑者挤在后面,连补给点的水都快被抢光。
![]()
反观咱们身边的社区,健身器材锈得掉漆没人换,想找个篮球场得绕三条街。国家早就提了2025年要实现社区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可现在还有不少小区连基础的跑步机、单杠都配不齐。有人算过一笔账:一场小型国际马拉松花的300万奖金,能给20个社区配齐新器材,还能请教练免费带课半年。之前成都马拉松总投入1.8亿,光赞助费就1.2亿,要是拿出零头投社区,多少孩子不用抱着手机宅家了。
这波“降温”其实是早该来的纠正。新规说得很明白,以后县区级不能办赛,地级市一年最多3场,非世界田联认证的赛事不准随便请外籍选手。说白了,群众体育的根在“全民”,不是靠几个外援撑场面的秀场。以前城市为了刷“国际化”名头,硬着头皮办赛,封路影响市民出行,钱花了还没落到实处,现在终于回过神来——增强体质不靠看别人跑得多快,得自己有地方跑、有器材练。
大家说说,把办国际赛事的钱投去社区健身,这波操作算不算真的“为人民健康着想”?你家小区的体育设施够用吗?
• 中国政府采购网 2025年10月9日 《2025翁源半程马拉松赛事运营服务终止公告》
• 中国体育报 2025年10月19日 《路跑赛事新规将落地 聚焦质量与全民健身本质》
• 央视新闻 2025年10月17日 《马拉松“降温”背后:从“拼数量”到“重实效”的转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