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5 年 10 月 19 日,杨振宁先生离世后的第二天,《光明日报》上刊登了一篇署名翁帆的短文,标题是《他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
全文没有华丽的修饰,结尾那句 “有他多年的陪伴,我何其有幸”,像一缕温和的风,吹散了外界对这段相差 54 岁婚姻的所有揣测。
这篇不足千字的文章,藏着 21 年相守的温度,也让人们重新想起这对夫妻走过的那些岁月。
一篇怀念文:藏着半生相守的细碎日常
翁帆的这篇怀念文,更像一本私密日记的节选,字里行间全是外人不知的生活细节。
![]()
她在文中提到,杨振宁先生的一生 “有理想,有奋斗,有责任,有担当,有幸福,有感恩”,还特意把先生 90 岁时创作的英文诗《On Reaching Age Ninety》翻译成中文。
那句 “沐光而行的一生,如斯如愿;理想奉献的一生,不屈不折”,既是杨振宁对自己的总结,也是翁帆看了二十多年的模样。
这首诗不是凭空出现的,它藏在两人无数个共读的夜晚里。
![]()
他们在清华园的住所 “归根居” 里,书房的书架占了整整一面墙,上面既有物理专业的典籍,也有翁帆喜欢的文学作品。
杨振宁晚年视力下降,翁帆就每天晚上读诗给他听,有时候是英文原著,有时候是她自己翻译的版本。
这首《九十抒怀》就是在这样的夜晚里,被两人反复品读,后来翁帆把翻译稿工整地抄在本子上,放在书桌最显眼的位置。
他们的生活里,这样的细碎瞬间还有很多。
![]()
翁帆曾在杨振宁的著作后记里写过,先生喜欢开车,85 岁之前还经常自己握着方向盘,后来因为身体原因,才把开车的任务交给她。
那些年,他们开着车走遍了香港的大街小巷,也去过世界上很多地方。美国的黄石公园、太浩湖都留下过他们的足迹。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一次深夜看火山熔岩,漆黑的夜里,红色的熔岩流进海里发出滋滋声响,两人就那样安静地站着,直到天边泛起微光。
公开场合的他们,总是十指紧扣。有媒体拍到过他们在清华园散步的画面,翁帆会特意放慢脚步,配合杨振宁的节奏,遇到台阶就伸手搀扶。
![]()
一次学术会议结束后,杨振宁有些疲惫,翁帆从包里拿出温水,递到他手里,又轻轻帮他整理了一下领带,动作自然得像做了千百遍。
这些画面被传到网上,有人说这是 “演出来的恩爱”,但熟悉他们的朋友都知道,这只是他们日常的缩影。
翁帆这 21 年里,从没有借 “杨振宁夫人” 的身份谋过利。她没出过书,没上过综艺,更没涉足直播带货,最多只是帮杨振宁整理学术资料、翻译文章。
![]()
2011 年她考取清华大学建筑历史系博士,当时有传言说她 “走后门”,清华新闻中心特意回应,称她是以香港居民身份申请,通过正常考核录取,没有特殊待遇。
那段时间外界议论纷纷,翁帆只是照常上课、做研究,直到顺利毕业,用行动回应了质疑。
从初见、相伴到彼此成就
很多人不知道,翁帆和杨振宁的缘分早在2002年就埋下了种子。
![]()
当时翁帆还是汕头大学英语系的学生,负责接待来校访问的杨振宁和他第一任妻子杜致礼。
那时候的翁帆只是觉得这位物理学大师很亲切,完全没想过多年后会成为他的伴侣。
2003 年杜致礼女士离世,2004 年两人在一次学术活动上重逢,这一次的相遇,让彼此的生命有了新的交集。
2004 年,82 岁的杨振宁和 28 岁的翁帆领证结婚,消息一出,外界的质疑声铺天盖地。
有人说翁帆 “图名图利”,有人觉得这段婚姻 “违背常理”,但这对夫妻从没有公开回应过,只是用生活给出答案。
他们在清华园的 “归根居” 过着平静的日子,院子里种着翁帆喜欢的兰花,杨振宁就陪着她一起浇水、施肥,有时候还会和邻居一起下棋,完全不像外界想象的 “豪门生活”。
![]()
杨振宁始终把翁帆的未来放在心上。在接受杨澜访谈时,他曾坦诚地说,自己和翁帆年龄差距太大,知道将来自己不在了,她还要活好几十年,所以一直在做准备,让她以后的生活少些麻烦。
他没说具体做了什么,但从翁帆多年来的状态能看出,这份安排给了她足够的安全感。
更让人动容的是,他还曾表示,自己离开后,支持翁帆再结婚,这份通透和尊重,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
![]()
翁帆在这段婚姻里,也完成了自己的成长。她原本是外语专业出身,婚后跟着杨振宁接触物理领域,慢慢也能看懂专业文献,甚至能帮他整理学术笔记。
杨振宁的朋友曾说,翁帆不仅是妻子,更是先生的 “得力助手”,很多学术会议的资料,都是翁帆帮忙梳理的。
2023 年杨振宁百岁寿辰时,学术机构想出版他的文集,翁帆花了大半年时间,把散落的手稿、信件一一整理归类,这份细致让编辑都赞叹不已。
年龄差距大的婚姻不少,但能像他们这样长久相守的并不多。之前有人拿他们和其他明星夫妻对比,说那些婚姻大多熬不过几年,但翁帆和杨振宁用 21 年的时间证明,感情和年龄无关。
![]()
杨振宁曾说,相信三四十年后,大家会觉得他们的故事是 “非常好的罗曼史”。
其实不用等那么久,当人们看到翁帆怀念文里的真诚,看到他们多年来的相互扶持,就已经能明白这份感情的重量。
2025 年 10 月 18 日,103 岁的杨振宁先生离世,翁帆用一篇朴实的文章和他作别。
文章里没有悲戚的词句,更多的是感恩,就像他们走过的这 21 年,平淡却坚定。那些一起读过的诗、开过的车、走过的路,都成了最珍贵的回忆。
![]()
外界的质疑早已烟消云散,留下的是对这份感情的敬佩。翁帆往后的日子,虽然少了杨振宁的陪伴,但那些刻在时光里的温暖,会一直陪着她,平静而从容地走下去。
参考资料:
杨振宁夫人翁帆发文:他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2025-10-19 11:14·央广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