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丨桃子妈
来源丨小十点
ID丨sdikid
陪儿子去学街舞的路上,看到这样一幕:
一个小男孩在路边学滑轮,看上去很有活力。
因为好几个动作没做到位,爸爸正在一点点给孩子做示范:
“先迈左脚,再打开双手,保持好平衡。” “对,做得很对,你很有天赋嘛,很厉害了!”
整个过程,足足持续近二十分钟。
看得出这个爸爸很有耐心,儿子做得对就鼓励,做得不规范的就俯下身子陪儿子练。
而且他的语气始终很温和,我从旁边路过,心里都暖暖的。
同时感叹,现在的爸爸们都渐渐意识到“父爱有声”的重要性了,越来越多的爸爸会主动参与到教育孩子的行列中。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对于这样的发展乐见其成。
为什么呢?
正如《如果父爱缺席》一书中指出,父爱会左右孩子一生的工作、情感和生活模式。
换句话说,爸爸在一个家里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甚至有些方面是妈妈代替不了。
一个孩子若从小缺乏父亲的关怀,对他们未来人生的危害极大,往往会引发一系列难以预估的后患。
![]()
01.
爸爸没给过糖,女儿一生都在缺爱
听过一句话:爸爸是女儿择偶的起点。
真正感受过父爱的女孩,更容易发展出安全、健康的亲密关系;相反,则会为异性的一点点所作所为感动。
电视剧《许我耀眼》中,有一幕特意点明了这一点。
女主许妍在办公室晕倒后被男主送去医院,男主在她的伤口处贴了一块创可贴。
许妍醒过来后,看着印着小兔子图案的创可贴发呆,眼泪润湿了双眼,感动下对男主动心。
初看时,很多人不理解“因为一个创可贴所以喜欢上对方”的行为。
可深挖许妍的原生家庭,才发现一切有迹可循。
![]()
许妍从小不受父亲喜欢,甚至时常被父亲漠视和抛弃:
同样是受伤,父亲会第一时间送姐姐去医院,对她置若罔闻;
后来高考时,姐姐要复读,家里负担不起两个孩子,父亲就让成绩好的许妍退学。
她与父亲相处模式,让她从小面对男性时,就不自觉地产生“渴望爱”的心理。
所以不仅在择偶时下意识会因为对方的一点点好,就感动不已。
有句话说得好:父亲给不了的安全感,女儿会用一生去“补货”。
若缺乏父爱,女孩很容易自卑,怯弱。
相反,父亲对女儿的认可,不仅是来自家庭权威的肯定。
更是来自男性的欣赏,会给女孩带来自信心。
我有两位大学同学,小A的性格腼腆,见着异性就脸红;
小B的性格爽朗大方,在异性面前自信淡定,聊天时敢说敢笑,从不扭捏。
两位的追求者都很多,但两人的做法却截然不同。
前者总因一些诸如图书馆帮忙找书、搬矿泉水、聚餐夹菜的行为感动,从而仓促地开始一段感情又快速地结束;
后者则是认真核对三观、品性与未来,再选择了一个温柔体贴,主动承担家庭责任的伴侣。
和他们相熟后才知道,两人选择伴侣的标准,都和她们的父亲关系很大。
小A的父亲,一直忙于工作,鲜少和她说话,更别说关心她的生活了。
小B的父亲,可就是“宠娃狂魔”,从小陪她读绘本、辅导功课,每年还给女儿准备生日惊喜。
![]()
之前看过一句话:小时候缺爱的女孩,内心往往会有一个黑洞。
如果父亲给不了应有的关爱和陪伴,她们会缺乏辨别爱和自爱的能力。
并把对父爱的渴望,折射到其他异性身上,反复在“我不值得被爱,我不够好”中折磨和批判自己。
02.
爸爸没做过示范,儿子不懂当男子汉
前两天,网上有个话题:“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妈宝男和巨婴?”
评论区有条高赞留言:爸爸的不作为导致的。
我往下翻了翻评论区,都是网友们分享的切身经验。
“我家就是,我照顾一大家子,丈夫坐享其成,儿子现在也学着他爹,等着别人伺候,性格也十分拧巴。”
“谁说不是呢,家里有一个大“甩手掌柜”,又养出一个“小王爷”,连卫生纸掉地上,我不捡起来,两个男人都不理。”
“说一件寒心的事,有一次出去玩,过玻璃栈道时恐高。
我老公拍照记录我的窘迫,我儿子拍手嘲笑我胆小,竟没一个主动搭把手,最后还是后面的一对父子问‘阿姨要不要帮忙’。”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很多家庭模式里,父亲的言行、情绪状态、处事方式,往往会被孩子“无声地”内化。
尤其是男孩会模仿父亲的行为模式,学着爸爸的样子对待妈妈、朋友,和未来的伴侣。
![]()
之前就有一项研究说:
父亲在家中,大多扮演“责任承担者”,家里没父亲做“负责的榜样”,孩子很难发展出“果断”“节制”“有担当”的个性和品质。
一个缺少父亲关爱的男孩,很难在男性气概和自我控制方面做好平衡。
只有那些在父亲陪伴和教育下长大的男孩,才能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绅士。
记得在知乎看过一个奶爸的分享。
他说,儿子出生后,自己参与教育的时间很少,最多是偶尔逗趣一番。
在他看来,照顾孩子自然是妈妈做得更好。
所以,他时常依赖妻子安排任务,提供说明和指导,而不是积极主动地独立应对。
直到他被裁员后,这一切才发生改变。
因为暂时找不到工作,他干脆带儿子去山上徒步、去练习骑行、去划船……
原本只想带孩子动一动,几个月下来,儿子的性格却像换了芯片:畏缩褪了,果断长了,遇事会说“我能行”。
![]()
英国心理学家艾尔弗曾说:
“父亲对孩子的影响巨大,会一点一滴地渗入孩子的血液,嵌入孩子的灵魂。”
男孩的教育需要父亲,父亲在男孩的成长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每一个男孩,都需要跟随父亲,学习如何成为一个男人。
所以,任何时候,教育好自己的儿子,都是每个男性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业。
03.
父亲做得好不好,看这三点,八九不离十
作家戴蒙德在《何以为父》一书中指出:
“父亲的存在感,不在于时间长短,而在于是否用心回应孩子的每一次呼唤。”
如今这个社会,许多人把“好父亲”的标准局限于给孩子提供的物质基础。
殊不知,真正的好父亲,是在于是否陪伴孩子,给孩子充足的爱;
是否能够做好孩子的榜样和引路人,让跌倒的孩子敢再次爬起。
想要践行好自己的职责,做个优秀的父亲,爸爸们可以从这三个方面下功夫:
![]()
01、不管时间有多忙,都会参与孩子的教育
《人民日报》曾写道: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你最重要的事业。”
所以,爸爸们请记住,无论你事业上有多么顺利,也不及在教育孩子上失败所带来的后果。
无论时间再忙,都别忘了陪陪孩子。
第一,晚饭时可以和孩子互相聊聊学校的生活,工作的趣闻;
第二,周末时,可以陪孩子进行运动,或者参与家庭聚会活动;
如果实在抽不出时间,也可以通过打电话、写信、互送礼物等形式,把陪伴融入日常生活。
02、不管和妈妈有多少争执,都会护她体面
家庭教育指导师@叶老师 曾经讲过一个故事。
在地铁上,一对夫妻正在吵架,这时,有人下车,他们的孩子迅速占了一个空位。
随后,他对旁边的妈妈说:“妈妈快过来,这里有位置!”
妈妈说:“你坐,我站着。”
爸爸马上停止了吵架:“我们是男子汉,在外要保护妈妈。”
男孩也说:“对,我是小小男子汉,妈妈你坐。”
她坐下后,丈夫给儿子投去赞扬的目光。
教育学家洪兰博士曾说:
“作为爸爸,只要妈妈的教育大方向是正确的,就坚定地站在妈妈的立场,理解和尊重妈妈的意见,贯彻执行她的理念。
如果爸爸对妈妈的教育方法有疑问,可以和妈妈避开孩子沟通,切忌当着孩子的面争吵。”
任何时候,爸爸都要把妈妈放在第一位,维护和支持妈妈。
如此,家中的女儿才能明白什么是好的婚姻模板,男孩才能明白怎么正确对待女性。
只有这样,家庭关系才会和谐,所有力量拧成一股绳,齐头并进,共同向前。
![]()
03、不管婚姻出现什么问题,都不会抛弃孩子
《亲密关系》中有个观点:
“父母对孩子而言是造梦机器,也是行为范式,父母关系中的爱与行为,都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日后的生活点滴。”
很多父母,婚姻出现了问题,却把矛头指向孩子。
见过很多因为婚姻关系破碎,而漠视或抛弃孩子的案例。
殊不知,这些行为对孩子的负面影响,一生都无法弥补。
有句老话说:婚可以离,家可以散,但是孩子不能不管。
如果婚姻无法维系,彼此可以体面结束。
但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自己为人父的责任。
请记住:婚姻关系不波及亲子关系,共同养育,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托举。
点亮,与所有父母共勉。
愿所有父母都能携手为孩子打造一个健康和谐的家庭氛围。
育儿不慌张,阿呆爸来帮忙,伴你和孩子一起成长。▼
逼死了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