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芦笙声穿过融水苗族自治县的山谷,当银饰碰撞的清脆声响与新人的笑声交织,当苗族长老手持象征吉祥的红绸为新人送上祝福,2025 年 10 月 18 日的融水风情苗乡景区,注定成为一座装满爱与浪漫的殿堂。这一天,“笙歌结同心 苗乡定良缘” 柳州市第六届公益集体婚礼在这里盛大举行,50 对来自各行各业的新人,用一场充满民族风情的集体婚礼,重新定义了当代年轻人的婚礼仪式 —— 不追求奢华排场,只愿在文化传承与公益温度中,开启人生新旅程。
![]()
一、苗乡夜宴:一场穿越千年的婚礼邀约
傍晚 6 点的融水风情苗乡景区,早已被浓郁的节日氛围包裹。沿着景区入口蜿蜒的石板路前行,两侧悬挂的红灯笼在暮色中次第亮起,苗族刺绣纹样的彩旗随风飘动,空气中弥漫着糯米酒的醇香与苗族特色酸汤的独特气味。来自柳州各个区县的新人,正身着精心缝制的苗族婚服,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做着最后的准备。
![]()
新娘们的服饰尤为夺目,头顶的银冠由数十片银片拼接而成,上面雕刻着苗族传统的蝴蝶妈妈纹样,走动时银冠上的银铃便会发出 “叮叮当当” 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爱情传说。身上的百褶裙则选用了鲜艳的靛蓝色,裙摆处绣着细密的花卉图案,每一针每一线都出自当地苗族绣娘之手,耗时近一个月才完成。新郎们则穿着藏青色的苗族对襟衣,腰间系着红色腰带,腰带上挂着象征勇气与责任的银佩饰,既保留了苗族男子的英气,又不失新郎的儒雅。
![]()
“第一次穿这么正式的苗族婚服,感觉特别神圣。” 来自柳州城区的新娘王琳一边整理着裙摆,一边笑着说。她和新郎李哲是大学同学,恋爱五年,原本计划办一场传统的酒店婚礼,但在看到公益集体婚礼的招募信息后,两人毫不犹豫地报了名。“我们都觉得,比起铺张的婚礼,这样有民族特色又有公益意义的仪式,更能让我们记住这个特殊的日子。” 李哲补充道,他手中还拿着一个小巧的竹编礼盒,里面装着准备送给妻子的定情信物 —— 一对苗族银镯,“这是我们特意在融水老街找银匠定做的,上面刻了我们的名字缩写,希望能像这银镯一样,永远守护我们的爱情。”
![]()
随着夜幕降临,景区中心的芦笙广场渐渐热闹起来。来自当地苗族村寨的芦笙队早已就位,十几名身着传统服饰的苗族汉子手持芦笙,吹奏起欢快的《迎宾曲》。悠扬的芦笙声吸引了周边的村民和游客,大家纷纷围在广场周围,拿出手机记录这一热闹的场景。晚上 7 点整,随着主持人一声 “吉时到”,婚礼正式拉开帷幕。
![]()
二、仪式流转:在民族传统中定格爱情瞬间
这场公益集体婚礼的每一个环节,都精心融入了苗族传统文化元素,既保留了传统婚礼的庄重感,又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情,让每一对新人都能在仪式中感受到文化的传承与爱情的美好。
![]()
首先进行的是 “芦笙迎亲” 环节。50 对新人分成五组,在芦笙队的引领下,沿着广场周围的步道缓缓前行。芦笙队走在最前方,吹奏着节奏明快的乐曲,身后跟着手持红绸的苗族姑娘,她们不时停下脚步,向新人撒出象征吉祥的彩纸屑。新人则手牵着手,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在众人的祝福声中缓缓走向主舞台。沿途的游客纷纷拿出手机拍照,有的还跟着队伍一起哼唱,整个广场变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
“以前只在电视上见过芦笙舞,没想到今天自己能亲身参与,感觉特别震撼。” 来自柳江区的新郎张伟说,他的妻子刘婷是一名苗族姑娘,这次婚礼让他更深入地了解了妻子的民族文化,“以后我也要学跳芦笙舞,等我们老了,还能一起跳给孩子们看。” 刘婷则红着眼眶说,看到丈夫愿意融入自己的民族文化,她心里特别感动,“这不仅是一场婚礼,更是我们两个民族文化的融合,我觉得特别有意义。”
![]()
迎亲环节结束后,新人来到主舞台前,开始 “民族婚服秀” 环节。50 对新人依次走上舞台,展示自己的苗族婚服,同时介绍自己的爱情故事。有的新人是青梅竹马,一起在柳州的小巷里长大;有的新人是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在并肩作战中互生情愫;还有的新人是支教老师,在偏远山区的三尺讲台上收获了爱情。每一个故事都朴实而动人,赢得了台下观众阵阵掌声。
![]()
来自融水县的新人吴昊和杨雪,是当地的乡村教师,他们的故事尤其让人动容。三年前,吴昊从城市来到融水支教,认识了当地的苗族姑娘杨雪。两人一起在大山里教书育人,一起走访学生家庭,一起为改善学校的教学条件努力。“大山里的孩子需要我们,这里的文化也需要传承。” 杨雪说,这次选择在自己的家乡举办集体婚礼,就是希望能让更多人了解苗族文化,也希望能带动更多年轻人回到家乡,为乡村教育贡献力量。他们的发言让台下许多观众热泪盈眶,不少人纷纷表示,要向这对新人学习,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
婚服秀结束后,婚礼进入了最庄重的 “苗族长老送祝福” 环节。三位白发苍苍的苗族长老,身着传统的苗族祭祀服饰,手持牛角酒和红绸,缓缓走上舞台。长老们先将牛角酒递给每一对新人,新人接过牛角酒,轻轻抿一口,寓意着从此生活幸福美满。随后,长老们用苗语为新人送上祝福,虽然大多数新人听不懂苗语,但从长老们慈祥的眼神和真挚的语气中,他们感受到了浓浓的关爱与期盼。最后,长老们将红绸系在新人的腰间,象征着将吉祥与幸福永远系在他们身上。
“这个环节让我特别感动,感觉自己不仅收获了爱情,还得到了整个民族的祝福。” 来自鱼峰区的新娘陈晨说,她和新郎都是汉族人,但通过这次婚礼,他们深深爱上了苗族文化,“以后我们会带着孩子来融水,让他们也了解这些珍贵的传统文化。”
仪式的最后,是 “新人交换信物” 环节。每一对新人都拿出精心准备的信物,有的是苗族银饰,有的是手写的情书,有的是一起种植的小树苗。新人互相交换信物,然后紧紧拥抱在一起,台下的亲友和游客纷纷鼓掌欢呼,整个广场变成了一片爱的海洋。交换信物后,50 对新人共同许下爱情誓言:“从今往后,我们将携手同行,互敬互爱,孝敬父母,热爱家乡,传承文化,奉献社会……” 誓言声在山谷中回荡,久久不散。
三、篝火晚会:让爱与文化在欢歌中传递
仪式结束后,一场热闹的民俗篝火晚会在芦笙广场举行。工作人员点燃了广场中央的篝火,熊熊燃烧的火焰照亮了每个人的脸庞。苗族姑娘和小伙子们率先拉起新人的手,围着篝火跳起了苗族传统的踩堂舞。欢快的音乐响起,大家踩着节奏,一边跳舞一边唱歌,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来,跟着我们一起跳,左脚踩三下,右脚踩三下……” 来自当地苗族村寨的姑娘小敏,热情地教新人跳踩堂舞。她告诉记者,踩堂舞是苗族最具代表性的舞蹈之一,通常在节日或喜庆场合跳,寓意着团结与欢乐。“看到这么多新人喜欢我们的舞蹈,我特别开心,希望他们能通过舞蹈,感受到我们苗族人民的热情与真诚。”
新人王琳和李哲很快就学会了基本的舞步,他们手牵着手,跟着音乐的节奏翩翩起舞。“以前觉得跳舞很难,没想到这么简单,还特别开心。” 王琳笑着说,她还和身边的其他新人互相交流,分享彼此的爱情故事,“感觉就像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这个夜晚真的太难忘了。”
篝火晚会期间,景区还准备了丰富的苗族特色美食,有酸汤鱼、糯米饭、油茶等。新人与亲友们围坐在一起,品尝着美食,聊着天,享受着这温馨的时刻。来自鹿寨县的新人黄伟和张莉,还特意邀请了双方的父母来到现场。黄伟的母亲说:“一开始我们还担心集体婚礼不够隆重,但来了之后才发现,这场婚礼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好,既有民族特色,又很有意义,我们特别满意。”
晚会接近尾声时,大家一起唱起了《我和我的祖国》。悠扬的歌声在篝火旁回荡,每个人都挥舞着手中的小国旗,脸上洋溢着自豪与幸福。“这场婚礼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爱情的美好,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家乡的温暖和民族的团结。” 新人吴昊说,他和杨雪已经决定,以后每年的结婚纪念日,都要带着孩子来融水,重温这个特殊的日子,“我们要把这份爱与文化传承下去,让更多人了解柳州,了解苗族文化。”
四、公益底色:让浪漫与责任同行
这场公益集体婚礼之所以能引起广泛关注,不仅因为它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情,更因为它蕴含着深厚的公益底色。据了解,柳州市公益集体婚礼自 2019 年举办以来,已成功举办五届,累计为 200 多对新人提供了免费的婚礼服务,既减轻了新人的经济负担,又倡导了简约适度、文明健康的婚俗新风。
“我们举办公益集体婚礼,就是希望能打破传统婚礼的奢华攀比之风,让新人把更多的精力和财力投入到更有意义的事情上。” 柳州市妇联相关负责人介绍,本届公益集体婚礼的所有费用都由政府和社会爱心企业共同承担,包括新人的婚服、餐饮、摄影、交通等,新人无需支付任何费用。同时,主办方还会将婚礼现场的部分捐款用于帮扶柳州地区的困境儿童,让新人在收获幸福的同时,也能为社会贡献一份爱心。
“得知婚礼还有公益环节,我们特别支持。” 新人张伟和刘婷说,他们还特意准备了一些书籍和文具,捐赠给困境儿童,“能在自己的婚礼上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感觉特别有价值。” 据统计,本届公益集体婚礼共收到新人捐赠的书籍 500 余本、文具 1000 余件,这些物资将由柳州市妇联统一发放给柳州地区的困境儿童。
除了帮扶困境儿童,主办方还希望通过这场婚礼,传承和弘扬苗族传统文化。“融水是苗族聚居地,拥有丰富的苗族文化资源,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传统习俗正在逐渐流失。” 融水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他们希望通过公益集体婚礼这种形式,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和喜爱苗族传统文化,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和发展。为此,主办方还在婚礼现场设置了苗族文化展示区,展示苗族刺绣、银饰制作、竹编等传统技艺,让新人与游客近距离感受苗族文化的魅力。
“通过这次婚礼,我对苗族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喜欢这些传统技艺了。” 新人陈晨说,她已经报名参加了苗族刺绣培训班,希望能学会这门手艺,“以后我要把苗族刺绣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让更多人了解这门技艺。”
五、爱在柳州:一座城市的浪漫与担当
柳州市第六届公益集体婚礼的成功举办,不仅让 50 对新人收获了幸福,更展现了柳州这座城市的浪漫与担当。作为一座工业城市,柳州不仅有着雄厚的工业基础,还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和浓厚的公益氛围。近年来,柳州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举办公益集体婚礼、文明家庭评选等活动,不断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柳州是一座有温度的城市,这里的人们热情、善良、有爱心。” 来自外地的新人赵宇和孙佳说,他们大学毕业后就来到柳州工作,在这里感受到了浓浓的归属感,“这次婚礼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在柳州扎根的决心,我们要在这里努力工作,为柳州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如今,公益集体婚礼已经成为柳州的一张文化名片,不仅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新人参与,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为柳州的文旅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次来融水旅游,正好赶上了公益集体婚礼,感觉特别幸运。” 来自广东的游客周女士说,她已经把婚礼的照片和视频分享到了朋友圈,很多朋友都表示想来柳州看看,“以后我还会带家人来柳州,感受这里的民族文化和城市魅力。”
夜幕渐深,融水风情苗乡景区的篝火渐渐熄灭,但新人脸上的笑容依然灿烂。这场充满民族风情与公益温度的集体婚礼,不仅为 50 对新人留下了难忘的回忆,也为柳州这座城市增添了一抹浪漫的色彩。正如一位新人所说:“这场婚礼让我们明白,爱情不仅是花前月下的浪漫,更是携手同行的责任;婚姻不仅是两个人的结合,更是两个家庭的融合,是对文化的传承,对社会的担当。”
在未来的日子里,相信会有更多的新人选择这样有意义的婚礼形式,也相信柳州这座城市会继续以它的浪漫与担当,为更多人创造幸福,书写更多关于爱与传承的美好故事。而融水风情苗乡景区的这场婚礼,也将成为一段难忘的记忆,永远留在每一位参与者的心中,成为他们爱情路上最珍贵的见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